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_社会主义道德论文

论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_社会主义道德论文

试论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遗产论文,试论论文,道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重视和研究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近几年,道德遗产批判继承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纰漏和不足。本文结合分析“传统论”倾向的一些观点,就道德遗产批判继承问题发表一些浅见。

是精选升华还是生吞活剥

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首先是精选出道德遗产中的珍品,然后再进行加工制作使之升华;且不可笼统地谈论传统道德的积极作用,也不能搬用历史上的道德直接解决现实问题。

只能批判继承道德遗产中的精华。对传统思想道德,历来有一种国粹主义的主张,认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道德都是珍宝,应该全盘肯定和整体继承。这种食古不化的主张也被称为“传统论”,它的错误是对传统思想道德的生吞活剥和兼收并蓄。近几年来,在一些研究传统思想道德的论著中,笼统地抽象地谈论传统思想道德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积极作用,从总体上肯定传统思想道德的现代价值,这是传统论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道德遗产是区分为精华和糟粕的,从比较严格的意义上说,对历史的进步和现实的发展都有价值的为精华;反之,则是糟粕。道德遗产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应该只能是继承其精华,而舍弃其糟粕。为此,就要经过周密的考察和分析,对历史上的道德进行精选,区分出精华和糟粕。对于道德遗产中的糟粕,如等级观念、忠君思想、利已主义、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等,都是要坚决摈弃的。经过精选真正发掘出道德遗产中的珍品,从而使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另外,坚持批判继承遗产中的精华或珍品,对于防止精神污染,抑制历史陈渣泛起,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道德遗产不可直接搬来应用。企图用历史上的道德直接解决现实问题,是传统论倾向在当前的突出表现。有的论者把传统思想道德的研究同解决现实问题直接相结合,或把传统思想道德中的一些观点和命题望文生义地搬来直接应用。好象只要倡导儒家的义利观,就可以有效地遏制利已主义;只要讲“仁爱”,就可以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间不再冷漠;只要讲“诚信”,就可以阻止住市场上的欺骗行为;只要疾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可以使民族振兴,国家昌盛。这种道德继承上的简单化,这种不经加工和雕凿的直接搬用,不但没有现实性和实际价值,而且还会造成思想混乱。诚言,象“仁爱”、“诚信”、“内省”、“中道”等传统道德,是确有价值的道德遗产,应该认真继承和弘扬。但问题是怎样继承,是直接拿来应用,还是要经过加工整理的批判继承。历史上的道德,毕竟带有当时社会的特性,其固有的原本涵义是适应于历史上的某一时代的,所体现和维护的利益也是历史上的特定阶级和人群。道德遗产的本来面目具有与社会现实的不协调性和不适应性,因而不能直接用来指导人们的行为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优秀道德遗产只有在批判改造之后,才能成为人们的指导思想和行为规范。

要对道德遗产中的精品进行加工制作使之升华。这个过程是实施道德遗产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原则的关键。从社会现实生活和社会进步出发,依据优秀道德遗产的原有之意,加以引申和改造,使之成为适合现代需要的道德。为此,就要对优秀道德遗产作出新的诠释,赋予新的内容。所进行的引申和诠释,应是顺理成章的,不可随意。如有的论者把孔子的“克已复礼”引申为人们要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就太勉强了。而把孔子反对聚敛民财的主张引申为反对谋取私利、贪污腐化;把孔子的“见利思义”主张引申为人们在得到利益时,要考虑这种利益是否违背人民的利益和社会主义道德,就显得比较贴切。从一定意义上讲,升华就是经过加工改造使优秀道德遗产现代化,即把历史上的优秀道德转变为社会主义道德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这种升华,不具有现代特性,那些属于历史上的道德就不会与现代生活相沟通,就不能发挥现实的积极作用。对优秀道德遗产的升华,不是新瓶装陈酒,而是脱胎换骨的改造。把原本属于旧道德中的内容改造成为新道德的成分,这是跨越,这是转换,这是借助于新道德的新生和前进中的复归。从道德发展的长河来看,优秀道德遗产的升华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正是经过批判继承,既保留和发扬了它的有价值的积极因素,又克服了它的局限性和过时消极的东西。正是经过这样的辩证否定,使历史上道德的精华转变为新道德中的组成部分。

是吸收消化还是掺和重建

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是把道德遗产中的精华或有价值的成分吸收消化到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来,而不是把传统道德中的某些内容掺和到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来,更不是要重建已作为历史遗产的道德。

吸收消化就是要把优秀道德遗产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分解和同化,实现道德性质的改变和道德体系的转换,就是把以往非社会主义道德中的内容转变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历史上的道德,从社会类型来看,分属于以往各种社会的道德;从阶级属性来看,就总体上或大部分内容而论,是带有明显阶级性的,或是剥削阶级的道德,或是历史上劳动人民的道德。如果不改变原来的道德类型和道德体系的归属,而就用来干预当今的社会生活和道德关系,其作用的性质就很难说是积极的进步的。这是因为,就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讲,以往道德中渗透着历史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就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而言,是历史上某个时代的某些人们的行为指南;就某种道德所体现和代表的利益来看,是剥削阶级的或以往社会人民群众的。要使历史上的优秀道德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人民群众谋利益,毫无疑问,必须改变原本的道德归属,使其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

不能把道德遗产中的某些内容搅拌掺和到社会主义道德中来。有的论者认为,在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体系的过程中,儒学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企图把古代的某种学说、观点或准则,整个地或部分地搬到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体系中来,这是十分有害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果真是这样,那么社会主义的文化思想体系岂不成了大杂烩!试想,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既可以有儒家的道德学说和规范,又可以有道家的道德学说和规范,也可以有佛学和其它什么学说的观点和规范,这还能称之为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体系吗?被称之为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不管是整体还是局部,不能有儒家的、道家的、佛门的等等什么学说和规范,而只能是社会主义的。那怕是从上述这些学说中吸收过来的内容或因素,也只能说已经是社会主义的了。已经被吸收消化了的东西,就不会再是原来的状态和式样,吸收消化是被吃掉了,分解了,是被转化了,它不再是过去的自身了。

不能重建儒学或其它古代学说。有人认为在社会主义思潮兴起和封建制度衰落灭亡的历史进程中,儒学走上了衰落的道路,但这并不意味着儒学的死亡,而是“转折与新生”的开始,要“改革”和“重建”儒学,使之汇入“21世纪世界文化的主潮之中”。打起重建儒学的旗子,已没有了对文化遗产批判继承的意味,而带有明显的复古主义倾向。要“重建”儒学使其“新生”,甚至喊起“学习孔子”的口号,可见对儒学的偏爱。但过犹不及,因为这种偏爱脱离了当今精神文明建设的轨道,反而没有价值。我们所建设的精神文明,应该是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我们所建设的道德,应该是社会主义的道德。我们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前提下,来谈论思想道德遗产的继承问题。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中,决不可以包括重振古代的思想道德。对儒学来说,是一个用社会主义思想对它进行改造和加工整理的问题,并不是它自身的改革和重建,决不能去重建什么社会主义社会的新儒学。

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去重振古代的思想道德。包括儒学在内的古代思想道德遗产,属于过去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是过去社会历史的反映。社会进步了,历史发展了,人们的思想道德状况改变了,在全新的社会条件下,历史上的思想道德,已经没有了自身重新生长的土壤和基础,它自身不能再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重新生长和发展。儒学及其它历史上的思想道德,整体上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若非要说历史上道德的新生,那也不是重建它,而是把它的有价值的成分吸收到社会主义道德之中,使其得以延续和弘扬。

是契合相符还是支柱导向

传统思想道德中的某些成分能与社会主义社会的要求相契合,能够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所利用。但传统思想道德却不能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及其道德生活的精神支柱,更不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导思想。

有些人主张,传统美德是我们的“思想支柱”,或国学(儒学)是我们的“精神支柱”。也有的人认为,只有弘扬传统美德,才能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提供道德文化上的正确导向”。传统思想道德果真能成为我们的精神支柱,能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道德文化导向吗?

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主导思想和主体道德。人类历史之所以划分为不同的时代和社会,因为在历史的不同阶段和过程上,有不同的社会特质,存在着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状况。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其思想道德的状况也是特定的,即没有超历史超时代的思想道德。不会象有的论者所说的那样:“儒家文化中确实存在着许多超阶级、超民族、超时代的东西,闪耀着普遍真理的光辉”。儒家文化在使用范围上不会有时空上的无限,其真理性因素也不会有绝对的普遍性,不会在过去、现在和未来放之四海而皆准。具有某一时代或社会特质的思想文化,从根本上说就服务于这一时代或社会,并成为这一时代或社会的指导思想。每一时代都有独特的带根本性的指导思想,并作为这一时代的精神支柱和人们生活的价值取向。作为起支配作用的主导思想道德,更鲜明地体现着时代特征,它是思想道德领域,这一时代或社会与另一时代或社会的分界线。如果它可以既是这一社会的主导思想道德,又可以是另一社会的主导思想道德,那么在思想道德方面的社会区分就消失了,这与社会实际不相符,显然是悖论。

传统思想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吗?近几年,一些人从东亚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寻找“重新评价儒学的新思路”来论证传统思想文化是我们搞现代化的精神动力。有人认为儒学是日本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韩国工业化过程中“重要的秩序原理”,是新加坡华人企业家成功的“文化动力因素”,于是就作出了儒家文化精神要成为企业文化“坚实内核”的结论。好象要搞现代化,经济要腾飞,就必须依靠儒学或传统思想道德。日本某学者认为:“21世纪必会是以儒教原理为首”,会同其它一些原理“作为主角而登上世界舞台”。国内一些论者的主张,不正是同这种“儒学主角论”的观点相似吗?外国学者如何去理解和阐发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他们国家的情况和思想基础。应该明确的却是,外国的现代化和经济腾飞的原因和动力,不一定也是中国现代化的原因和动力,不能简单地把国外一些观点和作法搬到中国来。

传统思想道德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思想道德遗产之所以不能作为现代社会生活的指导思想,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的固有内容不适应目前社会的实际需要,不具备指导当今社会生活的功能和根据。如儒学是典型反映自然的农耕经济时代的一种思想文化学说,用这样一种农业社会的思想文化来指导工业社会的文明建设,来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不会奏效的。正是由于它的内在特质决定了它不会作为一种基本的思想道德动力,直接推动现代化建设。且不说在传统思想道德中存有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容,如“三纲”所表达封建宗法制度和等级观念,“存天理,灭人欲”所主张的人性禁锢,“重道轻器”所体现的轻视科技的观念,等等。即便是其中的优秀部分,也不可直接拿来作为当前社会生活的指导思想。优秀的道德遣产与今日的社会主义道德是不可等同的。一个是过去道德的优秀成分,一个是今日道德之内容,是不同层次不同质的东西。当然,传统美德也具有现代价值,但其现代价值的实现,其优秀品性的再现,是以加工改造和赋予新的内容为条件的。因此,古代的传统的思想道德,不能作为我们行为的指导思想和规范,更不是直接的主导思想。

传统思想道德中没有直接解决现实问题的现成办法。有人认为,在我国现代化进程所必须的主要条件形成过程中,是儒家伦理道德精神“提供了基本的精神因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来讲,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科技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理想和道德,对于这些,传统思想道德如何来导向?如果能,又如何理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作用?从伦理道德领域来讲,为什么不去用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战胜利已主义,用社会主义的奉献精神去遏制享乐主义,用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去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现象?社会主义道德还管用不管用?社会主义道德仍然是我们道德行为的指南,仍然是解决道德问题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儒家伦理思想“是我们建设新道德学说的一个用之不竭的源泉”,有的论者这样认为。好象只要着眼于儒家伦理,就可以建立起当今社会的新道德,就可解决一切道德问题。当前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迫切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道德,其中重要的内容,如改革意识,风险意识、科技意识、效益准则、平等准则、竞争准则等等,如何根据儒家伦理构建起来?这是儒家伦理思想所力所不及的,它并不是一个用之不竭的源泉。我国现代化的基本思想动力来自何方?是从古代的文献资料中去寻找,还是从现实出发而提出?

传统思想道德中的某些成分能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契合。传统思想道德不能用来充当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支柱,不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导思想,但并不意味着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文明建设毫无益处,不能继承。在传统思想道德中,有一些成分和因素与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契合,可以被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所利用。这一点也是不可忽视的,如果忽视了,不但会产生新的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而且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没有益处。如,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诚实守信、克勤克俭、廉洁奉公这样一些传统道德要求,只要赋予时代的新内容,就会适合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就能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传统美德经过洗淘,加工和升华之后,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提高人们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道德素质,能够激励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决心和勇气。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弘扬民族的优秀思想道德传统是必不可缺少的,但其主导思想却不能是传统思想道德。要知道弘扬优秀思想道德传统本身,也必须在社会主义思想的支配下进行。脱离了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对优秀思想道德传统的弘扬,就会偏离正确轨道,甚至产生复古主义的错误。就社会的道德领域来讲,社会主义道德还不够完善,它还要在现实的和未来的挑战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以满足指导社会主义道德生活的需要。但却不能因为它不够完善,就拿传统道德来充当思想道德支柱。我们的立场和出发点,是下大力气建设好社会主义道德,批判继承和弘扬优秀道德传统,只是这一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标签:;  ;  ;  ;  ;  ;  ;  

论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_社会主义道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