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社区妇幼保健管理模式初探论文_马艳华

城镇社区妇幼保健管理模式初探论文_马艳华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金阳街道社区服务中心;251800)

【摘要】在社区预防保健的各项工作当中,妇幼保健工作是其中尤为重要的构成部分。本研究主要对城镇社区的妇幼保健管理模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具体的工作成效,以期为广大的从事社区妇幼保健工作的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镇社区;妇幼保健;管理模式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9-0316-02

引言

当前,由于我国城镇化社会的深入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与水平也不断提升,然而社区居民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妇幼保健工作的主要特性与内容说明妇幼保健工作只有借助社区组织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才可以确保妇幼保健工作具有较高水平。因此,社区的妇幼保健工作需要根据现今妇幼保健的实际情况,对当前的工作内容以及模式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促进社区妇幼保健工作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我社区妇幼保健管理工作模式逐渐完善,并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效果。

1社区妇幼保健工作模式的具体内容

1.1注重社区卫生服务诸多优势,制定健全的组织网络机制

形成完善的妇幼保健管理服务体系,按照户籍地对本地的孕产妇与儿童进行有效管理,而根据居住地对流动的孕产妇与儿童进行有效管理。提升对孕产妇与儿童的综合保健管理,并发布了关于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优惠方案,同时将各区的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当成妇幼卫生保健的服务对象,从而有助于孕产妇与儿童更便利地接受保健,从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妇幼保健服务体系,以更好地对外来的妇女进行本地规范性管理,不断达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平等享用效果。

1.2做好对社区保健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增强其业务能力

第一,所有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该根据服务人口合理分配妇幼保健工作人员。第二,应该制定完善的人员准人体系,同时规定妇幼保健工作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科室的执业医师资质,在其正式上岗之前应该在区妇幼保健院参加至少3个月的专业培训。只有通过岗位标准,考试达标,并获得取得妇与儿保岗位证书才能够上岗工作。第三,应该利用多种手段开展业务培训活动,逐渐优化知识技能结构,从而有效提升社区妇幼保健工作的水平与效率。1.3优化社区资源,对孕产妇以及儿童进行有效管理

2004年不执行强制婚前检查制度之后,对孕产妇系统的管理能力大大降低。基于此,本社区的妇幼保健人员积极同相关单位沟通,了解孕妇的具体状况,同没有在孕三个月之前建立围产保健卡的孕产妇紧密交流,确保提升早孕建卡的效率。借助社区的孕产妇保健门诊,将产后上门访视以及孕期检查等工作落实好。儿童的保健工作也应该这样实施,社区儿保门诊应该将4—2—1体检以及新生儿访视工作进行好,并对一些体质较差的儿童进行有力地筛查,从而促使本区的孕产妇管理工作以及0~6岁儿童系统管理工作具有较高的质量。

1.4不断探索,日益充实社区妇幼保健工作的服务内容

在当前孕产妇保健工作以及儿童系统保健工作的前提下,应该注重处理对孕产妇以及儿童的健康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提升同高等院校的合作,同时实施社区妇幼保健合理手段项目分析与研究活动,同时将其大力应用,例如对儿童的早期发展以及行为发育进行筛查、对孕产妇的糖尿病以及心脏病情况进行筛查等,从而不断充实社区妇幼保健服务的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具体的工作成效

2.1健全了社区妇幼保健工作的配套体系

社区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把妇幼保健工作囊括进来之后,所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根据相关文件的指示执行工作。现如今,我区的几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妇幼保健基础设备等均符合我市规定的标准,妇幼保健工作人员也根据具体的人口比进行配置,所有上岗的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均具有上岗资质,所有妇幼保健工作体系、实施方式以及质量评估等均趋于健全,本社区妇幼保健工作正朝着规范合理化趋势进行。

2.2完善了社区孕产妇以及儿童保健的相关管理模式

逐渐规范了按照户籍地对本地孕产妇与儿童进行管理、按照居住地对流动人口孕产妇与儿童进行管理的体系,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工作任务为对本区的孕产妇以及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普查,并对常见病进行必要的筛查,同时对产后与新生儿家庭进行及时的访视工作。区妇保院对健康教育工作以及服务质量实施了详细的考察,所有妇幼保健中心对社区的公卫联络人员以及相关的责任医师的工作水平实施考核,建立了健全的三级考核评价体系。

2.3提升了妇幼保健工作的质量

现如今,通过制定并完善适应我区妇幼保健工作具体情况的社区妇幼保健管理服务体系,同时将其充分落实,令我区的妇女儿童健康质量大大提升。同时,儿童的系管理率以及孕产妇早孕建卡率均比较大,并趋于持续上涨的趋势。

3讨论

由于城镇化社会的深入建设,妇幼保健服务事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因此,社区妇幼保健工作应该根据本区公共卫生发展的具体情况,对工作模式进行逐渐完善,日益丰富妇幼保健工作的内容,从而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居民日益增长的妇幼保健服务的需求,社区妇幼保健工作必须要结合区域卫生发展现状,不断符合社区居民对妇幼保健服务工作所寄托的相关要求。由于近些年来的大力发展,我社区妇幼保健工作的体系建设不断健全,且具有良好的工作体系标准。然而,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我社区的妇幼保健工作当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社区妇幼保健工作的服务手段缺乏多元化,通常只是包括产后访视、围产保健早孕建卡以及普通检查等一般服务,但是却无法进行如儿童早期教育、心理培养等高端服务;同时,妇幼保健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主动服务观念,也没有详细了解孕产妇以及儿童的相关资料;而且,社区妇幼保健工作缺乏牢固的信息化管理前提,由于当前社区妇幼的大部分数据资料的整合以及分析工作还是人工形式,因此会降低工作效率等等,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社区妇幼保健服务事业的进步。对于社区的妇幼保健工作来说,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十分关键。因此,应该不断完善城镇社区妇幼保健管理模式,以推动我国城镇社区妇幼保健服务事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连生,赵艳霞,崔丹,等.当前我国社区妇幼保健服务现状和建议[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2):1586—1589.

[2]余强,何珊茹,陈建,等.城市新型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模式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7):1179—1180.

[3]余强, 何珊茹, 陈建,等. 城市新型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模式效果评价[J]. 现代预防医学, 2006, 33(7):1179-1180.

[4]李肖肖, 董建琴, 陈洁,等. 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模式指标体系的建立[J]. 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10):1044-1046.

[5]杨纯娟, 郁莉. 关于社区外来流动人口中妇幼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1, 15(8):58-61.

论文作者:马艳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0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9

标签:;  ;  ;  ;  ;  ;  ;  ;  

城镇社区妇幼保健管理模式初探论文_马艳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