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海域特产优势,培育特色海洋产业论文_杨绍平

发挥海域特产优势,培育特色海洋产业论文_杨绍平

中共乳山市委党校 山东乳山 264500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两次就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作出明确指示,希望山东更加注重经略海洋,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山东贡献。为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2018年5月,山东印发《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提出建设活力海洋、和谐海洋、美丽海洋、开放海洋、幸福海洋,进一步明确了海洋强省的丰富内涵。为响应山东建设海洋强省的要求,近年来,山东各地充分发挥海域特产优势,通过培育特色海洋产业,打造海产品品牌,拉长海产品产业链,引导海洋产业迈向高质高端高效的发展轨道。

一、多错并举培育海洋产业

(一)科技创新体系。多年来,山东各地不断强化与中科院、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院等高等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乳山加强与中国海洋大学等多处院校合作,研发出适应乳山特有生态环境和符合市场需求的牡蛎新苗种,解决了累代养殖和单季上市的技术瓶颈;文登与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进行产学研对接,研究大水面高产养殖技术,对于推广刺参养成阶段的高产高效养殖具有示范带动作用;莱州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由秘鲁引进杂交的紫扇贝同比海湾扇贝提高30%的产量,而且死亡率低,出丁率高;青岛市与管华诗院士团队签约合作,以海藻养殖和综合加工业务为主,生产褐藻胶、琼胶、海藻多糖药用空心胶囊、海藻膳食纤维等系列海藻产品。

(二)技术推广体系。山东各地积极打造海洋牧场、推广网箱养殖,根据海区养殖生产可承载力,利用立体养殖、生态间养、混养技术,推广“生态疏养”模式,通过构建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形成了田园型海洋牧场。在适合人工造礁海域,底部投放以混凝土构件礁为主的生态鱼礁,进行底播增殖、放流;中层实施筏式贝类养殖,包括鲍、扇贝等;上层进行海带、龙须菜等藻类养殖。通过海洋牧场建设,实现养殖系统内物质最大程度的循环利用,把营养损耗及对环境的压力降低到最低,带动了养殖产量和效益的明显提升,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三)财政支持体系。截至目前,山东省财政统筹安排“海上粮仓”发展、渔业成品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等资金20.55亿元。一是出台“政银保”贷款保证保险政策,对包括海洋牧场建设主体在内的中小微企业贷款,由保险公司承保,省财政按固定费率1.5%给予保费补贴。二是构建全省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出资36亿元设立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公司,支持省农担公司开发“海洋牧场贷”产品。三是充分发挥山东鲁信现代海洋产业投资基金等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作用,积极向基金管理机构推介现代海洋产业项目,支持海洋牧场建设。

(四)生态支撑体系。近年来,山东省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体布局。一严控新增围填海造地。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全面停止新增围填海项目受理、审查,在用海项目受理、审核、海域使用金征收方面,加强对占用自然岸线围填海活动管控。二加快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确定全省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清单,制订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加快推进近期和中期重大投资项目。三加强海洋生态保护。组织开展海洋生态红线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全面清理非法占用红线区域的围填海项目,实行滨海湿地分级分类管理,组织实施“蓝色海湾”“渤海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

(五)产品营销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利用互联网技术,山东海产品打破了传统销售模式,扩展线上销售渠道,各地运作了很多互联网创客空间,打造“互联网+电商+产业园”的新模式;威海打造了威海国际海洋商品交易中心是山东省唯一一家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海洋商品交易市场试点单位,是一个集商品贸易、物联网金融、商品投资于一体的海洋商品交易平台;很多沿海村镇依托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计划大力发展淘宝村、农村电商,对接中国水产商务网等行业网站和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电商企业,设立“特色海产品专营店”,推进电子交易。

(六)品牌推广体系。政府牵头与专业传媒机构合作,举办了海产品推介会、“品鲜季”等节庆宣传活动,充分借助网络、电视和平面媒体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海产品品牌。以“胶东刺参”、“胶东鲍”、“胶东鲆鲽鳎”、“胶东扇贝”、“东方对虾”、“荣成海带”、“莱州湾梭子蟹”等为代表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品质优良的名优海产品和知名产地脱颖而出。多年来在各类高层次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并畅销国内外,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二、取得的成效

(一)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建立。2018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1.48万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9.1%、全省生产总值的20.4%,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海洋生物产业规模优势明显,青岛明月海藻集团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海藻生物制品生产企业,海藻酸钠产量稳居世界第一。海洋装备制造业,拥有一批特种船舶、海上钻井平台等旗舰企业,烟台中集来福士作为国家能源局和工信部海工装备主要基地,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交付量占全国总量的3/4。海洋化工产业,盐化工、溴化工等产业实现系列化,纯碱、氯化钙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居世界第一。

(二)海洋科技创新驱动力不断增强。目前,拥有从事海洋科研的驻鲁两院院士21人,建成海洋领域院士工作站30余家,博士后工作站20家,引进国家“千人计划”85名,直接从事海洋事业研发人员超过1万人。在重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上,目前全国50%以上的海洋科研机构入驻山东。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作为中国海洋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目前已经启动建设海洋动力、海洋生态等8个功能实验室,和海洋科考船队等10个大型科研平台。

(三)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可持续发展是海洋经济的核心理念。以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为目标,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全海域生态红线制度、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开展了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海洋保护区创建,国家级和省级海洋保护区增加到32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全省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稳中向好趋势,近岸海域(一、二类)优良水质面积比例稳定在85%左右,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基本稳定,滨海旅游度假区、海水浴场等重点海域水质优、良等级天数比例逐年增加。美丽海洋成为山东旅游的“新名片”,为经济社会发展构筑了坚实的蓝色屏障。

三、努力方向

(一)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打造海洋科技产业聚集高地。围绕海洋科技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提升海洋科技产业创新能力,布局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研发创新体系,以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发展,以关键技术引领产业升级,推动海洋产业群“上下配套、左右合”,打造海洋科技产业案集高地,形成创新型产业增长极。

(二)坚持海洋生态环境优先,建立生态文明和谐家园。树立绿色、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实行生态优先和开发保护并行,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建立健三康低碳的生态体系,破解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发展节能减排技术,积极探索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式,促进人海和谐。

(三)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聚集区发展环境。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与体制机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在海洋科技产业聚集区构建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保障机制;建设海洋领域专业化公共研发、检测和试验平台,推动开放共享,降低企业成本,促进技术协同和成果转化;统筹优化科技创新资源,强化金融财税等政策的落实和创新提高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建立聚集区保障体系。

论文作者:杨绍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7

标签:;  ;  ;  ;  ;  ;  ;  ;  

发挥海域特产优势,培育特色海洋产业论文_杨绍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