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郭淑娟,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郭淑娟,

摘要:小学语文本身就兼顾人文性与工具性作用。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不能单纯的考虑语文自身的文化教育作用与价值,同时也要考虑好学生的身心素质培养。当然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各有各的体系的,彼此之间虽然关联密切,但是却没有得到教师重用。对此教师需要有意识的调整教育思路,做好心理健康、德育教育的研究。面对新时期社会背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工作对学生的成长而言意义非常突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探究新时期的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与之相匹配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的情感与心灵得到洗礼,更好的融入社会当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前言:语文是我国教育系统中最为基础的学科,语文教育的作用在于能够使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实现学生德育素养、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的有效塑造,完成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语文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刻理解与体会语文教育除了文化教育以外的价值与作用,帮助学生升华自我,提高学生的自我道德素质。

一、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思路

(一)深度理解关键词

展开德育教学活动前教师需要认真分析教材资料,参照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为学生设计合适的教学课堂。小学语文课本当中包括很多山水风光、人物传记与叙事文章,这些内容大多能够体现德育教育作用。语文学科本身就有着良好的德育教育契机与条件。在时代发展下我国语文课本的内容也在不断调整与充实,能够让学生理解世界、认知世界,了解做人的原则和道理。文章词句往往蕴含了很多作者毕生精力与情感[1]。教学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认真品味其中的词句,培养学生语感与理解能力,在实践中升华学生情感体验。

(二)巧用情景教学方式

为了让学生顺利理解文章意图,感受与理解作品的环境,教学中就需要在恰当的时机应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情景教学能够让学生深入文章中理解文章的精神与魅力,拉近学生和作者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作者想法、意图,感受作者情感,和作者建立情感共鸣。如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以前我国人民的生活形式、生活困苦,尤其是当时社会背景下西方列强对于我国的歧视视频。学生在这样的情景氛围引导下摩拳擦掌、愤愤不平。此时导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并介绍周恩来总理的伟大抱负以及周恩来总理为了实现这一梦想所付出的努力。学生在观看视频画面的过程中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每一名学生都意识到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意义与真正原因。教师用这种直观的方式与教学视频刺激到了学生,学生内心世界的情感得到了很好的成长。

(三)分阶段开展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工作需要分阶段展开,牢牢结合学生的性格爱好、性别、年龄段展开德育教育。如学生可以在《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等课感受到大自然多么美丽,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对祖国美好的河山产生热爱之情。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做好做人做事理念的渗透,包括如何和他人友善相处[2]。这一过程对于培养学生性格以及处理学生为人处世来说都有很好的帮助作用。教师在恰当的时机应注重展开价值观教育,做好学生价值观与人格素养的方向性培养与引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小学语文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小学语文课堂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需要牢牢结合与把握学生心理发展要求、学科自身特征。二者的充分结合落实到语文教育能够完成与实现学生独立性格的促进与成长,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教师心理素质要求

作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领路人,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获得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就需要确保自身心理素质足够有两。假设教师自身心理素质存在缺陷与不过关,其势必会影响到学生,让学生出现心理负面情绪。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需要具备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能够从容应对生活与问题才能够更好的指点学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生活氛围,助力学生的快乐成长[3]。

(二)课堂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语文课本当中有着很多的课例都是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有效契机与资源,能够让学生获得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资源。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知识、提高知识理解水平最重要的场所,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自然的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优化学生内心世界、心理状态,健全学生的心理品质与人格涵养,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语文课堂上心理健康教育往往蕴含在字里行间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建合适的契机,用智、趣、美等情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学生在情景学习中消化知识、消化思想。学生直观的感触与理解到了心理教育的定位与价值。教师当然也可以在恰当的时机应用角色扮演方式让学生理解文章含义,领略文章传达的意图。在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的同时感受人物思想与感情,实现潜移默化教育,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如学习《普罗米修斯》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扮演普罗米修斯为其他同学提供服务,扮演普罗米修斯的同学在实践中理解了普罗米修斯的伟大,这种伟大感染了学生。事后扮演普罗米修斯的学生表示今后也要向普罗米修斯学习,为了大家的幸福与快乐更加努力。

(三)个性化辅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多关注与留意学生此时的课堂状态、学习状态。在发现学生出现心理波动以后,第一时间和学生沟通,与学生谈心,解决学生的成长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情况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安排与心理指导,解除学生的成长疑虑与困惑,消除学生的成长负担。确保学生能够将精力与注意力放在学习过程,用更为平稳、正确的心态对待生活与学习。

结语: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富有魅力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视语文教育的多元化功能体现,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综合素质的启发。教师要利用语文教育开展心理健康、德育教育活动,将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作为目标,渗透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只要所有教师能够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道德素养。在学生内心世界、心理状态得到优化以后,学生的文化成绩同样也能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文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9):160-162.

[2]毕望舒.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探索[J].才智,2019(27):186.

[3]南铭.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9(30):60.

论文作者:郭淑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  ;  ;  ;  ;  ;  ;  ;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郭淑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