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该如何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测论文_冯远莉

缺血性脑血管病该如何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测论文_冯远莉

冯远莉

(攀钢西昌医院影像科;四川西昌615000)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逐渐提高,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均在不同程度上发生着改变,另外由于我国人口结构呈老龄化趋势发展,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直线式上升。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中具有起病及病情进展快的特点,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各种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中占80%左右。就当下临床手段而言,尚无有效的医疗手段将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彻底治愈,只能够通过早期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手段干预,控制疾病的发展,但该病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极易复发,早期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着重要意义。临床中常通过脑血管超声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现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变中尤为重要。

1.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概述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中极为常见,发病因素为相应区域脑供血障碍,进而会导致相应组织、神经系统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以运动感觉障碍为主,不同程度的患者会伴有恶心、呕吐,卒倒等症状,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严重威胁。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可引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易被察觉,容易被患者忽视,可由此延误治疗,导致患者预后较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群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以中老年患者居多,若患病会使患者的生理受到影响,同时还能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2.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常用检查方式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可常采用经脑血管造影检查,临床中将该种诊断方式作为诊断脑血管疾病的诊断金标准,但由于该种诊断方法具有一定创伤性,无法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且该种诊断方式对技术以及设备均具有着较高要求,若操作不当,可提血栓性脑卒中的发生率,由此限制了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应用。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早期诊断以及预警脑血管疾病方面,可发挥出重要作用,同时该种诊断方式具有操作简单,无创的特点可反复检查。同时通过超声影像可使医师了解周围相关组织,为临床诊断治疗疾病提供有力依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方法

在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过程中,患者通常采用仰卧位完成检查,在检查前应将软枕垫于患者的肩颈部,能够使患者的颈部尽力伸长,使颈部充分暴露于检查医师的视野中,在检查前需要将耦合剂涂抹于颈部,并使用探头完成相关审查工作。检查过程中主要对患者两侧颈总动脉的主干以及分叉部位进行相关扫查,同时需要对颈内动脉外端进行检查,主要观察其横断面变化情况,针对颈动脉是否存在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判断,若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需要对其进一步进行检测,判断中膜厚度改变程度,颈动脉狭窄程度以及斑块的回声情况。另外,还需要对颈总动脉分叉水平下方1-1.5cm的位置进行颈总动脉内径的测量,通常会选择收缩期最大血流量速度与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进行测量。

临床中将颈动脉中膜厚度超过1.5mm或周围局限性增厚程度高于其他部位50%的现象称为斑块。斑块的分型方式主要为两种,根据斑块的形态分型可分为不规则形态斑块和规则形态板块,按内部回声可将其分为不均匀斑块和匀质斑块。规则形斑块,通常经超声检查表现为向管内突出,以扁平型为主,表面纤维帽完整不规则软斑块,主要表现为表面凹凸不平且不光滑,纤维帽不完整。匀质斑块内部回声较为均匀,斑块内部回声有20%以上不一致,在临床中即可称为不均质斑块。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与颈动脉狭窄斑块以及中膜厚度增厚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随着颈动脉中膜厚度不断增加,会导致斑块的病情进一步加重,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狭窄甚至闭塞,使脑部血流量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降低,若发生斑块脱落现象,会随着血流进入脑部动脉,并引起细小的血管发生阻塞,最终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例如,脑梗塞,临床中采取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着重要意义。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过程中,可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的提供依据,同时健康患者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可及时进行筛查,并观察斑块和内膜增厚现象,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先兆,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均可影响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临床中应给予有效诊断,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应需要进行颅内血管超声检查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联合检查,应对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评价。

论文作者:冯远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5月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  ;  ;  ;  ;  ;  ;  ;  

缺血性脑血管病该如何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测论文_冯远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