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民间舞蹈跳菜及其传承、发展论文_周晓俊

彝族民间舞蹈跳菜及其传承、发展论文_周晓俊

楚雄师范学院 云南 楚雄 675000 

摘 要:在云南这片红土地上,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色风格的舞蹈,据不完全统计,多达6718种套路。丰富多彩的云南民族舞蹈及其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之中一颗耀眼的瑰宝,能为理论研究提供充足的依据。这种根文化是云南民族舞蹈发展的出发点。

关键词:跳菜 传承 发展

“跳菜”是云南民间一种传统的结合饮食与舞蹈的表现艺术。“跳菜”一般在重大事件或节日举行宴席时表演,是既为了上菜又为了增添喜乐气氛而专门跳的一种舞蹈。

一、探究彝族民间舞蹈跳菜的必要性

从历史时间上来看,“跳菜”始创于1200多年前唐朝,而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沉淀,“跳菜”已经深深扎根于南涧普通民俗之中,成为南涧民间重要节日宴席上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平添喜乐气氛,而且极具艺术观赏性。而在今天,“跳菜”更成为一种舞蹈艺术,在全国乃至世界进行表演,为艺术的传播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流传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云南民族舞蹈在人类发展史上起着教科书式的教育教学作用。人类为了生存,用猎物的羽毛、兽皮来御寒,用植物的叶子或树皮来护体,用猎物与植物来充饥、增加能量、延续生命。随着人类的发展,慢慢学会了种植、模仿小鸟筑巢来盖房、为争抢食物与抵御外敌而进行战斗操练、记录祖先迁徙的路线等,这些知识都是通过舞蹈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后代。而民族文化是根文化,要在此基础上创作与表演舞蹈精品,不断推动云南舞蹈的发展。我们对云南民族民间舞蹈追根溯源,挽救濒于绝灭、消失、流变的云南民族舞蹈文化,一是为了记录下老祖先的智慧结晶,保存这种根文化;二是为了让云南民族舞蹈以根文化为出发点,纵向继承与横向吸收借鉴,不断注入时代发展的新鲜血液,让它充满旺盛的生命力流传下去。

二、跳菜的发展现状

由于最近几年的宣传和推广,“跳菜”在南涧县境内艺术普及率达到了80%以上。而且根据统计,南涧县内从事或发展“跳菜”艺术的人员达到近千人,其中到北京、桂林、成都、昆明等外地继续发展的“跳菜”的从艺人员也有200余人。在南涧县内各大酒店宾馆,从事“跳菜”艺术的人员有近百人,民间“跳菜队”也有数十只,每当“跳菜”时总是表现得尽心尽力、淋漓尽致,丝毫不比专业“跳菜”从艺人员逊色,为外地到访者“对跳菜”文化的了解以及“跳菜”的宣传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跳菜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

1.艺术特点。“跳菜”时伴奏所用的乐器主要是锣、唢呐、大筒等,由于流传已久,伴奏的曲调复杂多变,曲目也各种各样。根据南涧当地地域划分的区别,通常把“跳菜”时的伴奏曲调分为“上截调”和“下截调”。无量山地区的被称作“上截调”,哀牢山地区的称为“下截调”。虽然在地域上“跳菜”的伴奏有所划分,但是两者都有”喜调”和”哀调”两种形式,以分别用于喜事和哀葬等。

“跳菜”表演时,表演人员一般身着传统红、黑色调绣花镶边大襟上衣,戴着大银耳环,披着类似斗篷的羊皮披毡。虽然服饰上并不华丽,但是表演极具张力,而且在表演的过程中丝毫不掩饰感情的流露,没有矫揉造作,完全投入到艺术的表现当中,为宴席过程增加欢乐。

舞蹈的形式上沿袭了传统的宗教祭祀的元素,为表演增加了些许神秘感,其中还融合了黑彝“十六步”和白彝“六步”的舞蹈动作特点。在“跳菜”过程中,通过模仿的形式,跳出了“喜鹊蹲窝”“手托金鼎”“五谷丰登”等舞蹈动作。

2.表现形式。在“跳菜”表演前一般要进行“拜四方”的祭祀活动,以表达敬畏之心。在“跳菜”开始时,首先大号、唢呐等伴奏声响起,伴奏音乐节奏欢快,富有气魄。“抬菜”表演人员主要分两种,分别是“引菜人”和“抬菜人”。在表演时,引菜人首先伴着音乐挥动毛巾引路,然后抬菜人在引菜人的引领下迈着有力的步伐入场。抬菜人在抬菜时,左右手的拇指、食指和小指分别呈一个倒锥形撑起了上菜的方形托盘,托盘内装满了彝族传统的八盘菜。而现在的“跳菜”表演中为了增强表演力,常常加入头顶托盘和口咬方桌的内容。在表演过程中,抬菜人随着吆喝声和唢呐等乐器的节奏慢慢行进,脚步忽高忽低,动作张弛有度,但托盘里的菜却四平八稳。引菜人则围绕抬菜人四周,手中舞动彩色的毛巾,为表演增加艺术效果,抬菜人的舞步和引菜人的动作相得益彰。

四、跳菜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1.积极引导参与民间艺术交流和推广活动。作为乡镇文化站工作者,对于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责无旁贷。要积极为这些保护活动交流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利用各种形式宣传。

2.以保护“跳菜”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抓手开展工作新局面。目前的困境之一就是无法有效地组织开展群众活动。仅凭上级部门部署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只能是热闹一阵子,没有真正达到“种”文化的目的。而按上级部门文件规定而组建的几支文艺队伍也往往只流于形式。文化站可把当前各项工作与“跳菜”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效结合,以此为抓手展开工作,就可有效打开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赵湘 高文华 阿本枝 南涧彝族“跳菜”研究综述[J].大理学院学报,2015,14,(06),72-75。

[2]钟隽迪 彝族歌舞研究三十年综述(1980-2011)[J].歌海,2013,(04),38-44。

论文作者:周晓俊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6月总第26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0

标签:;  ;  ;  ;  ;  ;  ;  ;  

彝族民间舞蹈跳菜及其传承、发展论文_周晓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