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监测基础点位布设思路与方法论文_1常新,2苏可

土壤环境监测基础点位布设思路与方法论文_1常新,2苏可

.聊城市环境保护局;2.聊城市环境监测中心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也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经济结构调整,油库、加油站、垃圾填埋场等自城市中心搬迁或关停,这些企业搬迁或关停之后会变成生成分复杂的污染物污染场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而土壤监测是避免场地污染事故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对污染场地环境土壤监测点位的布设原则、程序及方法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土壤环境监测;基础点位布设;思路与方法

引言

污染场地指的是因过量有毒有害物质在场地中存在,对场地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对场地内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的区域。随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结构调整,油库、加油站、垃圾填埋场等自城市中心搬迁或关停,而这些企业搬迁或关停之后会变成生成分复杂的污染物污染场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为避免场地污染事故,保护人体健康,需要对外迁工业区做好土壤环境状况监测。

1土壤环境监测的概述

从环境科学的角度看,土壤环境监测通过环境及土壤的调查、土壤植株样品的采集化验、田间作业及作物生长情况与产量记载等方法,对土壤环境进行动态监测。从信息技术角度看,土壤环境监测是土壤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过程。从环境执法监督的角度,土壤环境监测是指应当运用科学、权威的方法监视和测定代表土壤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的全过程,通过对土壤环境质量某些代表值进行长时间监视、测定,以掌握环境污染状况,判明环境质量的好坏。土壤环境监测主要分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土壤污染监测,目前土壤环境监测主要偏重土壤污染监测,这缩小了土壤环境监测的内涵,没有全面考虑土壤环境质量的全面性与综合性。可见土壤环境监测不仅仅只有土壤污染监测。

2土壤环境监测基础点位布设的方法

2.1分区布点法

对于占地面积大、各区块使用功能清晰,土壤原始状况保存较好的污染场地需优先应用分区布点法对监测点位进行布设:(1)不同污染场地在监测中需按照污染物种类、途径及方式对监测点位进行布设;(2)监测点位布设中需尽量将地块原有分界当作是监测区的边界,确保区块形状;(3)监测布点时同一深度地块需按照同一类别进行划分;(4)如地块划定区域过大,可按照具体要求将其划分成若干小块。分区布点中需按污染场地具体状况,从污染场地布防区外围四个方向对未取样土壤集体采样测试。一般情况下,污染场地内土壤污染监测采集点的平面完成布防之后,需要按同位点情况对土壤样点进行纵向布防。整体上讲,纵向可分为三种土层,0cm-20cm深度范围为表层土;20cm-60cm深度为浅层土;60cm以上深度为深层土。实际监测中为保证所取土壤纵向范围下的代表程度,表层土多采用土样采样方式。到20cm-60cm浅层土时可纵向上分上下两段取样后,将样品分样混合制成混合样品。60cm以上深层土需按纵向分层技术每层选取代表性土样。在对土壤污染程度及污染种类进行调查时,可在3m范围中进行,不同样品在取样时需间隔50cm采样一次,土层越深,采样间隔越大,30cm-60cm需间隔1m采样一次,60cm以上需间隔2m采样一次。

2.2随机布点法

如地块占地面积过大,功能划分会导致土壤迁移的话,监测点位在布设时需按实际状况,对不同地块按照随机布点方法来取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系统网格在具体布局时需按照污染场地面积及土壤污染具体情况对网格密度进行设置,同时还要将网格调整成方形、三角形等规则形状。将污染场地划分成面积相等的多个网格,这种布防就是随机布点方法。网格划分之后需要按照随机原则,从选定的每个网格取样,取样点位数量需按照污染场地面积、污染具体程度及土壤监测布点等具体确定。随机布点过程中所有网格内都应设立一个取样点,且都需在网格中心位置来取样,而按照样点对样点位置调整中,需确保此部位取样点能够代表土样污染的程度。

3完善土壤环境监测的相关建议

3.1完善土壤环境监测制度的内容

确定权威的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根据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等法律的规定,确定国家环境保护部为唯一权威制订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部门,然后由国家环保部组织或授权委托其他部门、单位或行业重新制订统一的、专门的、适合不同土壤性质、类型的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采用先进土壤监测技术,统一和完善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技术规范,解决土壤监测方法数量不足、技术陈旧等问题,提高我国土壤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

3.2理顺土壤环境监测的监管体制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2015)规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适度上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事权,准确掌握、客观评价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对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监管重心下移,加强对地方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的管理”,可以重新明确环保部门与地方政府、其他行政职能部门的关系,明确各方的职权、职能。由国家环保部组织,形成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土壤环境监测小组为中心,组建土壤环境监测网络,监督、协调各土壤环境监测机构系统的监测工作,使土壤环境监测得到最大程度的独立,能尽早形成土壤环境监测数据库。

3.3加大资金支持,加强人才引进

在土壤环境监测工作中,要加大资金支持,为人才与设备引进提供可靠支持,以从整体上推进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高效开展。也就是说,要全面把握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现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尤其是土壤环境监测相关部门要将土壤环境监测资金严格落实到位,并适当加大资金投入,以便加强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引进,加强现代化土壤环境监测设备与仪器的配备,从而为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与设备支持,切实改善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效率。

3.4加强标准方法顶层设计,合理增加污染物控制种类

针对现行土壤环境监测标准中污染物数量不足的问题,人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强标准方法顶层设计,对土壤环境污染物控制种类进行合理增加,这样可以提高土壤环境监测成效,切实改善土壤环境。具体来说,在土壤环境监测工作中,要明确土壤环境监测标准方法顶层设计的重要性,细化其中各项内容,将标准方法体系规划与发展提升到顶层设计中的重要地位,确保土壤环境监测标准方法得以规范化、系统化。为了实现土壤环境监测标准方法的顶层设计,人们要明确标准方法与技术规范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充分发挥土壤环境监测标准方法价值的基础上,尊重土壤环境监测数据的连续性,融入现代、高效且便捷程度高的土壤环境监测方法,以不断完善土壤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为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支持。

4结语

未来还需按照《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基础点位布设工作,针对尚未覆盖的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等)包括城市土壤,并结合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及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等,开展基础点位的优化和新增工作,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所有县(市、区)全覆盖。同时,还应在土壤环境风险源和敏感区域周边土壤开展监控点的布设,依据污染物排放特征和主要影响范围,在涉及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环境风险较大的行业企业、工业园区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等区域周边土壤中布设具有代表性的点位,实现风险监控和预警,以满足环境管理和决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潘学梅.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普查区点位布设技术初探[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6):146-146.

[2]钱建英.退役化工企业潜在污染场地第一、二阶段环境调查[J].能源环境保护,2015,29(6):44-47.

[3]王业耀,赵晓军,何立环.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路线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16,28(3):116-120.

论文作者:1常新,2苏可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5

标签:;  ;  ;  ;  ;  ;  ;  ;  

土壤环境监测基础点位布设思路与方法论文_1常新,2苏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