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一座桥,沟通两颗心——师生交流阶段总结论文_于新芝

架起一座桥,沟通两颗心——师生交流阶段总结论文_于新芝

于新芝(文登一中 山东 威海 264400)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5)04-006-02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和学生沟通,懂得如何去满足学生的需要,并引导学生懂得如何来满足教师的需要,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我们相信任何教育活动都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和接受性。作为教师要放下架子,主动打开自己的心灵之门,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所思所想、经历经验、情绪感受、观点态度等适时适度的、自然真实的与学生分享,让学生看到角色面具之外的、具有人格魅力的鲜活的老师,从而达到双方真正的心灵互动和平等沟通。

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某种愿望强烈、并迫切希望成为现实且合理的情况下,我们若能及时给予满足,则有利于学生改正缺点,增强自信,促进成功。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有成功的潜能, 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差生也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多方面成功。当他们在某方面有进步,取得成绩时,我们就得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感,并继续朝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我们认为和谐的班集体是由和谐的人际关系构成,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在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才能教学相长、共同进步。而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的最佳因素则是沟通。

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强,逆反心理强,害怕吃苦,害怕困难。作为老师要理解和尊重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不愿意完成老师和家长布置的硬性任务,我们要讲道理,不能一味批评指责。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态度,甚至讽刺、挖苦的方式对待他们,必然会伤及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对学生的伤害。学生遇到难题时,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理解和尊重是人与人交往的重要原则,也是沟通的重要原则。老师对学生做到理解尊重,同样也会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重。师生之间就能形成友好互助、互相尊重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沟通最常用的方式是面对面,面对面有很多好处,直接方便,有利于沟通彻底。但是,这种面对面的沟通也要注意时间、地点、环境和情绪。在学生犯错误之后或教师自己心情不好时与学生沟通,很多学生并不能立即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教师也容易发火,导致矛盾激化。最好的处理就是教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一个有心和细心的人,在事情发生之前给予学生提示,或学生意识到错误之后找一个合适的时间跟学生作彻底的沟通。

学生素质,性格和成绩是各种各样的,差别很大。所以,沟通时,要讲究策略。主抓两头的沟通方法,就是根据学生的这些差异性,对其使用不同形式的沟通方式。具体点说,就是根据观察,按学生的沟通难易在心底里把学生分为:擅沟通,

普通,不擅沟通;对擅沟通的,可以将其当成学生中的 " 龙头",让他们成为师生沟通的中介和助手,通过他们达到与其它学生加深沟通的效果;而对于 " 不擅沟通 " 的学生,也要特别重视,要多花点时间,了解他们内向、自卑、成绩差、不爱交流的原因,要知道 " 良言一句三冬暖 " 的道理,通过 " 龙头学生 " 或他们亲密的同学,迂回的亲近他们,鼓励他们,热爱他们。

沟通不能只在学生犯错后,沟通应该是经常性的事。学生犯错,要和学生沟通;平时也要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兴趣,有什么想法和意见等等。除了面对面和学生沟通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与学生沟通。比如作业本也可以作为沟通的桥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老师可以把对学生的要求、表扬、批评、建议、看法等写在每次作业的后面,用文字的方式与学生沟通,有时比直接用语言的方式效果好。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写在后面,达到双方沟通的目的。对于那些比较内向、不善言语的学生,这种方式比较适合。通过这样的交流,很多学生都会心领神会,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好的方面继续保持,坏的方面积极改正。

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网络媒体超常的信息组织与递送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获得一些教师也不曾掌握的知识;现在的教师,不应仅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更多地作为学习和生活的导航者,也作为网络海洋中知识的导航者。随着网络和电教设施的发展,要求教师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进行新的教学方法和沟通方式的尝试。教师可以和学生约好,在 QQ 上与单个学生进行网上聊天,深入了解学生个体;教师可以开设班级的 BBS,BBS 上和学生对一些学习和生活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教师可以约好全班学生在一个聊天室里集体讨论问题.....

倾听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流,是一种功能很多的沟通艺术!然而在 " 师道尊严 " 作为一种主流文化统治课堂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倾听的教育价值。教师课堂倾听的弱化,从本质上说便造成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生命的 " 缺席 ",学生的声音被不同程度地漏听、遗忘或拒斥,这很不利于师生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更谈不上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落实。学生在课堂上不仅通过话语,同时也通过表情、身姿、动作表达自己的欲望、需求、情感和思想,教师应该根据这些 " 倾诉 ",适时的改变授课方式,增进与学生的互动沟通。

我们具体做法如下:

1、面对面谈话式沟通。这是最直接、最传统的沟通方式,师生直接面对,真诚而坦率地交谈,沟通的效果可能立竿见影。我们课题组的成员规定每周利用班会和零散时间,最少谈话 20 人次,至少达到每月能够和每个学生面对面谈话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让其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2、书信交流沟通。

这种沟通教师可能会了解到学生中平时不易掌握的情况,可能能直面学生的内心世界,而作为学生也会得到教师更为完备的帮助和指导。对于有些学生不善言谈,面对面交流可能很难捕捉到学生的问题,所以针对这部分学生,我们采用书信交流的方式。

3、红心传递。为了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加强班级凝聚力,我们又在班级中进行了红心传递的活动。通过红心传递,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利用网校及班级的 QQ 群微信圈等形式,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在沟通中,只有师生共同的投入,互相影响,互相启发,互相发现,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才能实现预期理想的效果。当师生之间真正喊出 " 理解万岁 "时,师生沟通将不会成为难题,教学将更具有亲和力,学校也将会成为学生的天堂!

班级管理的过程是师生在交往和互动中传递信息的过程。这过程中,教师不能单调地,一成不变地,粗暴地灌输,那样管理效果很差!教师必须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才能调动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使管理成为教师和学生合作互动的沟通过程。这种沟通既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又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功能的交流。所以班主任,一定要正确认识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并要懂得一定的沟通技巧,这样既能增强沟通效果,又能避免师生隔阂和冲突,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学业的提高,差生的转化以及师生的身心健康都有极大的裨益,在班级管理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上仅仅是我们开题以来的部分活动,有些还可能不够成熟,相信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提高!

论文作者:于新芝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5

标签:;  ;  ;  ;  ;  ;  ;  ;  

架起一座桥,沟通两颗心——师生交流阶段总结论文_于新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