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吸收FDI的效果与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日本吸收FDI的效果与影响因素研究

● 刘泉良

摘要: 日本自1950年开始少量吸引外资,但随着政策放宽和经济开放FDI吸收量在90年代初之前并没有明显起色,到了21世纪之后又经世界金融危机和日本东大地震与海啸的冲击,吸引外资的发展路途十分坎坷。本文以1996年至2017年的数据对日本吸收FDI的效果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日本存在结构性吸收外资效果不明显和技术外溢的问题,完善政策,扩大开放,合理基建,培养人才,改良环境是未来必经之路。

关键词: 日本经济 FDI 吸引外资 VAR模型

一、前言

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日本被称为“对内投资额”,日本的对内投资在历史上是一步步扩大的。日本步入昭和时代(1926—1989)后,受为维护本国工业的利益等因素影响下,进入封闭发展状态,直到1950年通过了《外资法》才开始逐渐有少部分外国投资进入国内,这时外部资金流入要受到《外资法》和《外汇法》的制约,在“积极的有限制的”思想主旨下,从1960年到1970年间进行了五次扩大外资引入规模和修订政策以达到经济自由化的目标,70年代后期,日本基本确立了经济自由化形态,1980年修订《外汇法》陆续放开,外资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增长,但对外资严格审查的本质仍然没有变化。到了90年代经历了经济泡沫,在社会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经济低迷,储蓄率下降的压力下,为了尽快改善经济社会状况,不得不进一步扩大外资引进,1991和1997年又对《外汇法》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放宽规定,同时在税收和融资方面双管齐下提供优惠政策,进一步改善对企业并购的环境,设立跨国投资委员会和对日投资服务社等中介机构,持续扩大吸引外资规模。自1960年自由化至此已有30年之久,但由于日本的长期闭锁,严格的外资审查本质,国内资金残留,还有思想上的排异等因素的影响,90年代初期外资增长仍然缓慢,到了1996年并购高潮下日本外资规模不断扩大,21世纪初日本已经基本回到正常轨道。好景不长,在经历了几年好景气之后,2005年至2006年又出现了资本净流出,步入2008年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投资量开始急剧下降,2011年又受日本东大地震和海啸的破坏,大量外商在日企业撤出,使外资量只减不增,到了2014年才出现好转。2015年,“安倍经济学”的实施与国内经济金融缓和政策的实行,外资吸收量又遭到冲击减少,在“安倍经济学”相关政策的短期刺激后,到了2016年,外资吸收量创历史新高,达到世界第五,至今,日本吸引外资的路程仍然坎坷。

图1 日本历年FDI吸收量

田野,赵媛(2002)对九十年代之后日本的引进外资政策做了理论分析,以日本九十年代的放宽政策在规章制度和税制以及金融等行业的具体实施着手,得到了对于我国未来吸引外资理论上的发展启示。

3.教学资源内容丰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高职韩国语教师运用多媒体方式教学,可以提前设计教学内容和需要补充的课外资料,并在授课过程中将它们方便快捷地及时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接受更丰富的知识,更好地掌握韩国语应用技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冯辉(2004)在研究日本战后的对内投资政策中,从理论上分析了日本的历年吸引FDI政策变化,认为日本虽然基础良好,但为了克服经济萧条和提高国际竞争力需要不断开放吸引投资,同时对吸引FDI政策做了绩效分析,说明了人员,规章制度,成本等因素对吸引外资仍具阻力。

金仁淑(2012)在日本对内投资量实施新政策的基础上认为日本通过加快公司结构改革和治理,改善就业环境和国际良好竞争合作关系的手段,可以取得一种新的“日本经营”式增长,指出我国应该对日投资双向互补发展,但有关日本FDI的吸收目前还缺乏系统性研究与实证分析。

由图可以得到当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施加一个单位的标准差冲击之后,对FDI吸收会先造成大小602的正向效应,之后效应在第3期显现-954的负效应,随后转变为正效应,在第4期达到最大1721的正效应,之后逐渐趋向于零,整体来看属于正向的响应结果。当对年专利登记增量施加一个冲击时,会先对FDI吸收造成一个较小1002的正效应,之后正响应减弱,逐渐变为负效应,在第3期达到最小-2190,之后逐渐收敛于零,整体负效应。对年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增额施加一个单位标准差冲击时,对FDI吸收量会造成逐渐增大的正效应,正效应从初始开始缓慢增大到第3期达到最大861,之后正效应减弱在第5期逐渐趋于零,整体上表现为正效应。当对年贸易指数增量施加冲击时,对FDI吸收先造成2620比较大的正响应之后马上减弱,在第3期和第4期变为较小的负效应,最小不低于-503,之后逐渐收敛效应消失,整体表现为正效应。

二、实证分析

(一)变量设置

为了研究日本吸收FDI的影响因素与效果,选取了1996年(平成8)至2017年(平成29)的FDI吸收量作为研究目标,以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代表经济进步因素,年专利登记量代表技术所有权因素,年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额代表基础资源因素,贸易指数代表对外贸易条件因素来进行实证分析,如表1所示。对数据序列进行ADF检验平稳性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FDI,GDP为平稳序列,PAT,INF,TOT为非平稳序列,经一阶差分处理后为平稳序列,以FDI,GDP,DPAT,DINF,DTOT为基础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

表1 数据来源

表2 平稳性检验

(二)模型构建

根据AIC,SC准则经测算适当选取滞后阶数为1建立VAR(5)模型,之后进行AR根检验模型稳定性如图2:

无论是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为社会做贡献都是以强健的体魄作为前提的,高校体育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高校体育教学担负的是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重任。高校体育教学效果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指标,衡量这一指标的标准就是高校的教学评教体系,如何在影响下实现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评教的有效性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问题,通过全面有效的方法来完善高校体育教学评教制度体系,得出更全面准确的学生评教结果并加以分析应用是十分具有意义的,也是实现高校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

综上所述,在电网企业的日常运行中,继电保护装置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继电保护装置中通过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进一步提升电网企业运行的安全性。通过对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的运用,可以对保护设备的动作准确分析,提升系统对故障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确保电网企业运行的安全性。

在实际研究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变量间的动态变化和规律,而不是变量间的结构情况,所以我们建议非结构化的多方程向量自回归模型,即VAR模型,如式(1)(2),对于VAR( )模型,其中含有 个变量,维内生向量变量,样本数量为是待估计的参数矩阵,i是滞后阶数维随机扰动向量,这里不考虑外生变量。实践表明,利用VAR模型预测和分析随机扰动对系统的动态冲击,在现代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上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图2 AR根检验

(三)脉冲响应

分析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以研究短期下的动态关系,即对某个要素施加一个单位的标准差冲击对FDI吸收造成的影响,如图3。

综合国内学者对日本FDI吸引外资领域的研究来看,大多局限于阶段分析或是理论分析,缺少实证性的分析,本文以海默的产业组织理论和邓宁的“OLI”理论为基础,在所有权、区位、内部性之上对日本FDI吸收量的吸收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分析各个影响因素对FDI吸收的影响。

图3 脉冲函数

(四)方差分解

对VAR模型行进方差分解以研究某个变量冲击对FDI吸收波动的贡献,探求波动性的来源。可以看出当期数逐渐增多,贸易指数增量和年专利登记增量的冲击对FDI吸收的波动贡献最大,达到4.59%和4.37%,最少的是年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增额的冲击对FDI吸收波动贡献最少,只有1.15%,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额对波动贡献只有3.02%,次于DTOT和DPAT。即FDI吸收的波动主要来自于年登录专利量和年贸易指数变化。

4.2 预约优选和排序功能 输液时段设计是减少患者等候,均衡工作量的一个关键环节。我们广泛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总结手工预约的实践经验,常规状态下系统每天设置7个时间段,每50分钟为1个时间段,2个时间段之间有10 min的缓冲期,每个时间段预约50例患者。根据患者喜好和输液高峰时段的情况,系统默认为患者选择最早的时段,其中10:30~11:20时段只留给当日就诊后需要输液的患者预约,也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自由选择时间段。系统根据患者预约的先后为每个时段的患者自动排序。智能化的操作非常简便、高效和人性化。这一功能的实现 也是“关爱患者,从细节做起”的体现。

表3 方差分解

三、结论

由实证结果可以得知,在短期内,日本国内生产总值整体上与FDI吸收量正相关,当GDP增加时,可以促进FDI吸收,但由于FDI具有滞后效应,新增的投资可能不会马上显现出来,后续投资需要逐渐输入国内,脉冲响应图表明了这一现象。在专利登录量上分析结果表明新专利增加整体上与FDI吸收量负相关,新专利的登记增加一开始会使FDI吸收增加,这是由于所有权的优势导致的国外输入增加利用国内的专利和技术,但之后会导致FDI的吸收减少,这可能是由于两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其一是国内技术在经历短暂优势之后由于技术被外资员工,技术人员学会而传出或是其他国家具有了替代技术的产生,导致所有权丧失优势,其二是根据日本特许厅的调查报告显示,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专利向外国转移,或是被合并撤销等,导致所有权优势的丧失,两者都是技术溢出的体现,尤其在发达国家更为明显。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与FDI吸收量整体上呈正相关,但由于流入日本的FDI在非制造业比重较大,所以公共基建的增加对FDI吸收促进效应不是很明显。贸易指数与FDI吸收量之间整体上呈正相关,而且在贸易指数增加初期,贸易条件改善对FDI吸收量的正向促进作用较大,同时贸易条件对FDI吸收量的波动贡献最大表明了政策因素对FDI吸收影响具有比较直接的效应。

综上所述,如果要保持外商投资,日本未来仍需继续促进经济增长,为了最大化的吸引投资可以有针对性的加强外商投资集中的领域的建设和增大基础资金投入,在专利和技术方面,可以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和人力资本存量,提高科学技术领域的吸收能力以及实施不同的开放政策,同时完善建立良好的环境来克服技术溢出的问题,在对外政策方面,可以根据需要采取适当的吸引外资优惠政策,改善贸易条件来增加FDI的流入和吸收。继续完善政策,扩大开放,合理基建,培养人才,改良环境是日本未来吸引FDI和发展经济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Cantwell,J.,The Globalization of Technology:What Remains of the Product Life Cycle Model?[J].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19(1):155-175.

[2]天野倫文.対日直接投資の政策動向と経済分析:投資インバランスの背景と外資系企業の定着化[J].赤門マネジメント·レビュー,2009,8(9):509-542

[3]黎草.战后日本的引进外资政策[J].财政研究,1994,(4):59-63

[4]王伟军.日本近期利用外资的特点、影响及不足[J].日本学刊,2002,(5):63-75

[5]田野,赵媛.日本引进外资政策的调整及启示[J].日本研究,2002,(1):13-17

[6]冯辉.日本对内直接投资政策的演化、原因及未来动向[J].现代日本经济,2004,(5):19-23

[7]金仁淑.日本对内FDI新特点、效应及中国的对策[J].日本研究,2012,(3):10-15.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标签:;  ;  ;  ;  ;  

日本吸收FDI的效果与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