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急诊科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急诊科行心肺复苏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50例作为观察组,另5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负性心理缓解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较对照组有着明显的改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急诊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降低复苏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急诊护理;心肺复苏;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2-0253-02
心脏骤停主要指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心跳忽然停止正常收缩及供血功能,导致全身所需要的血液阻断,引起各组织器官发生严重缺血缺氧、代谢障碍等现象,其所致的死亡率在临床上极高。心肺复苏是急诊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重要手段,其成功率对降低疾病致残率和死亡率有重要影响[1]。本文主要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急诊科行心肺复苏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2例,女38例,年龄16~72岁,平均(58±4.7)岁。排除严重肝、肾等器官性疾病。随机选取50例作为观察组,另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安排患者进入重症病房监护,24h 监测生命体征,并给予氧疗等。观察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2-3]:(1)呼吸系统护理。在需要进行插管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将插管固定好,保证气囊内有充足的气体量,根据患者病情不同、身高不同确定插管所需要达到的深度,插管固定后应对密切关注。定期清理鼻腔、口腔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若有急躁状态下的患者,医护人员和绑住其双手,保证气管插管的位置和固定满意,防止插管被强制拔出。(2)循环系统护理。在经过心脏复苏的患者中,仍会有心脏再次骤停的危险,也会存在心律失常的情况,因此需对患者血压、心律、呼吸进行密切监测。若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则需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必要时可采取除颤器。建立静脉通路,可尽早实施中心静脉穿刺,在三腔中置入胶体液、血管活性药物、脱水剂,并注意保持中心静脉导管畅通。(3)中枢神经系统护理。对患者意识、瞳孔变化情况进行仔细监测,在使用呼吸机时p(CO2)的范围应在25~35mmHg,在该范围内可使脑水肿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血压已恢复到正常范围的患者,可将其头部太高10~30°,有助于颅内外静脉引流,预防颅内压过高。(4)恢复神智后护理。在紧急治疗过程中,多数患者内心较为脆弱,遭受病情折磨、经济压力、医院氛围的影响,常伴有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多和患者沟通,建立信任感,耐心回答患者疑问,对患者讲解治疗的必要性,令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知识及治疗方案,并向患者家属宣教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指导家属在如何应对常见突发状况,树立患者及其家属对抗疾病的信心。
1.3 评价指标
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如表2所示。
3.讨论
心搏骤停是急诊危重疾病之一,常由多种因素造成,心跳骤停后严重损害患者的大脑、内脏、躯干及四肢。心肺复苏术的目的在于挽救脑细胞,防止脑细胞缺氧坏死。其治疗效果显著,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急诊急救[4]。研究资料显示,心肺复苏成功后,有效的急诊护理干预对提高复苏后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康复有重要临床意义。在此次研究中,对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缓解程度都对照组有着显著的降低,同时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综上所述,对心肺复苏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急诊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降低复苏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陆淑彬.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4):174-175.
[2]杨兰萍,贾俊格,秦艳平.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影响因素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09):1410-1411.
[3]杜琳琳,张志勇.心肺复苏患者急诊护理的效果及预后[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06):11-13+29.
[4]杨盛兰.循证护理对心源性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应激炎性反应因子及预后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3):3305-3307.
论文作者:李梦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患者论文; 急诊论文; 心肺论文; 并发症论文; 发生率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