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论文_王剑

刍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论文_王剑

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西北分公司 陕西省 710075

摘要:在建筑工程运行中,地震带来的危害极大,对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为保障建筑工程质量与施工效率,降低地震对建筑该工程的破坏,设计人员应重视抗震设计,提高建筑工程抗震能力。笔者认为,在抗震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严格把握设计要点,确定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提高建筑使用性。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措施

在地震发生时如果建筑结构的抗震性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就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设计人员进行建筑结构设计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抗震设计,加强建筑工程的整体抗震效果,了解抗震设计的重要性,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的居住环境。

1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近几年,我国生态环境遭到较大破坏,地震灾害明显增多,为建筑结构带来较大破坏,危害了人们人身财产安全。多年来,地震的发生,严重损伤了建筑物,危害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使几十万人失去了宝贵生命、健康身体,甚至于,为人们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创伤。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深入,高层建筑已经成为我国城乡标志性建筑,人口密集度进一步提升,由此可见,一旦发生地震,带来的损失将难以估量。对此,加强抗震设计,已经成为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几次大地震的发生,人们已经意识,地震带来的危害难以估量。然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却仍然无法准确判断地震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以便人们做好防护工作。对此,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地震到来时,尽量拖延建筑物倒塌时间,为人们提供充裕的逃生时间,已经成为建筑工程建设重点。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加入,有效保障了建筑工程的稳定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寿命。当地震发生时,若建筑工程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能够有效保障人们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另外,在建筑工程进行抗震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须考虑建筑工程的主要用途、所处地理位置等,以此进行抗震设计,能够有效保障建筑抗震能力与工程实际情况相符。另外,在抗震设计中,应考虑建筑工程的实用性、抗震等级的实现性,为保障建筑结构稳定、建筑整体安全奠定基础,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降低地震带来的危害。总之,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地震设计是不可缺少的一项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的实施

2.1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建筑场地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中,建筑场地的好坏是能否达到预期抗震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合理的建筑场地能减轻后期建设中的一些不利影响:较为平坦的地方应该是场地选择的第一目标,地震发生时对周边建筑结构造成损失的程度被大大缩小,为施工工艺的施展创造了准备条件;选择好的建筑场地要满足建筑抗震设计的地段要求,包括视野开阔、地区发展较为疏松等。这对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建筑结构的施工操作十分依赖视野开阔的场地;依据对当地区域的密度、硬实程度的数据监测,充分了解当地土质状况,并采取合理措施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有效避免地震时建筑物地基开裂的现象;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对当前建筑区域的地震记录进行综合分析,避免在地震断裂带范围内进行建筑物作业。另外,做好软土处理工作是在软土地基进行建筑物施工时必须采取的措施,合理运用降低建筑物塌陷的手段,包括置换或硬化等。

2.2材料的选择

若要保证建筑结构的抗震性和稳定性,就需要在选择材料的时候,根据当地的地震史和材料的各种性质来考虑。建筑材料的选用应该注重材料的轻便和刚度,并且各个零件之间连接应该有较好的契合性和延性,能够足够发挥材料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目前市场情况,钢结构是最适合作为抗震材料,而且在多次地震后的调查中证明了钢材质具有很强的抗震性能,但唯一的缺点就是使用钢结构所花费用较大。而现浇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整体性极佳,并且价格也合适,有着一定的抗侧移刚度,在设计过后可以具备一定的延性。但这种材料也有些缺点,那就是当地震持续时间过长时,在地震荷载反复作用下,构件的刚度会因裂缝的产生而减弱,导致混凝土碎裂。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方便,但是抗震弱点处于框架节点等构件的刚度和变形能力低于材料的整体强度,属于材质的薄弱部分,而且在预定配制构件时,容易导致结构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所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不适合在地震频发地区使用。抗震设计时,若想要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就需要根据建筑所处区域和建筑的具体功能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2.3合理设置防震缝

建筑物的体型越来越复杂,平立面越来越不规则。在不规则的建筑简图里看,传力途径混乱。我们要根据不规则程度、地基和基础条件等因素进行比较,合理的设置防震缝,将不规则的建筑物分割成规则的结构单元。抗震计算时,降低结构的抗震设计难度,使结构构件传力清晰,受力一目了然,又使得各个结构单元间互不影响。

2.4合理布置结构的刚度及承载力

地震发生时地表会剧烈的摇晃,摇晃程度越强,建筑物受到的损害就越大。随着地震的影响,建筑会不同程度的出现平移、扭转,当平移或扭转过大时,结构构件发生破坏。虽然建筑物要求有一定的延性,但建筑物也要有一定的抗力作用以控制变形,避免结构的刚度突变形成薄弱部位,并且在可能是薄弱部位的构件进行加强。

2.5设置多重抗震防线

在地震灾害出现的时候,要是多了一道抗震的防线,也就给人们的逃生提供了多一分的希望,而且会为建筑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提升提供保障。在抗震设计中,采用多重防线的设置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该选择具备优秀延展性能的原材料对其中一道抗震防线进行设置,再选择其它的一些适合用做抗震设计的各种材料和部件设置更多的防线。对多重防线进行设置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的对地震所带来的冲击力进行缓冲,降低地震形成的破坏,减少损失。

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注意事项

在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时尤其需要注意的就是结构均衡性问题。在设计期间需要确保建筑结构质量和刚性分布均匀性,这样能够使建筑不管是在各立面上还是平面上都呈现出规则感。在设计期间如果导致建筑结构过于复杂,将会导致质量呈现不均匀分布现象,在发生地震灾害之后将会使建筑物主体结构出现变形扭曲现象,增加建筑物破坏程度。若建筑物外形不规则,并且内部结构布置较为复杂,在发生地震灾害时将会出现严重扭转现象,对建筑抗震性能造成影响。当建筑物主体没有落在同一立面上将会导致灾害发生期间出现鞭梢效应,影响抗震效果。在设计施工期间,地震灾害并不是建筑物的唯一影响因素,环境易变性也会导致建筑内部结构受到多个应力影响。所以在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时还需要注重其均衡性,合理分配各个结构部件,避免多方应力影响建筑物安全性能。如果建筑物地震灾害影响,不仅会出现由地质活动造成的影响,还会出现结构载荷和空气冲击等影响,对建筑物整体结构造成影响。所以在进行抗震设计时需要全面分析地震灾害所引起的其他影响,全面确保建筑主体结构强度满足标准规定,防治地震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提升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近些年地震灾害频发,人们逐渐重视建筑物抗震性能设计。现阶段,建筑物结构抗震技术研究已经成为建筑物各项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建筑实际建设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需要全面研究和探索各类建筑物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从根本上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护人民财产安全,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博,王识.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15(02):91.

[2]崔晶巍.抗震设计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7,22(12):91.

论文作者:王剑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  ;  ;  ;  ;  ;  ;  ;  

刍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论文_王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