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发热的简单中医辨证护理论文_邓燕红 曾彩芬 熊焰 丛鹏

小儿常见发热的简单中医辨证护理论文_邓燕红 曾彩芬 熊焰 丛鹏

(邓燕红 曾彩芬 熊焰 丛鹏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广东广州 510150)

摘要:发热是儿童疾病常见的症状,临床有很多简单的护理方法,如热敷(温水浴)、酒精擦(浴)、冰敷(冰袋降温法)、饮食疗法(冷热稀粥)、通便法(开塞露或灌肠)等多种[1]方法,但使用不能千篇一律。中医认为要根据临床辨证采取合适的护理方法,临床多见有表实热证、表虚热证、里热证、里实热证、虚热证等等,根据其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方法,这样才能恰到好处,起到疗效;否则可能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加重病情。

关键词: 小儿;发热;中医;护理

发热是儿童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因家长不熟悉医疗,比较紧张,临床应付起来也常有些手忙脚乱。其实临床除药物治疗外,还有很多简单的护理方法,如:热敷(温水浴)、酒精擦(浴)、冰敷(冰袋降温法)、饮食疗法(冷热稀粥)、通便法(开塞露或灌肠)等多种方法。不但可单一使用,而且还可以联合使用。但绝不可以随便乱用,如处理不当,反会加重疾病。因为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所以在护理上的方法也就不能千篇一律,当随原因和症状不同而发生变化。也就是辨证护理,一定要注意。具体临床体会如下:

1 表实热证

症状:发热,怕冷,无汗,周身疼痛或不适。

中医辨证:外表受寒凉,使之热量不能正常散发,积聚在皮肤而引起的发热,故用解表散寒之法。

处理方法:热敷(温水浴)加酒精擦(浴),要保暖,使病人出汗。

禁忌:冰敷。

2 表虚热证

症状:发热,有汗,稍怕冷,尤怕风,或有喘,或欲呕等。

中医辨证:外表受风引起的,皮肤稍过度开放散热,引起发热,而皮肤内部却热量稍不足,需用固表调和之法。

处理方法:吃些热粥,擦干汗,温毛巾及温滑石粉或痱子粉外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禁忌:热敷(温水浴)、酒精擦(浴)、及冰敷。

3 里热证

症状;发热、热度较高、全身大汗,喜冷怕热,或有口干、口渴、乏力等。

中医辨证:因内有无形之热过度向外散发,致使皮肤不能收敛而大量散热,又使内在的阳气被消耗,而形成的。故需要寒其里而固其表。

处理方法:冰敷(冰袋降温法),且予以吃些冷粥水。

禁忌:热敷(温水浴)、酒精擦(浴)。

4 里实热证

症状:发热,到下午或黄昏时明显,大便不通,比较有精神,甚至精力充沛。或有腹痛、腹胀、手足潮热出汗。

中医辨证:因大便不通造成内热不能从大便中排除,故而向外、向上散发。故需要用通便泄热之法。

处理方法:通便法(开塞露或灌肠),酒精擦(浴)。

5 虚热证

症状:发热、怕冷、手足冷,或烦躁,或乏力、嗜睡、

中医辨证:里热不足,或不能顺利向外发散,而外又感受寒凉,热又不能外散。故需发表温里。

处理方法:内服热粥,外用热敷(温水浴)。

禁忌:酒精擦(浴)、冰敷(冰袋降温法)等方法。

临床引起小儿发热的疾病很多,同时各伴有不同的症状,有时即使病因相同,但因病人的体质不同,机体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尽相同,即病机不同,所以要用的治疗处理方法就各不一样,应随机应变,绝不能生搬硬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里仅是提供了几种常见的发热,及常用的几种处理方法,临床情况复杂,还需仔细分析,根据病情需要和所在环境,灵活运用,千万不可拘泥。

论文作者:邓燕红 曾彩芬 熊焰 丛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文摘》2015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1

标签:;  ;  ;  ;  ;  ;  ;  ;  

小儿常见发热的简单中医辨证护理论文_邓燕红 曾彩芬 熊焰 丛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