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交媒体视域下社区学习的实践路径论文

论社交媒体视域下社区学习的实践路径论文

论社交媒体视域下社区学习的实践路径

张心财

(余姚市丈亭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浙江 宁波315410)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移动终端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学习的形式也不再受到限制,教育信息化逐步走进社区学习的舞台。国家政策对教育信息化的支持,让大众更加倾向于多样性的学习。探析“互联网+”背景下社交媒体支持社区学习的路径,将会极大改善社区学习的效果,对构建学习型社区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 键 词] 社交媒体;社区学习;实践路径

一、社交媒体的内涵特征

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其理论与实际意义均指向创新2.0 下的因特网开发新形态、新业态,是科学和生活创新2.0共同打造的互联网新兴产业前景。通俗地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其中社交媒体的应用范围尤为广泛。

有关社交媒体的定义很多。搜狗百科认为:“社交媒体是一种社会化媒体,是人们用来沟通交流的媒体工具,是共享资源、交互评论的基础平台。”麦田(2009)在《深入分析twitter:聚焦和扩散》中指出:社交媒体是基于SNS,Blog 等工具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许慧颖(2013)认为社交媒体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媒介,既具有虚拟性,又具有公开性[1]。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我们认为:社交媒体既是一种媒体技术工具,又是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作为媒体技术工具,它依据互联网而传播信息,作为交流互动平台,它将信息传播者、媒介与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社交媒体种类多样,形式繁杂,不同种类、不同形式的社交媒体展现不同的特征。从不同角度分析社交媒体,其特征也是多种多样。我们以社交媒体功能为起点,从信息传播和提供服务两个角度分析社交媒体的特征。

数字出版与电子出版、网络出版关系的再认识…………………………………………………孙艳华,任元军(1,100)

首先,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社交媒体具有传播高效性、分享性和融合性。传播高效性主要针对传播范围、传播力度和传播时间三个方面而言,高效率的传播拓宽了传播范围,加大了传播力度,缩短了传播时间。分享性主要体现在网络互通的条件下,可通过多种社交媒体分享、上传信息资源,一旦信息上传,多人可同时下载观看。融合性是社交媒体的基础特性,不仅将人与人、人与信息、信息与信息融合在一起,相互交流,还能将一种社交媒体与另一种社交媒体相融合,实现技术层面上的创新。

随着社会的转型发展,当前单位人逐渐向社区人转变、社区成人个体生活的主场域。社区内用户之间横向上便构成了一个个虚拟的社区,这些虚拟社区可以是线上的互联网社区,也可以是线下的社群组织社区。社区内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相互联系,进行知识共享、彼此交流,已形成相互促进、人际沟通、共同成长的实践共同体。通过社区化社交媒体的搭建,为社区个体之间提供了一个自我传播、终身学习、人际交往、相互支持的自组织平台,学习者在社交媒体平台的支持下,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普适性的规范与互惠原则,形成相互信任和依赖,建立合作互助的社会网络,帮助成人获得有利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社会资本。

二、社交媒体在社区学习中的价值及意义

(一)从线上到线下:社交媒体符合社区学习条件

目前,微信平台上各类型公众号大量涌现,已成为媒体报道新闻、公众表达意见、政府解读政策和企业宣传形象的重要工具。社区作为一个组织团体,要想不断发展,宣传就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如果仅仅借助传统的传播渠道,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下这个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有利于解决传播面积窄、传播内容有限等问题,促进社区的学习信息更具开放性。

在式(1)基础上,本文给出完全加权负项集支持度及正负关联规则(I1→I2, I1→﹁I2,﹁ I1→I2)置信度(all-weighted Association Rule Confidence,awARConf)的计算公式,如式(2)至(7)所示.

最后,从民间故事内部属性分类来讲,学界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民间各地均有模糊的体裁概念。随着近年来学界提出了同时关注“文化和生活的两种学术取向”[注][日]西村真志叶:《作为日常概念的体裁——体裁概念的共同理解及其运作》,《民俗研究》2006年第2期。的范式转向。有些学者意识到,立足民众日常生活层面界定叙述体裁有助于地方性知识“深描”,具有代表性的有西村真志叶对京西燕家台日常叙事“拉家”的体裁研究。

(二)从共建到共享:社交媒体满足社区学习者的需求

微信群组是由社区的某一成员代表以群主的身份创建,再由群主邀请微信好友加入,如果群主与受邀者之间不是好友关系,可以由群组其他成员代为邀请,共同组建而成。微信群组对社区学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社区成员沟通更加灵活便捷,克服了地点限制,碰到紧急问题,大家不能坐在一起讨论时,都可依托群聊进行实时沟通,并且在需要告知其他成员当前位置时,还可以通过定位功能实时共享;(2)成员间的交流内容更加丰富,除了可以进行学习中具体信息的上传下达,还可以通过微信群分享时下有关社区学习的热点资讯,供其他成员阅读,并且利用微信群的聚集特点,可以组织成员讨论开展社区学习活动,甚至可以通过群收款的功能完成学习活动经费的筹取;(3)群聊的互动形式多样,除了提供传统的文字内容外,微信群还供社区成员分享学习视频和图片,在进行沟通交流时既做到有文有图有真相,还能通过表情包了解到对方说话时的心情和态度,在增添趣味性的同时,也避免了因非面对面交流而造成的语义曲解。

不同于微信私聊的点对点即时沟通,微信群聊更多地体现为多对多的话题交流,对社区来说,组建微信群无疑可以大大提高社区内部的互动性,进而提升社区学习效率。

(三)从个体到社区:社交媒体的社区化发展

其次,从提供服务的角度来看,社交媒体具有个体性、聚集性、关系性和开放性。社交媒体的个体性主要体现在以用户为中心,尊重个体发展的理念,用户有言论自由,可充分发挥自我。聚集性区别于个体性,在社交媒体软件中,可通过群组、讨论组进行聚集性讨论交流,扩大交流空间。社交媒体的关系性主要体现在提供数字化服务上,与传统媒体相比,社交媒体能存储容纳更多的信息,且能够进行数字化的发送、传递。此外,社交媒体所展示的开放式平台能够显示其独特的开放性,覆盖范围广,功能较强。如微信中所包含的课堂派平台,这种开放平台覆盖领域广,能够做到“内外兼修”。

三、社交媒体支持社区学习的实践路径

(一)利用“微信+群聊”提高社区学习的高效互动

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来看,社交媒体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产物,其形式多样,功能齐全,交互新颖,能够满足学习者从共建到共享的学习需求。例如,常见的社交媒体工具QQ、微信等不仅能够提前发布学习资源,突出学习重难点,还能加强社区学习者间的交流互动,提高社区学习的积极性。此外,社交媒体还提供了分享、收藏学习资源功能,便于学习者复习回顾。

社区居民通过社区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但是在传统社区组织集体学习中,学习者并不能通过“灌输式”教学获得自己想要的学习成果,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五点:(1)获取资源的途径少,无法提前掌握学习的重难点。(2)分组讨论不具有自主性,交流不方便,形式单一。(3)学习者的理解能力不一,经常对学习的内容一知半解。(4)交流机会少,即使有交流互动的机会,也是比较单一的提问,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沟通,造成信息交流和传递的缺失。(5)可复习、回顾的资源少,且方式单一,不能满足社区居民自主学习的需求。

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可知:网民数量已达7.1 亿,手机用户总数达6.56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从以上四个数字中可以看出,网民数量和手机用户总数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中国总人口的一半,用手机上网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由此看出,互联网的普及、手机用户的增加、网民数量的持续增长,为社交媒体进入社区学习提供了支持。

(二)利用“微信+公众号”促进社区学习的开放性

根据凯度集团2015 年第三季度调查统计,全球网民每天花1.77 小时的时间与社交网络“亲密”接触,不仅使用时长在增加,而且使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据统计,2015 年社交媒体的使用比例较2014 年增加了6.3%。在使用社交媒体的群体中,80、90 年代的用户占据了最大比例,而当前社区建设的主要力量正是集中在这些年轻人身上。

在水泥水化放热过程中,放热速度与放热最高峰时释放出来的热量,会对水泥水化反应过程的进度产生重要的影响[2]。一般来讲,温度升高会促进水泥的水化反应,而水化反应的加快会进一步放出热量,这样会导致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大,最终因为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裂缝对混凝土强度和密实度的影响很大,并最终影响到工程的整体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所以,控制水泥的水化速度至关重要。

微信促进社区学习的开放性,其实主要体现在学习内容和传播范围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公众号资源的内容具有开放性,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新闻宣传,我们可以在公众号中加入三个菜单,分别是社区介绍、最新资讯和微信矩阵。社区介绍中可以包括社区的简介以及关于社区学习成果的展示,这一部分的资源主要是为宣传社区公众号服务,帮助大众快速便捷地了解社区学习的基本情况,进而号召更多人关注社区的微信公众号;最新资讯中可以包含学习资源、学习专题和学习活动,方便了解社区学习的最新动态;微信矩阵部分是提供其他社区的公众号,方便人们掌握更多关于社区学习的信息,也能推动各社区的学习互动,最终实现公众号中内容信息的全面性和开放性。另一方面,正是因为公众号中的内容多样丰富,使公众号面向的受众范围也更加开放,除了针对社区内部居民的实际学习情况推送相应信息外,广大群众都可以关注公众号,了解社区发展状况,并可以通过公众号平台支持社区发起的学习活动,针对活动中的问题,也可借助平台反馈给社区,微信公众号从内容和受众方面促进了社区学习的开放性,扩大了社区的影响力,最终推动社区学习的发展建设。

(三)利用“QQ+微信”辅助社区学习的效果反馈

在传统大众传播环境下,传受双方在时空上存在一定的距离,信息接收者在接到信息之后所产生的反馈,是无法立刻通过适当的传播渠道迅速传达给传播者或者媒介的,而是需要借助别的媒介方式才能实现。传统大众媒介通过这些途径实现了传播者与受众的互动,但这些互动并不能依靠媒介本身独立完成。传统大众传播环境下,互动传播状态由媒介主导,是一个较为被动的牵引式互动过程,这些互动都不是直接通过大众媒介本身完成的,受众做出的反馈形态也往往是延时的、间接的、分散的、隐秘的。因此有些学者认为,传统大众媒介并不是真正的“互动媒介”。而在新媒体环境中,传者与受者的互动传播不需要再借助其他途径即可直接实现。

4.“问责”强震慑。建立健全监督问责工作机制,对基层党组织和党的领导人员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等失职失责情况进行问责,以“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意识,全面扎紧问责制度的笼子。

从“QQ+微信”方式辅助社区学习反馈的角度,社区成员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接收到了所传播的学习内容,还针对该内容形成了自己的见解,通过转发、评论的方式,直接传达自己对该信息的反馈。[2]利用“QQ+微信”方式辅助社区学习,有助于信息的即时反馈与传递。

参考文献:

[1]许慧颖.我国主题图书馆的发展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3(7):23-27.

[2]范昕伟.移动互联网时代我国社交媒体信息流广告发展模式:以腾讯微信和新浪微博为例[J].商,2016(3):205-206.

[中图分类号] G648.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4-0260-02

作者简介: 张心财,本科,中学高级教师,余姚市丈亭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校长,研究方向:农村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

◎编辑 马燕萍

标签:;  ;  ;  ;  

论社交媒体视域下社区学习的实践路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