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偷懒”,成就“小先生”论文_徐冬凤

放心“偷懒”,成就“小先生”论文_徐冬凤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高峰学校 518100

摘 要:教师如何变习作评改的“负担”为学生自主发展的“动力”呢?本文从“懒蚂蚁”身上得到启示,智慧减负,提质增效,开展习作自主评改,小组评改的教学实践,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互相欣赏、互相借鉴中携手共进。并通过案例反思,对学生习作的自主评改、小组评改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关键词:自主评改 小组评改 智慧减负

一、缘起——“懒蚂蚁”给予智慧减负的启示

我们语文老师最头疼的恐怕是批阅作文了,语文老师都有过这样的感受:教作文难,改作文更难。看着那一摞作文本,心里愁呀:又要鏖战多少时间才能批完?写得好的,改起来自然顺而且心情好,令人赏心悦目;写得不好的,实在看不下去,真想把孩子叫来狠狠地训斥一顿。到底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孩子既会写作文,又能让老师在沉重的批改负担中解放出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相信都在积极探索着。

生物学家研究发现,蚂蚁是最勤快的一种小动物,“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可在这其中也有少数蚂蚁终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颇有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味道。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断绝蚁群的食物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竟如没头苍蝇,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食物源转移。

原来“懒蚂蚁”在游游荡荡中,是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侦察”和“研究”上了,这是一种积极的偷懒。这种“懒”,往往是思想的源泉,创新的动力,没有这种“懒”,任何“勤”都会迷失方向,失去头绪。

二、案例——自评,互评的探索实践

1.改变:从完全由师评到学生自评、互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自评,互评”的尝试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激发学生的写作和修改兴趣。最后,教师再重点批改,写总结评语,批改作文变成了师生相结合的结晶。

起先,我只是让部分成绩好的学生来批改,每人批改六本,包括圈点错别字,病句、评析好词佳句,最后在篇末写评语。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把老师从繁重的工作压力中解脱出来,也可以培养这几个批改同学的写作能力,但其他同学的作文能力还是原地踏步。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这才是我想要的。

于是,我改变了部分成绩好的学生来批改,每人批改六本的模式,要求每人写完作文后都要批改一本,从“自评”入手,让所有学生通过自我修改的实践,改正作文中的问题,掌握修改的方法,提高自改作文的能力。尝试了几次后,我发现,学生改正错别字、修改病句、赏析好词佳句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得不是很快,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怎样才能取他人之长补自己所短呢?

我又想到了一个方法,让学生自评后再进行“互评”,让学生通过相互评改、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促进,从而激发写作和修改的兴趣。这一模式刚好解决了前面的困惑,特别是不善于搜集材料无话可说的学生,他们欣赏完别人的作文后,有话可说了,有些模仿能力稍微强的学生还能模仿别人的作文,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2.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欲望。通过学生自评,他评后的作文再回到老师的手中时,学生的作文已经文通句顺,没有什么错别字了,老师岂不悠哉。作文回到学生手中时,很多学生都在很认真地看,他们特别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所以在下次作文时会特别认真,写作文的热情也越来越高,在悄然交换中,润物无声。

三、反思——把自主权还给学生

1.“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是陶行知说的,解释了教育的真谛。“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还要小。”陶行知简单的四句话启示我们:给孩子一个空间,一个机会,一个角色,孩子会创造成长的奇迹。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不教,孩子就是“小先生”,学生完全可以互相教育启发,互相学习借鉴,互相激励赏识。实践也证明:在交流传递中,学生们互相学习到的不仅有习作的技能,还有深深的同学情谊。

2.“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改作文,这似乎已经成了语文教学的口头禅。即使是老师辛辛苦苦批改的作文,又有几个学生会认真地去看,不免让老师寒心。换一个角度,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们喜欢怎样的作文?他们需要怎样的评价?我们往往就会摆脱一厢情愿地自讨苦吃地评改作文的传统方式。实践证明:中等以上的学生完全胜任习作,后进的学生在模仿借鉴中也不吃力了,优秀的学生干脆成为一名“小先生”。

3.“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让学生自主评改作文,互评作文,老师看似偷懒,其实却非退居二线不管不问。当学生的互评有失偏颇时,教师一定要秉着公平公正,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的角度,智慧地观察,快乐地欣赏,和孩子们共同成长!

参与文献

[1]余书峤 儿童生命的一种成长方式.《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2015年,04期。

[3]梁晓燕《陶行知儿童科学教育思想》.内蒙古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4,11。

论文作者:徐冬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0

标签:;  ;  ;  ;  ;  ;  ;  ;  

放心“偷懒”,成就“小先生”论文_徐冬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