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城冬季奥运会的组织与管理--盐湖城冬季奥运会对北京奥运会的启示_2008年北京奥运会论文

盐湖城冬季奥运会的组织与管理--盐湖城冬季奥运会对北京奥运会的启示_2008年北京奥运会论文

盐湖城冬奥会的组织与管理——盐湖城冬奥会对北京奥运会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盐湖城论文,冬奥会论文,北京奥运会论文,启示论文,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务实、准确的定位

选择一个适应实际的定位,是进行组织建设的基础,也是一个评判的标准。在盐湖城期间,宣传、动员、现实的气氛营造等诸多方位的体会,都可以明晰地感觉到其中的战略定位的主导性。这里涉及到两个层面:一是从美国整个国家的角度,全国民众以及联邦政府,二是UTAH州政府和当地的民众。

在美国主办的历届奥运会中,包括本次的冬奥会,不难发现其目标中心还是体现自身的利益或者潜在的价值影响。在国家层面上,美国联邦政府更多的期望通过本次奥运会能够重新树立民众的信心,特别是经历了“9·11事件”以后,民众的心理上还是具有一些阴影,为此不惜增加3.1亿美元的安全预算,希望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举办一次成功的国际盛会,证明美国依旧是个安全而强大的国家。对于UTAH政府的定位而言,也有着自身的考虑,作为美国的西部地区,虽然具有着良好的增长业绩和公共管理,但由于各种原因,该州并未能获得美国民众的广泛认可。为此,使得当地市民对于冬奥会的举办具有绝大程度的认可,不仅把它当作对当地城市的一个展示,更重要的是向美国乃至全球去显示该城市的良好发展,所以不仅为了奥运会的召开,号召人民进行各种贡献和捐款,而且在此期间组织了大量的文艺演出,例如开幕式的表演,回顾了当年开拓西进的场面,而且在他们的宗教圣地,例如TEMPLE SQUARE,组织了大量的人力给游客进行介绍教义和发展历史,值得惊叹的是现场可以提供多国的语言服务(提供38种不同语言服务)。

总之,战略上定位是举办奥运来促进发展,而不是发展服务于奥运会。虽然是个世界性的盛会,具有人类共同期待的主题,在我们的工作中,似乎方方面面都出现与奥运有关的指导口号,但是并不能把它当作所有的公共事务处理的前提,应该认识到,很多方面并不是奥运会本身带来的,但奥运会的来临使我们城市中对某些方面的需要更加迫切,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短期与长期利益,国际形象树立与国内实际增长需要的有机结合。例如场地利用的问题,美国就特别注重此方面的长期使用规划,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中,为提高开幕式的主体育场的利用率,在设计伊始组委会就与CNN集团签订了合同,将在比赛结束后改造成为当地棒球队的主场,于是设计上就有所兼顾,目前看来作为亚特兰大Brave队的主场,体育场运营上已经收回投资而且观众常常爆满。

外紧内松的公共安全系统——本届冬奥会的特色

对于美国民众而言,奥运会是继“9·11事件”之后的首次在美国本土的国际性盛会,恐怖主义组织也宣称将以此为打击目标,于是其成功与否关系到美国民众的心理信心,所以布什政府在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从各地抽调了不少警力与军力,在盐湖城方圆900平方英里的赛场和周边地区布置了包括来自国民警卫队、警察、消防、医护、私人保安及志愿者等安全人员高达1.6万多名,可以让每位运动员平均拥有至少6位安全防卫人员。此方面的预算增加到3.1亿美元,打破了历史记录。(当然对此也存在不同的意见,在开幕的第二天CNN的新闻专题就开始讨论谁应该为本次的高额支出买单)。盐湖城保安工作中处处可见价值不菲的高科技设备:新式无线电通讯系统使所有联邦和地方保安人员即时对话;屋顶和高架桥安装有400多架配备遥控聚焦镜头的摄像机;在各处进出口都装有能认出人脸部特征的电脑检查仪器。运动会期间,天空将有雷达侦察机巡逻。在盐湖城上空,警方的直升飞机在巡逻盘旋,还有北美防空司令部派出的F-16战斗机,也在盐湖城上空呼啸而过。组委会还向联邦航空局提出申请,请求在冬奥会期间严格限制盐湖城上空半径70公里以内的飞机飞行数量。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以外的时间,只有平时按期飞行的航班可以出入盐湖城,其他任何私人飞机、包机和运输飞机都必须先在犹他州以外降落并接受安检,然后才能继续飞行,进入犹他州。凡经过盐湖城的火车一律不得装运危险物品,大型拖车必须环城绕行。特种兵早在3个月前就在内华达州的大沙漠里开始了演习,设想中的危险情况有恐怖分子开着大拖车撞断电缆、自杀式爆炸、劫持人质、生化战,甚至有核基地发生爆炸的可能。与以往冬奥会不同,似乎人们此次关注的焦点不是参赛国的实力和金牌的归属,甚至不是有关运动员的花絮如绯闻,而是有关公共安全。媒体戏称本次的口号已经不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而是“安全第一,比赛第二”。

开始的时候,人们都认为将是一个充满紧张气息的氛围,但实际上的体会,尽管安检程序上十分繁琐,而且进入每一个比赛场地以及公共场所都得经过检查点(Check Point)众多志愿人员的细致检查,但是感同身受的是一片平静融洽的气氛。

为何能够形成如此的外紧内松的局面?这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良好的法治基础和公开的政策过程使得民众的共识度很高。

经过多年的法治建设,美国拥有着较为完善的制度化、公开化的社会制度体系,对于社会公共治理的结构性需求比较适应,而且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民众的参与程度比较高。不仅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议员们在议会决策中发挥了重要的利益代表作用,而且新闻媒体也在其中发挥了引人注目的监督作用。广泛、深入甚至锐利的新闻报道使得公众更多地接近真实。例如CNN在开幕式的当天还在热火朝天地讨论究竟谁应该给此次的高额预算买单,第二天就开始批评开幕式的演出中过多地宣扬了摩门教的历程,不能代表全美国的形象以及在美国著名速滑运动员阿波罗在短道速滑中被罚出后当即逼问当事人是否有意而为(被判罚的推人动作)。

高度的安全共识使得安检人员和受检人群之间有着很好的默契,再加上执法者(警务人员和相关志愿者)大多彬彬有礼,注重检查方式和语气,使得整个检查过程并不是很可怕和紧张,人们也十分的配合。人们都能接受作为社会安全所需付出的个人成本。

二是,完备的应急系统和技术措施使得控制的无形化。

在人口的流动管理上实现了系统的网络化管理,使得这个系统的甄别能力十分迅捷,与此同时,美国建设了极为完备的应急系统。由于冬奥会期间的紧张工作使得我们无法对盐湖城现场的指挥系统进行全面的考察,所幸的是在摩托罗拉公司的支持下,我们访问了1996年夏奥会主办城市——亚特兰大的紧急指挥系统(911中心)。

联合行动911中心的服务包括:统一的报警和求助特服电话号码——911;资源的统一指挥和调度。911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证911求助和报警电话能被迅速接听和处理,并调度最恰当的响应机构(警察、消防部门或紧急医疗服务)对紧急情况作出快速的反应。总体感觉上,信息渠道和工作流程具有相对独立性,应急号码的统一使得信息前端一体化,通讯及后台设备良好的兼容性和服务功能的完备性使得系统的集成度很高。

首先与我国明显的差别在于美国应急号码已经集合成一个电话号码:911(警务/火警/急救),在统一、便捷的外部接入方式之后,进行内部的信息流程分配,在其内部分成消防通讯部门(Fire Communication)和警务通讯部门(Police Communication)两个处理部门。市民的所有求助和报警都只需拨打统一的特服电话号码——911,在911中心或虚拟中心集中接警和处警。一般情况下,911中心分为接警区和处警区,接、处警职能分开,由不同的人员完成。保证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全天候的接收市民的求救呼叫,并根据实际的事件类型快速的完成:调度警车、消防车或救护车赶赴现场,或将电话及相关信息及时转接到适当的公共机构。调度员通过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对可调用的资源了如指掌,计算机自动的显示出事件地点附近的警力分布。通常调度员即是指挥员,他即时地将紧急事件信息根据预案和资源进行决策发布救援命令,并传递到合适的警车或消防车等。所以,一个覆盖良好的无线移动指挥调度通信是至关重要的。911中心需要依赖对讲机和专用移动数据传输系统与现场的警察、消防队员或医务人员和其他有关机构进行可靠的通信联络。摩托罗拉公司提供的系统能够保证每个电话在2秒钟内即会接听,现有系统会自动显示求救人的电话号码和具体位置。一般情况下6分钟会到达现场。摩托罗拉帮助建立的美国911城市应急指挥调度中心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具体包括:建立各部门共享的无线调度专网并给所有被调度人员配备对讲机、建立移动数据传输系统、采用ANI/ALI技术把报警者的电话和地址自动送达计算机辅助调度终端、对计算机辅助调度软件(CAD)和地理信息系统、自动车辆定位(AVLS)以及对计算机技术和电话系统进行全面的集成等等。911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调度是高度智能化的,其CAD中包含了许多预案,能够根据报警事件的类型自动提供资源调度的建议,快速、准确地调度相应单位联合采取救助行动,其运转效率非常之高,作用也非常突出。当然除了这套系统的成熟,关键的还在于机构组织设定的完整性和职责之间的协调,在政府的立法角度对相关事务形成制度性的设计,操作计划纲目并举、周全细致,应急之时就显得有条不紊。

显然形成统一报警、统一指挥、快速反应、资源共享的应急联动系统不仅是举办盛大活动所需要的,也更是我们日常社会有序生活所亟待建设的。

人文奥运的闪现——冬奥会的志愿者体系

成功的志愿者组织和安全系统是这次盐湖城奥运会的两大亮点。盐湖城冬奥会的志愿者体系完全迥异于历届奥运会,所有的志愿者从奥运会开幕一直工作到闭幕以后,不仅创造了良好的比赛环境,而且还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可以说,志愿者活动造就了亲切友好的“人文奥运”,没有志愿者,盐湖城冬奥会简直难以想象。

冬奥会志愿者体系的成功有众多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是良好的人文环境、完善的准备工作和精密的组织管理。

志愿者体系的人文环境

志愿者体系强调参与精神。首先,犹他地区传统而深厚的社区文化为志愿者的积极参与精神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事实上,每个志愿者都深深地以能够介入冬奥会为荣,报名参加志愿者服务的人数超出预定人数的3倍之多,而且不仅有青年学生,还有各种年龄和职业的市民、家庭妇女和退休老人。最后遴选出来的全部26000名志愿者组成“2002团(Team 2002)”,接受团体训练和岗位训练。其次,与以往的奥运会志愿者短期服务的方式不同,盐湖城冬奥会的志愿者采取全程服务的方式,从运动会开幕就开始工作,一直到运动会闭幕才完成任务。每个志愿者被要求在整个奥运会期间至少在自己的岗位上服务40个小时,工作时间根据岗位情况随时都会调整。这意味着志愿者的介入程度更深了,责任意识也更强了。第三,组织者也非常重视志愿者的精神鼓励,他们制定了鲜明口号"CHARGE!",意为“冲锋”,实际上是“Committed(恪尽职守)”、“Helpful(助人为乐)”、“Adaptable(随机应变)”、“Respectful(尊重他人)”、“Gracious(亲切友好)”、“Enjoy!(尽情享受)”六个英文字母的缩略。

志愿者体系的筹备过程

事实上,整个盐湖城冬奥会的志愿者队伍提前两年就开始筹备了,开幕前的准备工作有申请、遴选、任命、培训和最后准备五大步骤。

申请 志愿者的申请工作始于2000年3月,组织者通过一个巨大的数据库记录所有申请者的技能、履历、兴趣和可提供志愿的时间,直到所有的岗位不再有空缺为止。

遴选 负责遴选的小组亲自过滤每一份简历,评价申请者的素质是否与其申请的岗位相匹配。通过简历关的申请者都要参加遴选小组的面试,有的岗位根据需要多次面试才能够获得。由于工作量十分巨大,整个遴选过程从2000年6月开始,直到2001年秋天才完全结束。

任命 任命即指派工作岗位。最初的任命在遴选过程中就大致确定下来,但是最终的详细岗位要根据各个赛场的实际需要来安排,并且要等每个志愿者参加完所有三个部分的培训环节,并且通过背景检查才能最后确定。所以这个过程从2001年10月一直持续到2002年1月。

培训 所有的志愿者都必须参加三个环节的培训:服务训练、工种专业训练和赛场专业训练。

另外,担任领导职务的志愿者还要接受专门的领导训练。

最后准备阶段 从2001年12月直至开幕前夕,最后的准备工作包括发放制服、标牌和制定轮班时间表。

志愿者的组织和管理

26000名志愿者在盐湖城冬奥会举办期间,分穿4种不同颜色的制服,代表不同的工种。红色为负责紧急事务的志愿者,蓝色为提供信息咨询的志愿者,黄色为负责交通引导以及安全检查的志愿者(警务人员也为黄色),绿色为负责活动赛场后勤的志愿者。据规定,志愿者只能在工作时间里穿着制服,如果业余时间仍然穿着制服,就视同在岗,必须履行志愿者义务。志愿者以他们的制服为荣,着装色彩鲜艳的志愿者活跃在盐湖城各个重要场所和路口,形成奥运会一道独特的风景。

根据不同的使命,志愿者的组织方式也有所不同。以信息服务为例,800多名信息服务志愿者中只有3位带薪职员,下设地区经理和巡查经理。主要街道上不仅有大型的游客信息中心,而且还有遍布街头的小金字塔形岗亭,岗亭里身着蓝色制度的信息服务志愿者不仅免费发放各种地图和信息手册,而且还热情洋溢地回答游客提出的各种问题。在这里,志愿者还利用外语人才和电话翻译系统为非英语国家的游客提供帮助。

志愿者的工作时间非常有特色,不同于以往奥运会志愿者工作数个工作日就可以结束任务的做法,盐湖城的每个志愿者都是自始至终全程为奥运会服务,要求志愿者在开幕和闭幕会两天内全天工作,在赛事期间至少工作40小时,并且随时可能接到紧急任务。事实上,经过我们的访问,大部分志愿者的工作时间都在40小时以上,有的还带上自己的家庭成员一起投入到服务工作中来。

所有志愿者完成任务后都会得到一个嘉奖包和志愿者证书。但也许这并不是激励他们参与志愿者工作的主要动力。很多志愿者在访谈中表示,他们的最大愿望就是能够参与到这样的历史盛会中,向世界人民展示家乡的文化理念,为自己的城市赢得美誉。事实上,人们对志愿行为具有着很高的认知度,于是一旦遇到重大事件,几乎人人都成为志愿者,即便不是组委会招募的正式志愿人员。

说到志愿者系统,这是我们国家大多数人还不太熟悉的领域,原来的人员大都来源于从当地高校学生的抽调,而且工作意识单一,缺乏市民的广泛响应度和互动性。从盐湖城冬奥会的体会来看,我们不仅需要设计启动一套完备的志愿者工作计划,而且更为艰巨和紧迫的是如何提高整体市民的素质。据统计,美国现有1.09亿名志愿者,其中66%已经服务了30至50年;2000年,89%的美国家庭为慈善事业做过贡献,平均的捐赠价值为1620美元,非营利组织接受的捐赠超过6700亿美元,高于巴西、澳大利亚等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这里绝对数值上的差距是不足为奇的,但是相对的参与频度却是让我们需要面对的,尤其是如何建立让人们源于自发并可以享受到奉献乐趣的志愿工作系统。我们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完成建筑的建设,但改善人们的观念和素质、建立一种社会制度环境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结语

奥运建设如何能够“点燃人们心中火焰”(Light the Fire Within,本届盐湖城冬奥会的口号),需要的不仅是缜密的项目建设计划,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以及相关社会制度环境的体系建设。这里我们还不能提供完善的政策建议,记录下的更多是观察与体会,当然由于时间的原因,也只能窥得一斑,而且难免较为表象和凌乱。最后需要提及的是这样的国际交流确实让我们进一步真实的体会了外面的世界,对于奥运建设以及涉及的社会公共治理有着更为深入的认知。

标签:;  ;  ;  ;  ;  ;  

盐湖城冬季奥运会的组织与管理--盐湖城冬季奥运会对北京奥运会的启示_2008年北京奥运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