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相关危险因素探讨论文_周利平 汪冬雪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430030)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宫颈癌以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某医院收治的120例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患者年龄在24岁至64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42岁,对于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进行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相关危险因素的总结分析。结果:统计分析显示,生育流产次数较多以及多个性伴侣、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初次性生活过早、口服避孕药等是导致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提高宫颈人乳头癌病毒感染的认识、强化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做好性传播疾病预防是避免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危险因素;临床影响;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8-021-02

宫颈癌作为妇科病室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疾病,对于妇女的生命健康有着非常严重威胁和不利影响,而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和宫颈癌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其病症变化能够对于宫颈癌的病理变化过程进行反应,是宫颈癌临床研究与关注的重要因素之一。进行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能够提高对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认识,避免和控制病症的发生,减少对患者的健康威胁和不利影响,具有较为突出的临床价值和作用意义。下文通过选取120例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以供临床参考和应用。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某医院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患者年龄在24岁至64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约为42岁,在对于患者病症进行临床检查与诊断中显示,所有患者均符合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标准,其中宫颈癌患者2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96例。在进行患者病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总结分析中,为便于统计对比专门选取了该医院同一时期临床诊断确认为宫颈正常的120例患者,患者年龄在22岁至65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43岁,正常宫颈患者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在年龄等一般情况上没有太大差异,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

在进行患者病症检查确认以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中,首先采用液基细胞学与人乳头癌检测与电子阴道镜检查、电子阴道镜下取活检等检查方式对于患者病症进行检查确认,并进行患者病例资料的统计分析。其中,液基细胞学检查主要通过对于患者宫颈外口以及宫颈管中脱落细胞的收集,经过系统化处理与纸片、染色、阅片等处理后,结合相应的检查诊断标准,实现患者病症的检查诊断。需要注意是,在对于患者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前,应避免患者进行阴道冲洗上药、禁止同房、禁止在月经期接受检查,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其次,在对于患者进行电子阴道镜检查中,以患者的宫颈转化区作为重点检查区域,禁止在患者月经期和宫颈发生急性炎症期间接受检查,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合理。最后,在进行患者人乳头癌病毒检测中,主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实现,检查内容主要包括与人乳头癌病毒相关的13种因素。

通过上述方式对于患者病症进行检查确认后,进行患者病例资料的统计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120例正常宫颈患者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实现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研究,为临床提供参考和借鉴。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原理进行患者病例资料的统计分析,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患者病例数据的统计分析,并进行危险度比值计算,计数应用X2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2 结果

在对于上文选取的986例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正常宫颈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对比后显示,首先,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病症的发生以性生活比较活跃的年龄段为主,其中30至39岁患者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率比较高,而宫颈癌患者的年龄则以30至52岁人群为主,并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宫颈癌病症的发生概率也呈现增长变化。其次,在进行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研究中,以初次性生活时间早以及生育流产次数较多、出现人乳头癌病毒感染、性伴侣数量较多患者的宫颈癌以及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率比较高,成为导致患者病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中与患者病症发生之间有着一定的必然性联系。如下表1所示,即为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相关危险因素统计结果。

表1 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相关危险因素统计结果

3 讨论

临床中,宫颈癌作为一种多发于妇女群体、且对于患者生命健康影响比较严重的恶性肿瘤疾病,一直是临床研究和关注的重要病症之一。宫颈上皮内瘤变作为宫颈癌病症发展的主要反映,与宫颈癌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临床中经常将两种病症表现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分析。进行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能够帮助实现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原因的研究分析,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防治上具有积极作用和价值意义。

上文在对于986例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和800例正常宫颈患者进行临床检查以与对比分析后显示,性生活过早以及生育流产次数过多等都是导致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中,在对于患者性生活情况与患者病症之间联系的统计分析中显示,初次性生活年龄在20岁以下以及性生活次数过多、过频患者的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率越高,这主要是由于性生活会导致较多的致癌因素产生,从而导致患者宫颈癌病症的发生率相对比较高。 此外,过早的开始性生活会由于患者宫颈发育成熟度不足,对于致癌物质以及致癌因素比较敏感,因此也容易产生较高的宫颈癌发生率。其次,所有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生育流产次数较多的患者,其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率也相对比较高,这主要是由于患者生育流产过程中体内的妊娠变化导致对于宫颈组织产生的激素影响作用比较突出,再加上患者处于特殊时期,自身的免疫机制相对比较低,因此容易引起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不利作用和影响。此外,对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来讲,一旦患者受到人乳头癌病毒的感染,那么就会导致体内的宫颈病变加剧,从而使患者具有相对较高的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率,对于患者健康产生较大的不利作用和影响。针对上述影响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因素,在临床中应注意通过做好妇女的生殖保健以及计划生育,来避免和预防妇女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提高妇女群体的健康水平。总之,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作为比较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病症,在临床中对于患者产生的作用影响比较突出,进行患者病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对于提高患者病症的临床防治能力,保证患者群体的健康状况等,都有着积极作用和意义,值得进行研究和探讨。参考文献

[1] 乌恩岳苏,宋伟奇,段仙芝.内蒙古农牧区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5(5):58-60.

[2] 周娜,吴宜林. MACC1、c-Met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3):199-203.

[3] 邓欢,李政,李文超,等. 314例I B-ⅡA期官颈癌预后及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12,(10):711-714.

论文作者:周利平 汪冬雪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9月第17期供稿《医师在线》2015年9月第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6

标签:;  ;  ;  ;  ;  ;  ;  ;  

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相关危险因素探讨论文_周利平 汪冬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