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道路绿化景观改造的设计思路论文_陆莹

老城区道路绿化景观改造的设计思路论文_陆莹

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摘要:老城区道路绿化景观由于历史原因,植物种植的树种选择和搭配形式、文化构筑物等已不满足现状需求,使得观赏效果及功能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要求。在日后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应该在满足人行、车行安全交通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优化整条道路的线性空间设计,保留老城区道路景观有城市记忆功能和景观效果较好的部分,提升改造缺失元素,为人们提供一个可行、可赏、可停的新型道路绿色空间。

关键词:老城区;道路绿化;景观改造;设计思路

1老城区道路景观类型分析

1.1自然生态景观

生态自然景观包括各种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如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地形变化和地貌特征,具有城市特点的乔木、灌木、花草等绿地景观与植被构成,除此之外城市水循环与气候循环系统都属于城市生态自然景观的范畴。城市的整体构成离不开生态自然资源,不同的地形环境与地表特质造就了不同的城市结构及构成体系,例如:意大利威尼斯街道景观具有水上城市的特质,而中国的重庆是名符其实的山城,这都与该城市所处的自然环境分不开。老城区道路景观的改造不但不能脱离原有地表与地形及水文特征,还要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强化城市道路景观的个性特质,才能使城市旧街道焕发生机与活力。

1.2历史人文景观

老城区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道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城区道路景观是人类文明长期发展的结果,同时以实体构筑物为载体构成了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

2道路景观提升原则

2.1坚持便民的原则

无论是行道树的栽植、各节点的建设还是交通岛的绿化,都是本着服务大众的目的。行道树不仅在炎炎夏日为行人提供一份清凉,连续的绿道也有利于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交通岛的建设方便了车辆的出行,节点公园的建设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味,闲暇时人们有地可去,有景可赏。

2.2坚持节约的原则

道路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所以在道路绿化景观提升中,在达到绿化、美化目的同时,也应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选择植物时本着易采购、易施工、易管护及造价低的原则,营造最佳的景观。

2.3安全性原则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充分考虑行车视距,满足交通安全的需要。利用植物引导视线的功能,设计出具有引导作用的植物空间,道路绿化要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另外,树种选择上要选择根系不破坏路基的植物品种。

2.4因地制宜原则

利用现有道路绿化成果,并与现有绿化以及道路整体环境融为一体。根据当地气候和道路环境条件的不同,在尽可能减少工程量的前提下,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另外考虑体现植物的多样性、层次性和季相性,并在统一的景观格调中变化。这也符合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基本设计思想。

2.5色彩丰富原则

现在我们运用的绿化苗木多颜色单一,绿色较多,缺少色彩的变化,再者在北方多落叶树木,除以种植常绿树来弥补冬季以外,还应增添其他彩色苗木品种。彩色苗木品种包括彩叶、彩枝、彩杆等苗木。彩杆苗木如红端木,秋叶鲜红,小果洁白,落叶后老干暗红色,枝桠血红色,是少有的观茎植物。丛植于草坪上或与常绿树相间种植,得红绿相映之效果,避免了冬季单调的常绿树景观。

2.6生态原则

在道路景观组织的同时,充分考虑道路绿化在净化空气、减弱噪音、减尘、改善小气候、防风、防火的环境功效,利用生态学原理,进行植物选择,注重常绿与落叶植物、乔木与灌木的相互搭配,运用合理的配植方式手段进行绿化栽植,构成以绿色软景观为主的绿色带状生态环境。

2.7科学性与艺术性原则

道路绿化与一般的绿地有所不同,它是动态的绿化景观,要求简洁明快、层次分明,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享受到“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意境。它既要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又要通过艺术的手法体现植物组合的形式美,使科学与艺术相结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改造设计思路

3.1现状调查

无论是重新设计还是改造设计都是以基地现状为基础的,必须先调查了解基地现状,在充分掌握了现有的各项基础资料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分析、设计。在道路绿化景观的改造设计中必须调查的现状包括道路两侧的用地类型、建筑风格、道路板带模式、现有功能性元素(包括路灯、隔离栏、候车亭等)、现有景观元素(包括雕塑小品、场地铺装等)、绿化模式类型等。将这些调查资料整理成表格或图表的形式,进行归类总结出立地条件的局限性及存在的问题。

3.2景观质量评价分析

对道路绿化景观进行质量评价不能仅仅只局限于现有绿化,而是需要放在整体景观质量的范畴内进行系统分析,因为各项景观元素在整体景观效果的呈现中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3.3改造定位及目标

在全面了解了基地现状的各项元素后,需要给改造设计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一个主题或对风格做一个定位,从而突出该条道路的个性特色。风格可以是道路景观中统一应用的某个文化符号,或者贯穿全线的某一种植物,或者景观设计的手法特点,当某个元素规律有重复地出现,形成一定的韵律感后,就会成为这条道路上的特色、风格。

确定了风格、定位后,就是进一步明确改造设计要达到的目标,所要营造的景观风格、呈现的景观效果。

3.4改造设计分类

3.4.1保留

对有城市记忆功能和景观效果较好的部分进行保留。改造不意味着推翻重来,现有的景观形式是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的产物,烙有一个时代的印记,需要有选择地进行保留,也是对历史的尊重和时代的回忆。

3.4.2优化提升

改造设计中的重点内容就是优化提升,包括现状功能性不足或缺失的部分、景观效果不佳的部分、需要额外融入城市文化元素的节点、贯穿延续全线景观的序列要素等,需要综合整条道路进行考虑、设计。

3.4.3重新设计

对于少量不能通过优化改造来达到提升效果的部分,需要进行重新设计,纳入到全线景观改造提升的统筹考虑中。

4老城区道路景观设计策略

4.1人文景观的保护与继承

保护与继承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合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保留传统风格特征和空间面貌,增强其艺术感染力。对原有建筑立面或古树保护,包括一砖一瓦、一木一叶等,同时对这些景观要素加以提炼,赋予新的时代使命,这样能让人感觉到深沉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继承与保护必须能促进城市运转,合理考虑效益回馈,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4.2空间活力塑造

在老城区原有道路景观的基础上追加新的构成要素,与原有要素之间持续发酵,是新的景观形式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盘活老城区的景观系统,恢复其活力,激发人们的兴奋点,满足人们各种需求,这一方法关键是找准切入点,不同的切入点会带来不一样的景观体验。内容决定形式,所以必须始终把握功能这一前提,充分利用原有道路景观构成要素,才能使盘活的街道景观长时间保持生命力。

4.3生态系统的恢复

道路景观生态设计主要通过景观小品设施、绿化种植来处理,在有限的范围内创造最好的景观。小品设施的设计,因道路绿地的范围有限,故在设计当中多以景石做点缀。通过对景石的一些造型处理,突出文化与人文精神,又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文化性与观赏性。在植物种植方面以物种多样化为原则,在确保安全性、健康性、便利性以及舒适性的前提下,构建生态化植物景观。大量运用本地的乡土树种,如香樟、桂花、红松木等等。

5结语

采用科学的生态设计理论以及生态设计手法,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构建和谐美好的道路景观系统。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并加以养护,我们的城市环境景观才能更好地体现人性化,才能营造一个美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2]张竞,刘远才,王今博.城市道路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2010

论文作者:陆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4

标签:;  ;  ;  ;  ;  ;  ;  ;  

老城区道路绿化景观改造的设计思路论文_陆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