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数据检验_科技论文

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数据检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发展论文,高技术论文,因素论文,数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方法

高技术产业是依靠高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进行高技术产品生产和服务的产业部门,与传统产业相比,高技术产业具有原材料消耗少,耗能低,附加值高,以及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高渗透性等特点。因此,高技术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国家竞争优势、改变国家经济与军事实力的对比以及传统产业的再生提供了新的契机。

由于高技术产业是建立在高技术基础之上的,其产生与发展有其独有的规律和特点,同时,高技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复杂的。认识与分析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仅是新的理论研究课题,而且是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实际需要。就笔者所掌握的文献来看,关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只是侧重某一方面,而且没有进行数据验证。本文则力求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找出高技术产业的影响因素,然后进行数据验证。

本文对高技术产业影响因素的分析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比较不同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速度、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第二个层次是分析科技投入包括资金、人力资源的投入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系;第三个层次是分析企业制度、企业规模与高技术产业的关系。前三个层次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官方的统计数据(注:如没有特别注明,本文第二部分图表所引用的数据资料均来自《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3)。),数据比较全面、系统。第四个层次是问卷分析,针对可能影响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些因素,本文设计了专门的问卷。对于可获得历史统计数据的影响因素,分析的方法主要是采用趋势比较法,即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投入、不同所有制及规模的企业,分析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趋势,判定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式。对于不可获得数据的影响因素,采用专家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求证,其中包括影响因素重要性的排序,以及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途径选择、有关政策效果等。

二、我国高技术产业化的影响因素及统计数据验证

1.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不仅意味着人均收入、政府财政支付能力的差距,而且在社会基础设施、教育与科研水平、高级科技与管理人才的比例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距。相比而言,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具有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有利条件。事实上也是如此,总体看来,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业化水平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但是,在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否也将影响该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或者说,高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更容易发展?这一问题的研究结论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区域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依次递减,为了比较这三大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与速度,本文采用高技术产业产出的绝对指标工业增加值和相对指标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以及高技术产业的增长速度进行比较。纵向比较,1995-2002年东部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了3.2倍,中部增长了2.1倍,西部增长了1.3倍。横向比较,若以西部为基准,1995年东中西部三大地区高技术产业产出规模的差距为东部是西部的5.01倍,中部是西部的0.92倍,到2002年这种差距扩大到9.13倍和1.23倍。

东中西部高技术产业除了规模方面的差异外,发展速度也存在明显的差距。1995-2002年东部地区的环比发展速度始终高于西部和中部地区,与西部发展速度的年平均差为11.6个百分点,中部与西部发展速度的年平均差为5.4个百分点,即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与速度同样呈现东中西递减的态势。但是,我国地域辽阔,东中西三大地区内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比较明显。为了进一步验证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本文选择一些在1995年高技术产业发展规模基本相当的三对省市进行比较。

北京与四川,1995年北京和四川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66.73亿元和63.27亿元,到2002年两地则分别为241.85亿元和126.64亿元。浙江和陕西,1995年浙江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陕西低10.94亿元,2002年浙江则超出陕西86.36亿元。福建和河南,1995年两省高技术产业的规模基本相当,分别为26.20亿元和26.41亿元,但到2002年,福建达180.32亿元,河南只有51.39亿元。比较结果说明,经济较为发达、发展速度较快的省市,高技术产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综合上述分析,高技术产业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一致的,高技术产业在东部地区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就具体省市比较,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市,高技术产业得到更快的发展这一结论也是成立的。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布局高技术产业项目,其投入产出效益将要高于非发达地区。由于东部地区更有利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高技术企业数量分布也进一步向东部集中,2002年东部地区高技术企业占全国的72%,比1995年提高了7.7个百分点。换言之,东部地区的经济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高技术企业在东部地区发展。

2.科技经费投入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

当前高技术的发展日益体现科学研究的最新成就,其技术中所包含的科学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密集,越来越依赖于基础研究的发展和前沿科学研究的突破。没有高水平的基础研究,高技术产业化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基础研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高技术,没有高度密集的研究开发更不可能有真正的高技术产业化。

从资金投入的角度来看,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高技术成果的依赖性直接表现为高技术产业R&D经费与科技活动支出随着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从横向来看,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R&D经费支出占增加值的比例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从纵向来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R&D经费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均不断上升。从不同产业来看,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投入强度高于其他产业。表1是1995-2002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投入强度与制造业的比较。从表中数字可见,高技术产业万元增加值的R&D经费支出和科技活动支出与制造业的差额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

与其他投入一样,R&D投入也具有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OECD国家高技术产业R&D投入的产出下降最快的是办公设备与计算机制造业,年均减少3.5%。我国高技术产业则年均减少9.5%,与制造业基本相当。R&D投入边际效益递减是必须不断加大R&D投入以保持高技术产业持续增长的原因之一。由于我国R&D投入的边际产出递减的速度更快(见表2),我国必须大幅度增加R&D投入才能保持与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同步的增长。就R&D经费投入和新产品开发费用的产出效益来看,新产品开发费用虽然也具有递减的趋势,但是递减的速度大大低于R&D的递减速度。在加大R&D投入的同时,增加新产品开发投入,将有利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表1 高技术产业与制造业科技投入强度的比较 单位:元/万元增加值

年份

R&D支出强度的差额

科技活动支出强度的差额

1995101.16277.86

1996138.44204.04

1997164.42234.54

1998205.64304.63

1999188.94298.86

2000238.49348.68

2001322.49436.01

2002296.05429.05

注:表中数据为高技术产业与制造业之差。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表2 我国单位R&D经费支出的产出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我国东中西部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差距其根本原因之一是科技投入的差距。1995-2002年,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R&D支出增长14.8倍,中部地区增长了4.7倍,西部地区仅增长了2.6倍。此外,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与投入的资金来源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见表3)。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其科技活动经费更多是来自于企业和金融机构贷款。换言之,较多依靠政府资金的地区,其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3.人力资本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

人力资本可分为一般的人力资本和创新型人力资本。前者如体力劳动者,普通操作劳动者等,后者如高层次的科研人员、企业家等。在传统产业中,一般人力资本在企业中占据绝大多数。高技术产业是一种智力密集型企业,创新型人力资本是创新收益的源泉。高技术企业的成败与产业发展,决定于是否拥有掌握高技术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有突出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创新型人力资源的投入是否充分将影响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在国外高技术产业的人员结构方面,创新型人力资本的比例很高,大致占企业总人数的1/3,约为传统企业的2倍。

就我国的情况来看,随着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高级科技人员的需求不断上升,高级科技人员在科技人员中的比重由1995的37.2%升到2002年的63.3%。从科技活动的投入量来看,即,科研人员的研发活动的投入(人年),高技术产业是制造业的2倍以上。比较R&D活动人员投入与新产品的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新产品销售收入与R&D活动的人员投入成正比,增加研发阶段的人力资本投入,可以较大地提高新产品的销售收入,R&D活动投入增长较快的企业,新产品的销售收入增长也比较快。除个别数据外,这一关系在每一高技术产业都有体现(见表4)。

表3 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经费来源结构(以政府资金为1)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表4 1995-2002年R&D活动投入与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关系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4.企业制度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决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企业高技术发展状况的最主要的因素,不是物质资本的数量和质量,而是与人力资本潜力发挥相关的经济组织结构和文化传统等社会因素与制度安排。检验一种制度安排是否适当的最终标准,在于它是否有利于发挥掌握着人力资本的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影响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中,企业制度是影响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三资”企业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国有企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中的“三资”企业在发展速度与吸引人才方面更显示出优势。1995-2002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中国有企业的增加值增长了2.1倍,“三资”企业增加值则增长了16.4倍。1995年“三资”企业中科技活动人员仅为9359人,国有企业为212361人,到2002年,“三资”企业的科技活动人员增加到48759人,国有企业则下降到123240人。1995-2002年“三资”企业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人数增长了6.8倍,而国有企业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下降了10.5%;此外,国有企业科技人员的劳务费1995-2002年仅增长了99%,“三资”企业则增长了10.47倍,“三资”企业人均劳务费比国有企业高出3000元。

5.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及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

经济学家们早已注意到企业规模对创新的影响,但是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有人认为,公司规模与R&D能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单调正比关系,在大多数行业中它与从事B&D的工作人数成正比,或者同它在行业中的控制作用成反比。有人则认为,公司规模与研究强度之间关系并不密切。有经济学家坚持认为,B&D集中于大公司,但大部分重要发明和创新仍是由小公司完成的。还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小公司与大公司在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不同阶段中,发挥的作用不同。在发明工作初期以及费用少但更具开创性的创新中,小公司可能相对而言占有某些优势,而在发明工作的后期以及改进和成果放大时,大公司则占优势。在发达国家许多私人发明是通过大公司开发和投入市场的。经济学家们上述观点来自于他们的调查对象,中国的企业规模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关系,则需要进行实证分析。

第一,中国高技术企业发展具有大型化的趋势。1995-2002年,高技术企业数量减少了40%,其中小型企业数量减少幅度为48%,而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的数量则分别增长了66.2%和14.3%,其结果是大型企业的比重提高了6.6个百分点,中型企业提高了6.1个百分点,而小型企业则减少了12.7个百分点。

第二,从研究与创新活动的投入来看,中国大型企业的贡献非常突出。大型企业在R&D经费、新产品开发费用的投入以及新产品开发的数量和申请的专利数在高技术产业的比重均占绝对优势,且所占比重逐年上升。2002年,大型企业的R&D经费、新产品开发经费、新产品开发项目、申请专利数均占71%以上。大型企业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第三,从产出来看,大型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占55.3%中型企业占14.3%,小型企业占30.4%,但是,高技术产业的利润却向中小型企业转移。1995-2002年,大型企业的利润增长了2.12倍,中型企业增长了8.55倍,小型企业增长了5.14倍。随着中小型企业所创造利润的增长,大中小企业的利润率差距逐步缩小,中小企业最终超过了大型企业(见表5)。这表明中国大型企业的创新收益正在减少,而中小企业的创新收益却在增加,虽然其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从发展趋势来看,中小型高技术企业有可能随着利润的增长增加科技投入,从而提升在高技术产业中的地位。

表5 企业规模与利润 单位:%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三、我国高技术产业化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分析

由于一些因素对高技术产业化的影响缺乏系统数据或者说仅仅用数据分析并不能全面反映影响因素的不同作用,为了更加深入地分析高技术产业化的影响因素,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主要是中国科学院从事高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少量管理人员,有效问卷25份。

1.影响因素重要性排序

本问卷把高技术产业化的影响因素共分5大类,即制度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市场因素、政策因素。由调查对象按其重要性进行排序,例如,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列为第1位,次重要的列为第2位,依次类推。笔者根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对影响因素重要性进行排序的方法是:第一步是进行横向比较,按得票数的多少对每类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例如,对制度因素重要性排序的统计结果显示,制度因素是第1位重要影响因素的得票率为56%,那么就把制度因素定为第1位影响因素。根据此方法,经济因素为第3位影响因素,市场因素为第4位影响因素,政策因素为第5位影响因素。技术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统计结果比较均匀。把技术因素列为第1位和第4位因素的各占25%,列为第2、第3、第5位影响因素的各占16.67%,其排序需要根据与其他因素的得票数比较后方能确定。因此,排序的第二步是对每类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纵向比较,例如,对排在第1位的影响因素的得票率进行比较,取其数值最高者,如果某一类影响在两个重要性排序上都是得票率最高者,那么取其横向得票数最高的那一个重要性排序。例如,经济因素在第2位和第3位的得票率都是最高的,分别为32%和40%,在这种情况下,取其得票率最高的那一档重要性排序即第3位。第2位的影响因素选其重要性排序次高得票率那一影响因素,或者选择得票率差较小的那一项重要性排序。根据这一方法,笔者得到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如图1。

在对大类影响因素进行排序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对部分大类影响因素所包含的各小类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制度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第1位是国家科技管理制度,以下依次是产权制度,激励制度,企业制度,专利制度,市场制度。市场因素重要性依次排序是市场需求,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人才市场。政策因素重要性依次排序是鼓励创新与技术进步政策,鼓励高技术产业发展政策,科技投入政策,科技人才引进与任用政策。

2.关于加快我国高技术产业化的解决方案调查

本问卷的第二部分是针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些问题设计了多项选择,其统计结果如表6、表7、表8。

四、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高技术产业发展依赖R&D的资金投入与创新活动的人力资本的投入。高技术产业的科技投入具有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必须不断地增加科技投入。我国的高技术企业正逐步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集聚,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所需要的资金与人才具有一定的关系。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发展高技术产业,要采取多种形式,引进资金与人才,与此同时,要注意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制定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与激励机制,使创新型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图1 影响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因素重要性排序

第二,大型企业是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主导力量,发展高技术产业必须要依靠大型企业。但是大型企业的利润率逐渐降低、趋薄的现象值得注意。要完善市场机制,使企业的科技投入能够获得合理的报酬,在充分发挥大型企业主导作用的同时,要注意调动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引导其增加技术投入,保证我国企业创新投入的可持续性。

第三,发展高技术产业必须要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包括国家上层科技管理制度,也包括企业产权制度,以及专利制度、激励制度、市场制度等直接关系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具体法律法规。调查结果显示,国家科技管理制度是影响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第1位制度因素。加快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建设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第四,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为高技术产业发展创造市场环境。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加快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已制定相当数量的政策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但是调查结果显示有相当多的人认为政府支持的力度不够或者需要调整,笔者认为,除了政策支持力度不到位的问题外,还有政策支持方式与方向是否对路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在高技术产业化方面,市场环境建设可能比直接的政策支持会更有效。要利用政府采购、技术标准等手段与措施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创造市场需求,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

第五,高技术产业发展要走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道路。高技术产业直接关系到国家战略性技术及产业的发展,为保持和不断提升我国在一些涉及国家战略及安全的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高技术产业必须在采用多种形式,积极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坚持自主研发。发展高技术产业要充分发展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也要注意传承我国重大科研项目集体攻关的经验,使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全球化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得以快速发展。

表6 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方式与组织选择的调查结果

表7 加快高技术产业化的措施调查结果

表8 促进高技术产业化的政策效果调查结果

标签:;  ;  ;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数据检验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