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的品牌管理_体育用品论文

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的品牌管理_体育用品论文

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的品牌经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育用品论文,我国论文,品牌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的品牌现状

1.品牌市场细化。近年来我国体育用品行业蓬勃发展,市场化发展成绩显著,如今的品牌格局已经可以大致细分为:综合品牌,如李宁、安踏;专业品牌,像匹克、乔丹;休闲品牌,如贵人鸟、沃特;时尚品牌,如特步、361°等几个大类。他们或专注于某一体育项目,如匹克的篮球、鸿星尔克的足球,或倡导百姓运动、全民娱乐,如贵人鸟、361°,甚至一些娱乐运动、街头运动的个性化运动品牌也在渐渐浮出水面,虽然尚未成熟,但势必会给未来市场的进一步细分提供参考和借鉴。

2.品牌融合增强。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一线品牌不仅只进攻一线城市,二三以及四线城市已频繁出现国际一线品牌的身影。李宁、安踏、361°等国内体育用品品牌在二三线城市成功合围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牢牢占据市场份额之后,又在一线城市攻城拔寨、抢占市场份额,全国大中小城市实现全面布局,而且成效明显。“洋品牌”乐途和菲乐也开始依靠李宁和安踏的雄厚实力开始抢占终端。不仅如此,包括七匹狼等休闲装品牌企业也开始在体育用品领域角力。这种状况的持续,毫无疑问加速着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的竞争融合。此外,按照“成熟市场没有太多竞争品牌”的理论,国内体育用品市场近两年肯定会有频繁的整合、兼并动作。

3.逐渐走向国际。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在经历了多年的淘汰与洗礼之后开始走向国际,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在品牌的知名度方面开始涌现出了一批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比如李宁、安踏、乔丹、361度等。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不仅在国内的影响力日益提升,而且已经开始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依靠优质的产品和相对低廉的价格,为中国体育用品赢得了销量和口碑。如红双喜、泰山等一批体育用品生产企业成功进军奥运会,成为国际大型赛事器械供应商,扩大了行业和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促进我国体育用品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为我国体育用品创造世界品牌奠定了基础。但是,与此同时,我国企业的产品大部分都销往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市场,国产品牌的产品还不多。

二、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品牌经营中面临的问题

1.国际一线体育品牌渠道下沉带来的危机。作为本土体育用品品牌发家和崛起的大本营,二三线市场一直是一个平稳的竞争状态,其中安踏、特步等第一梯队和鸿星尔克、双星等第二梯队各取所需,谁都没有冲破目前格局的力量和能力。而这个平衡即将被打破,因为耐克和阿迪开始追求中国市场的纵深,力图通过渠道下沉巩固在中国市场的绝对竞争优势地位。一个品牌最终要争取的永远是消费者,要从消费者心智层面去进行一场正面较量,必将挑起行业内渠道和价格的双重战争,而最先进行交锋的是品牌影响力和渗透力,在这方面,中国本土体育用品品牌同一线国际品牌还具有较大的差距,中国本土体育用品品牌面临的竞争将是直接而残酷的。

2.国内品牌技术创新滞后。国内体育用品企业品牌的一个主要差距在于创新技术、专利方面的欠缺。目前世界范围内体育用品企业的多数专利不在中国,中国不少体育用品企业追求大而全的产品类型,而不是一两种顶尖产品的核心技术的突破,以数量而不是质量求效益。国际上体育用品的每次突破性创新几乎都与中国无关,我们很多体育用品企业什么产品都做,大而全的产品种类本身就说明缺乏专利技术和创新技术。

3.国内品牌缺乏品牌内在价值。国际品牌深谙市场运作和消费者的心理,拥有相当大的市场号召力,占据着最有潜力、利润最高的消费群。目前,国内大部分体育品牌的差距,不仅是企业实力,更多体现在品牌观念。从营销角度看,对广告过分依赖,没有品牌的核心价值作支撑,不但品牌差异性小、价值低,而且直接造成企业在品牌维护和建设上的高投入。

三、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的品牌经营之路

1.注重品牌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体育用品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是行业标准和专业技术,产品是低端链条的一环,话语权最弱。由于科技研发能力跟不上,我国体育用品企业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大量的超额利润和无形资产附加值被国外品牌赚走。实际上,李宁等企业在去年开始品牌重塑时,已经开始意识到我们中国本土体育品牌通过低价位、低水平式的增长去发展品牌的竞争力,已经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2.通过体育赛事提升品牌曝光率。一个品牌要想被人所知,需要迅速提升品牌曝光率,增加公司知名度。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在于,它受到了一个庞大群体的热衷和追捧。在2005年与NBA球星联姻之前,匹克几乎被淹没在众多运动品牌的包围中,销售额不到李宁公司的十分之一。匹克集团总经理许志华表示,在借NBA东风的6年中,匹克的销售额年均高速增长超过80%,远远超过其他竞争对手。2010年国内品牌签约NBA现役球星的还仅仅是匹克、安踏、李宁三家,2011年签约NBA球星的国内品牌,又增加了两家来自泉州的企业,它们都在2011年暑期加入NBA球星中国行的大队伍中。中国内地排名前五的体育品牌市场花费都在每年2亿-3亿之上。在体验NBA球星为业绩带来的巨大助推作用后,各大体育品牌对NBA球星更是趋之若鹜。同时,企业赞助体育赛事,在本质上是一种利益上的等价交换。企业需要对赞助对象的赞助价值进行全面考察,寻求品牌和赛事是否有契合点是前提。一旦选择了某项赛事,就要深入挖掘品牌与赛事之间的关系,让品牌定位和赛事精神得到有机结合。

标签:;  ;  ;  

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的品牌管理_体育用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