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住宅区景观生态设计的应用研究论文_高晓麟

当代住宅区景观生态设计的应用研究论文_高晓麟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200092

摘要:本文阐述了国内住宅区景观设计的现状及住宅区景观生态设计的要点和手法,分析了水环境、植物配置、景观建筑材料及景观能源消耗、生态设计在住宅区建设中的应用,并就生态住宅区硬质和软质景观设计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园林生态设计;生态设计;生态住宅区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日常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居住区的设计在其发展中逐渐专业化、规模化、系统化。从单一点式住宅到集团小区住宅,再到大规模社区住宅乃至整个城市住宅群的景观设计,其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然而,城市建设的发展也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大气和水资源污染、能源消耗、耕地面积减少、土地沙漠化等。这些问题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系统平衡,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同时,随着地产业利益的升高、人们对居住区要求的提升,开发商往往将其地产项目定位在高品质的豪华住宅,没有遵循综合性、节能高效性、可持续发展性及园林生态设计原则,大量地耗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对住宅区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因此,作为当代的园林工作者应当考虑如何建造景观生态住宅区?如何将园林生态设计理论运用到住宅区的景观设计中去?这都是我们当前应首要研究的课题。

1目前国内住宅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园林景观的发展历史近几千年,而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只有四十几年,多数人对园林景观的认识比较肤浅,于是出现了欧陆风、草坪风思潮。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兴起,我国园林风、欧陆风又吹进了居住小区。这些设计者都没有考虑小区的人性化空间和功能性空间,仅仅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功能。而且,有些住宅区设计为追求视觉上的完美,所设计的景观甚至成为束缚业主的藩篱,使之难以亲近;个别为强调水景而营造湖泊,却因未考虑安全防范措施,成为吞噬幼童的杀手。经调查,目前国内住宅区景观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1.1合理的生态环境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

在房地产开发建设中对住宅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一方面表现在对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破坏,特别是针对生态湿地的破坏相当严重。生态湿地被称为“城市的绿肺”,它对平衡生态系统、保持物种多样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其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表现在住宅区的建成破坏了该地域原有的生态系统,绿地面积减少,硬质地面增加,导致“热岛效应”加剧,从而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1.2景观设计生搬硬套而忽略因地制宜

部分住宅区规划设计过于简单,内容匮乏,没有创意。一方面,开发商硬要把其定位为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外一些著名古典小镇的风格,全然不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民俗文化的差异。另一方面,为求新、奇、特,开发商常常重金迁移了其他地域的名贵树木,模仿建造私家园林的亭台、楼阁、水景,建造大量的人工水景,使用高档的建造材料,以体现其气势和规模,却没有尊重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

2园林生态设计理论相关概念

2.1景观

景观是现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不同领域对景观的定义有所不同。美国景观生态学家弗雷德里克?斯坦纳(Fred-erick?Sterner)提出,景观是人眼所见各部分的总和,是形成场所时间和文化的叠加与融合,是自然与文化不断彼此雕琢的作品。它是多种元素的组合,包括田野、建筑、山体、森林、荒漠、水体及居住区等。俞孔坚认为,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他把景观细分为四个含义:景观的视觉美含义、景观的栖居地含义、景观作为系统的含义和景观作为符号的含义。

2.2生态设计

关于生态设计的定义,西蒙?范?迪?瑞恩(Sim?Van?der?Ryn)和期图亚特?考恩(Stuart?Cown)(1996)是这样界定的,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应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生态设计的实质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并将其融入景观设计中,使景观设计不再是单纯生搬硬造的人工景观,而是体现生态的绿色人文景观。

2.3园林景观生态设计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的含义。狭义层面是指以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进行的景观设计,它注重的是景观空间格局和空间过程的相互关系。景观空间格局由斑块、基质、廊道、边界等元素构成。广义层面是指运用生态学(包括生物生态学、系统生态学、人类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等)的原理、方法和知识,对某一尺度的景观进行规划和设计,在这个层面上的景观生态设计,实质上是对景观的生态设计。

3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论应用于住宅区景观设计所应遵循的原则

建设住宅区,本身就是对环境的一种破坏,特别是建筑、园林构筑物、硬质铺装对自然环境有着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居住环境就需要我们用生态设计理论指导景观设计,使其破坏减至最低。主要遵循以下两大原则:

3.1遵循绿地景观生态网络思想、提高居民区绿化率的原则

要使居住区入口广场绿化、引导绿化、宅间绿化、屋顶绿化、道路绿化、特色绿化、架空层绿化等绿色植物系统交融连接在一起。居住区外设置过渡性绿地或广场性绿地,成为居住区内外绿地的过渡和延续,作为居民放松游憩的场所的同时形成绿色屏障,美化、净化居住区环境。居住区内和居住区外的绿地景观系统连接成网络即绿脉,使生态环境、视觉景观形象、人文大众行为等诸方面相得益彰。

3.2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

首先从自然条件来说,要遵循生态原则,重新认识身边熟悉而又陌生的自然生态景观造景要素,如现场环境、水体、动植物群落、气候条件等;要始终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与自然界中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组成有机整体,体现环境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其次从非自然造景要素来说,要从人文环境、小品、建筑、灯光、道路等景观及人类思维行为等诸方面来规划住宅区绿地生态系统,使居住区景观生态建设不仅仅停留在生存、生理需求的生物层次,而是迈向心理和精神上愉悦的高尚层次,是对美和情的追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居住区环境的社会活力,才能和人与自然相协调的规划设计理念相对应。

4园林生态设计理论在住宅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可持续发展性、综合性、地方性、节能高效性及自然生态保护性是生态住宅区的主要特征。只有有效地利用这些特性,才能创造出具有高品质和丰富美学内涵的住宅区景观。同时,在进行住宅区环境景观设计时,要注意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结合利用。

4.1水环境生态设计

生态住宅区是改善城市环境和城市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水环境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的生态住宅小区要求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提倡节水和水的循环利用与污水处理相结合,使水环境系统综合效率达到最优。要达到这个目标,关键是使系统水循环利用率达到最大,同时污水排放量达到最小,来实现小区水环境的生态良性循环。

4.1.1降水的合理利用

合理地利用降水资源是建设生态住宅区的重点。主要是地表径流雨水收集利用和屋顶雨水收集利用。收集处理过的雨水可作景观水、区内植物所需用水、冲洗厕所等,多余的蓄水可通过排水口渗透到地下,通过自我净化补充地下水以缓解地下水位降低带来的危害。

4.1.2生态污水处理系统的建造和完善

在过去城市小区建设中,小区给排水只是从工程角度来建设。水从城市管网里来,或从其他自然环境中来,把好水引进建筑,把污水排放到城市管网,让城市去承担污水,这样既不利于节水和水资源循环利用,也不利于水污染的控制,同时也不是生态住宅小区给排水的发展方向。作为生态住宅小区的给排水应靠生态功能来解决,让好水进入建筑,排出去的也应是好水。因此,可利用生态湿地来净化污水,如芦苇等水生植物培养在水体表面构成生物净化群落。

4.2植物配置生态设计

由于城市中空气污染、土壤理化性能差等因素不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因此植物配置应选择适应性较强的乡土植物为主。大量的乡土植物,不仅能较快地产生生态效益,也能充分体现其观赏特性和地方特色。

4.2.1植物配置方式

首先,要注意植物不同种类的配置,如观花与观叶植物、常绿与落叶植物、芳香与非芳香植物的结合;其次是多植物层次的配置,结合当地植物种类,做到乔、灌、草、地被植物的结合种植,提高系统生物多样性;再次,植物配置要有明显季节性,避免单调、造作和雷同,要做到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色彩丰富、景观各异,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后,用草本花卉来弥补木本植物的不足,木本花卉受季节影响大,在其不能展现观赏的季节,用一年生草本花卉来代替其观赏缺乏期能起到良好效果。

4.2.2植物种类的应用

首先要根据生态环境要求进行植物配置;其次根据住宅区气候环境条件配置植物,特别是在经济和技术条件比较薄弱的地区,尤显重要;再次根据植物的生理特征和生活特性进行植物配置;最后根据项目地区的土壤环境条件配置树种。

4.3景观建设材料生态设计

住宅区的景观建筑材料主要包括铺装材料使用和建筑构筑物的建设。景观建设从建设材料生产到建造和使用过程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且产生大量污染。

4.3.1建造材料应尽量应用本地材料

异地运输的材料在运输过程中要大量耗费不可再生能源,并排放废气,造成较大的环境污染,也徒增了建设成本与费用。使用当地建造材料,不仅节省运输所需时间及相关费用,还可大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运输途中对环境的污染。另外,利用地方特色材料的设计作品更能凸显地方特色,弘扬地方文化,更容易受当地人民欢迎和接受。

4.3.1废弃建造材料的循环利用

废弃建造材料主要指场地上原有废置不用的建造材料、残砖瓦砾以及一些工业生产的废渣及原材料等。尽量节省原材料,采用耐久性强、对环境无害的废弃建造材料,这是节约能源、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建设生态住宅小区的有效措施。

4.4景观能源消耗生态设计

住宅区景观设计最主要的能源消耗是住宅区灯具,包括路灯、广场灯、草坪灯、门灯、泛射灯、建筑轮廓灯、广告霓虹灯等,仅路灯又分主干道灯和庭院灯;其次是水环境系统的能耗。住宅区的能源消耗主要从清洁能源利用和节能上做到生态设计。清洁能源主要是指能源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或极少产生废物、废水、废气的优质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等。高效的清洁能源的开发除了大家熟悉的太阳能、风能的利用,还包括生物能的利用(如利用稻草、秸秆等农业废料制造沼气或发电,利用厌氧发酵池产生沼气等)、潮汐能发电以及水能、海洋能的使用(如利用生物能作为生活用能及标志性景观火炬和照明能源)等。降低能源需求,减少能量消耗,使用高效节能技术,使用可更新和高效的能源供应技术,是利用清洁能源及节能的根本原则。

5结论

通过以上阐述分析,对于居住区景观生态环境而言,共生与再生原则要求我们在生态景观设计中,要特别注意和自然环境的结合与协作,善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因素,高效地利用地质因素和自然资源,减少人工层次。

建造生态住宅区应注意软质和硬质景观设计,要注意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统一。一方面,在硬质景观设计中要在铺装、驳岸、园林小品的形式、材料上多做文章,如通过河道的宽窄和形态控制水流速度,制造急流、缓流、静水,形成动静结合、错落有致,自然与人工交融的水景,其景观效果并不会逊色于用重金堆砌的景观。另一方面,在软质景观设计中特别是在植物配置和选择中做到用最低成本做出最高品质的植物景观。在高大乔木下面配置当地耐性强、易成活、观赏性好的草本植物,高低错落、色彩丰富,既能做到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又能满足现代人们对亲近自然的渴求。再辅以其他个性化装饰,则使住宅区内空间多变、视线转换,做到步移景异,体现人性化的生态住宅区设计。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3.

[2]上祥荣.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J].中国园林,19981(2):14-161

[3]王浩.城市生态园林与绿地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2003.

[4]杨玲,张鸣.城市生态住宅的发展理念与技术路线[J].住宅科技,2003,(1):6-91

论文作者:高晓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4

标签:;  ;  ;  ;  ;  ;  ;  ;  

当代住宅区景观生态设计的应用研究论文_高晓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