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及健康教育论文_林惠萍,罗梨芳

林惠萍 罗梨芳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心血管内科 35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住院期间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住院和出院后12周的连续性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对2组患者便秘发生情况、并发症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健康教育后2组患者在便秘发生情况、并发症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系统的健康教育优于传统护理方法,能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发生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健康教育 便秘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1-0044-0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持久而严重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是心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具有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等特点。据报道,有一半以上的AMI患者在治疗期间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便秘现象[1]。无论是急性期或是恢复期的AMI患者,若大便秘结、用力排便极易引起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甚至猝死。因此,AMI患者便秘的问题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系统的健康教育方法,旨在探讨健康教育在AMI患者发生便秘时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96例AMI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4例,女32例,年龄43-82岁,平均年龄(62±8)岁,入组条件:①按欧洲心脏协会的诊断标准,已确诊为AMI的首次住院病人,无精神疾病,无语言沟通障碍;无肢体运动障碍;②入院前大便正常,无习惯性便秘;③临床证实无肠道器质性病变 ④无心血管疾病以外的严重疾病。将96例AMI病人按入院先后顺序区组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 和对照组(48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便秘因素分析。①活动减少。由于绝对卧床休息,肠蠕动减慢,导致便秘。②心理因素。心肌梗死发生后的恐惧感及强烈疼痛,导致患者精神过度紧张,规律性的排便活动受到抑制[2],此类负性情绪致使植物神经紊乱,从而引起便秘。③饮食因素。由于进食少。摄入纤维素和水分不足,肠蠕动刺激不够,导致便秘。④排便环境和方式的改变。由于大多数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即使有便意也抑制,导致粪便在大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吸收过多,使大便干硬而引起便秘。⑤药物的不良反应。由于吗啡等药物的使用,减弱或抑制胃肠蠕动,从而使排便困难。

1.2.2 护理措施。 两组病人均按照“AMI治疗指南”给予药物治疗和基础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入院和出院当天口头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个体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对患者实施住院期间和出院后12周的连续性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出院后由专人电话跟踪随访指导,做好效果评价及记录。第1~4周为每周一次,第5~12为每两周一次,遇特殊情况适当增加随访次数。具体做法如下:①健康宣教。在入院24小时内,由责任护士择机向患者及家属讲解AMI的相关知识以及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勿用力排便的认知宣教。②加强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需求,给予心理安慰及疏导,最大限度地缓解其不良情绪,从而解除患者心理上对排便的抑制作用。③饮食护理 。向患者说明饮食与排便的关系,使患者认识到饮食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应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过饥过饱,多食粗纤维、高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有利于润滑肠道;禁烟酒、咖啡、浓茶、辣椒及可乐等刺激性食品;养成早起喝温开水的习惯,以助于刺激排便。④行为护理。耐心介绍病情和床上排便的必要性,排便时取舒适体位,放松心情,勿用力屏气,做好床旁监护;对于无并发症的患者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康复,增强胃动力,防止便秘。⑤腹部按摩。指导患者按摩腹部,以脐部为中心,从右下腹开始顺时针环形按摩,每天2次,每次15—20分,以促进肠蠕动。

1.2.3 观察指标 便秘的判断标准依据RomeⅡ便秘评判标准,大便次数﹙一般<3次/周﹚,排便过程困难且粪便干硬,患者有不适感。即认定为便秘。

1.2.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便秘发生情况、并发症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 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AMI患者由于起病突然,入院后常常处于焦虑、抑郁及恐惧状态,而不良的情绪除加重病情外。还可影响患者肠蠕动的功能而导致便秘,另外住院环境的改变,在陌生人及陌生环境下排便,患者常常感到难为情,往往有便意而不敢表达,导致焦虑、抑郁不良情绪加重。由表1可见,应用健康教育后观察组便秘发生情况明显低于观察组。因此,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有计划的指导患者采用各种方法进行心理疏导,寻求应对措施,加强自我心理调整,选择支持性心理治疗不仅有效地稳定患者的情绪,而且通过认知改变改善负性情绪对生理的恶性循环,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从而缓解便秘的发生。

3.2 行为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

改善生活方式在便秘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增加水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目前公认的便秘治疗方法之一[3][4]。对于AMI便秘患者可采用开塞露或果导片等进行药物治疗,能有效缓解其症状,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便秘,无法达到长期康复的目标[5]。因此提高患者的自护行为能力,是预防便秘的关键。由表1可见,健康教育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系统的连续性的健康教育从院内延伸到院外,扩展了健康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为患者提供更多的获取和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的机会,充分调动了患者积极参与疾病管理的积极性,有效地预防便秘的发生。

3.3 系统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便秘作为临床疾病的一种症状,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无规律、粪质干硬并经常伴有排便困难的病理现象。便秘会诱使许多肠道或心脑血管等临床疾病的发生与加重[6]。有文献报道,在冠心病猝死的诱因调查中发现,因排便导致猝死的达22.3%[7]。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减少复发[8]。由表1可见,观察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的康复。

4 结论

便秘可使AMI患者复发率显著升高,而AMI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护理人员不仅要重视常规药物治疗,同时也要重视包括心理护理在内的系统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便秘发生率,减轻便秘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苏若琼.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 全科护理[J],2010,8(10):2756- 2757.

[2] 李岩.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因素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J],2004.24 (4):195-196.

[3] 朱芬芬,林征,林琳,等.护理干预对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5):424-425.

[4] Dennison C,Prasad M,LIoyd A,et al.The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economic burden of constipation[J].Pharmacoeconomics,2005,23(5),462

[5] 胡凤荣,苟增梅,武玉花,心肌梗死的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204-206

[6] 董凤仙,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护理干预.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4):25-26

[7] 朱彩兰,吴温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卧床期间便秘原因分析与护理。现代医院.2006.69(2):67

[8] 方润领,将玉卉,宋江山,等.心肌梗死病人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3,7(9):138221383

论文作者:林惠萍,罗梨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4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及健康教育论文_林惠萍,罗梨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