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战略要掌握科学方法论文

学习战略要掌握科学方法论文

学习战略要掌握科学方法

65334部队纪检监察科科长 王克

科学的方法是达成学习目标的坦途大道,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如果方法不对头,则往往事倍功半。军队高级干部学习战略要讲究方法,只有解决了“桥”和“船”的问题,战略素养、战略思维能力才能稳步提高、光辉日新。纵观古今,从学用战略的一般规律来讲,夯实学养基础、涵养学术底蕴、紧扣时代脉搏、把握实践需求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才能全面提升战略思维、战略筹划、战略指导水平。

自我完善和发展并不是最终的发展,行业组织、国家的发展才是最高目标。因此,在自我提升的同时还要注重行业间的共享和学习。

抓住经典学,夯实学养基础

经典之所以能超越时代成为经典,就在于它揭示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一般规律和具有超强实践性的科学方法。比如,《孙子兵法》《战争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略入门》《军事战略思维》等中外战略学经典著作就是学习战略不可多得的宝贵材料。作为生在长在和平时期的人们,很难有对战争最直观的体验,对战略缺乏感性认识。抓住战略经典学,作为间接学习战略的一种有效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对战争的感性认识,汲取前人的经验和智慧,而且可以在反复的学习中逐步培养、建立起思考战略问题的思维范式,从感性到理性、从略知一二到登堂入室,从知其所然到知其所以然,渐次夯实学养基础、培养起战略素养。在用好中外经典、打牢战略学养根基的基础上,要重点学好马克思主义战略理论的时代经典——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战略篇,熟悉主要观点,领会深远意图,把握战略精神,深刻体会习主席对强国强军的战略思考和长策远谋,增强学习战略的现实感、体味战略思维的奥妙之处,进一步筑牢学养根基、提升战略理性思维能力。

全面拓展学,涵养学术底蕴

战略的综合性复杂性特点决定了学习战略必须全面拓展、兼顾多维,重点要学习文化、历史、科技等知识。战略的底蕴和根基是思想文化,文化对战略的形成与发展起着潜移默化和不可或缺的作用,每个民族的战略思维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其母体文化的印记,其母体文化中也蕴含着对战略的思考和追寻。普鲁士尚武文化、武士道精神、彼得一世遗嘱和中华和合文化都在其承载民族的战略实践中打下了深刻的印记,一切战略都要从其文化根因上溯源才能搞透。战略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思想和灵感,只有深刻地了解历史,才能更为全面地汲取经验教训、更彻底地掌握战略的复杂性、更有机会激发灵感。学习战略必须把学习历史特别是战史要放在重要位置,从历史中领略先辈们的战略雄心、战略谋划、战略实践,鉴知过往、启迪未来。这方面,德意志第一帝国崛起时期毛奇总参谋长推动学习战史的案例可为参照,他率先垂范、亲自推动,极大地促进了德军总参谋部参谋人员的战略素养,为德军留下一批战阵能将、治军干吏,使德军虽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失败仍能崛起,不可不谓奇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已经成为战斗力形成的关键要素,说科技是现代战争的第一战斗力,并非言过其实。现代科技对战争、战略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不懂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向,缺乏对现代军事科技的基本感知,就无法认识到信息化局部战争发展演变的规律,也就谈不上研究现代战争的制胜机理,更谈不上筹划科学准确的军事战略,战略运筹、战略决策、战略实践就难免有所偏差。因此,必须具备必要的科技思维,才能跟紧形势、掌握战略主动。综上所述,学习必须开拓视野,广泛涉猎,加强对文化、历史、科技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才能更好地形成全面、综合、发散的思维,更好地筑牢学习战略的知识根基,涵养战略学术的深厚底蕴。

围绕方针学,紧扣时代脉搏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学习研究战略必须紧密围绕军事战略方针展开。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是当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军事工作的总纲,学习研究战略必须抓住这个总纲,紧扣时代脉搏。重点学习研究战略形势、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筹划、战略指导、战略布局、战略方向、战略重点、战略实施等内容,把握住国际战略形势、世界军事革命大潮和中国军事战略发展的大势,搞明白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军事战略瞄准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及其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和作用,明晰新军事战略方针下的战略任务及其轻重缓急的次序,领会党中央、中央军委、习近平主席的战略意图和战略筹划的出发点,深刻理解和掌握新军事战略方针对战略指导和军事力量战略功能运用提出的新要求及其深刻意涵,全面领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对战略布局的新调整的重大意义和战略举措,加深对主要战略方向、重要战略方向重大战略判断和对战略重点筹划部署的认知,增进对战略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各阶段任务、举措、步骤、方法、评估等的了解,重点体会新军事战略方针的宏远设计、科学思维和系统布局,既促进理论清醒、贯彻果断、行动坚实,又促进战略思维、战略素养和战略意识的全面提高。

紧扣问题学,把握实践需求

问题是时代的呼声,是形势的反映,是战略的指向。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实施以及改革强军战略的全面展开,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大、小霸权国家的战略焦虑和围堵、周边国家的疑惧、海外战略利益的拓展和维护,“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舆论文化问题和改革强军战略中新的体制机制耦合运行等问题都是在实践中遇到的崭新课题,迫切需要人们去思考、去解决。学习战略要紧紧扣住解决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紧盯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军事力量走出去、海上维权与维稳、新领导管理体制和作战指挥体制的耦合运行等重大战略问题有的放矢,形成具有很强针对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成果,方能有效把握实践需求,与军事战略实践同频共振。毛泽东主席曾说,学习马列主义,要是能够用之于分析一个具体的问题,就是很大的进步。学习战略也是,不是为学而学,而是为了治国治军、经邦纬世,也只有与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这种学习才有意义,才能在实践中锤炼战略思维、磨炼战略定力、锻炼战略决策能力,战略智慧和能力才能有实质性的提高。脱离了实际问题,学习战略就只能纸上谈兵,落入空谈误军的窠臼。

融会贯通学,全面提升战略思维能力

钮先钟先生说,研究战略有四个境界,即历史境界、科学境界、艺术境界、哲学境界。运用前述的四个方法,可以达到历史境界和科学境界,但要达到艺术境界、哲学境界,却要能够超然于外,具备艺术家的心态和气质;实现升华,进入天人合一的无我无言境界。这就需要学习战略的人们打通所学,将之融会贯通,才可能达到艺术境界的超然于外,在此基础上继续抽象,形成自己独有的一套能进行比较、判断、选择、决策、实施、反馈、修正、总结与升华的战略思维模式,并将之上升到哲学高度,方能随心所欲不逾矩,战略思维和战略素养也就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孙武、白起、拿破仑、克劳塞维茨、毛泽东等无疑是这方面的优秀代表,特别是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既是军事理论巨匠,又是战略实践大家,在战略思维、战略决策、战略实践上有一系列波澜壮阔、汪洋恣肆的手笔,赢得了中国革命战争、维护国家安全、国际战略斗争等一系列胜利,既彰显了湘楚文化的浪漫主义色彩,又展示了“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化境,成为人类军事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因此,可以说,学习战略只有达到哲学高度才是学用战略的最高境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深悟透,才能遇变不惊、处事不乱,灵活自如而又游刃有余地处理地应对复杂局面,解决战略难题。

克劳塞维茨说,战略上的一切问题都很简单,但并不因此就十分容易。在推进强军事业向纵深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战略人才是稀缺资源。军队高级干部作为建军治军、备战打仗的砥柱,不仅需要“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意识,而且要掌握科学的方法,遵循客观规律,循序渐进、融汇创新,全面培育战略思维和战略素养,有效提高战略能力,以符合强军伟业的实践需要。

(“Xylem”源于希腊语,意指植物中从根茎向枝干输送水分的细胞,这一品牌生动形象地体现了Xylem公司的业务。Xylem公司专精于为客户提供供水、输水解决方案,专注于水的取用和质量,与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解决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也就是水的问题,所以我们的座右铭是“共创和谐水世界”。——Xylem公司副总裁、中国区总监吕淑萍在Xylem公司启动仪式暨新公司品牌发布会上的致辞)

编辑 / 刘露露 rmzklll@163.com

标签:;  ;  ;  ;  ;  ;  ;  ;  ;  

学习战略要掌握科学方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