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_共产党宣言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_共产党宣言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产党宣言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命运论文,周年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恩格斯于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一篇传播最广、影响最深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从那时到今天,已有150年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和世界无产阶级150年来走了一条曲折的路。这150年的历史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50年时期:第一个50年(1848年——1898年)是宣传时期;第二个50年(1898年——1948年)是革命时期;第三个50年(1948年——1998年)是建设时期。考察马克思主义在每个时期的历史命运,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反思和吸取。

〈一〉

在第一个50年的初期,马克思主义只不过是无数社会主义派别和思潮之一。当时在工人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潮是魏特林的杂拌共产主义、普鲁东的无政府主义、克利盖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和圣西门、欧文、付立叶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等,他们用“正义”、“权利”、“博爱”、“慈善”等空洞口号愚弄工人群众。马克思恩格斯就是在这个时候加入工人组织的。他们运用自己发现的唯物史观帮助工人领袖们改造正义者同盟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为其起草了《共产党宣言》。恩格斯指出:“《宣言》中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由此必然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的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段(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个原理当时使全世界资产阶级感到恐惧,使全世界无产阶级看到了希望和光明。那震响云宵的战斗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从此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行动纲领。

《共产党宣言》问世后,立即受到了1848年欧洲革命的考验。革命实践完全证明了《宣言》的基本原理是唯一科学的真理,而给予五花八门的其他一切社会主义思潮以致命的打击。1871年的巴黎公社起义,再次证明了唯有马克思主义才是工人阶级争取解放的尖锐思想武器。

1871年之后,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欧洲出现了一个和平发展时期。这期间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开来,先前的各种社会主义已奄奄一息;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取得了统治地位。1872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德国社会民主党诞生了,随后建立的各国社会民主党也都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第一个50年的历史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一切谬论终究是经不起实践考验的,只有科学的理论是最有生命力的。尽管五花八门的社会主义学说曾喧嚣一时。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宣言》时虽然只是两个人,然而,他们那种向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宣战的大无畏精神,足以惊天地,泣鬼神。因为《宣言》宣告的是科学真理,从而赢得了工人群众的信仰。

〈二〉

第二个50年是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发动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战争,并取得了伟大胜利,这是一个革命时代。

这个时期初始,欧洲处于和平时期,亚洲酝酿着革命。正是这时,马克思主义营垒发生了第一次分化:以伯恩斯坦和考茨基为代表的第二国际从右边修正《宣言》的基本思想,阉割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实质,逐步演化为护国主义、沙文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以列宁为首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同国际修正主义和国内孟什维克展开了激烈斗争。同时,列宁遵循《宣言》所指出的“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的基本方法论原则,把马克思主义发展为列宁主义。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列宁乘机在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俄国,发动和领导了伟大的十月革命,在世界上建立起第一个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使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这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取得的一次最伟大的胜利。

列宁逝世后,马克思主义营垒发生了第二次大分化,一分为三:西方马克思主义、斯大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最初的代表人物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等原先也都是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比较深入地研究了发达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状况,对资本主义的罪恶作了尖锐批判,同时,他们发现在落后的资本主义俄国产生的列宁主义不适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革命的需要,因此,他们公开反对列宁主义。他们力图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形形色色的现代西方哲学思想,修正和补充《宣言》所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派虽有一些合理因素,但是在根本点上背离了《宣言》所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大方向。因此,它至今只是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有些影响。

斯大林是坚决捍卫列宁主义的,他采用强硬手段巩固了苏维埃政权;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发展经济,使苏联由一个经济十分落后的国家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苏联红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承担了反法西斯战场的主力军的任务,攻克柏林,一举消灭法西斯,为世界和平立下了不朽功勋。遗憾的是斯大林的思维方式具有浓厚的形而上学色彩,他以牺牲生活资料的生产、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也给苏联经济的畸形发展埋下了隐患。

毛泽东坚信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但是他坚决反对把马列主义教条化的“左”倾机会主义,使反对本本主义成为毛泽东思想最鲜明的特色。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在这一伟大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群众在有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大国取得了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的胜利,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取得的又一个历史性胜利。

相比而言,列宁之后真正代表马列主义发展大方向的是毛泽东思想,只有毛泽东思想堪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个真正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第二个50年是一个革命和战争的年代,坚持和发展《宣言》的革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在这个时期的历史命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必须坚持,否则就必然背离马克思主义。同时,马克思主义又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然会丧失生命力。在这个50年里,马克思主义者先反对右的修正主义,后反对“左”的教条主义,才使马克思主义得以坚持和发展。这就告诉我们:开展两条战线的斗争,既反右又反“左”,才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三〉

第三个50年最鲜明特点是和平建设时期,西方资本主义矛盾重重,但总的看是继续生长;东方社会主义有了巨大发展,但也遭受了巨大挫折。这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认真反思的时期。

二战之后西方资本主义继续生长,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冷静反思这一事实,我们发现促成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点:第一,科学技术革命深入开展,相对论、系统论、信息论、挖制论、自组织理论等一大批新科技知识相继问世,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第二,管理更加科学化,特别是国家大力推进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自泰罗科学管理问世后,管理科学在西方有了长足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也总结历史教训,向社会主义国家学习计划管理的方法,一改自由放任主义为国家干予经济,加强宏观管理。其经济效应,就是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第三,国家在经济政策上也有许多重大改革,一方面通过推行福利政策,刺激经济需求和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采取高额累进税减少社会分配差距,缓和阶级矛盾,实践证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改革是有成效的。

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在二战之后曾经蓬勃发展,形成一个庞大的社会主义阵营,但至50年代中期以后接连出现失误,最后导致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资本主义在这些国家复辟,这是社会主义运动有史以来遭受的一次最大挫折。冷静反思这些惨痛的教训,十分必要。首先,这些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充分暴露出来了,又没有适时找到迅速发展经济的有效形式。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虽然有利于消除社会不公,但却不易调动生产者积极性。尽管这些国家也都进行了一些经济改革的探索,但终究是不成功的。其结果是经济发展缓慢,与西欧和日美经济的发展形成明显的反差。其次,这些国家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里政治上过分集中,缺少民主法制,结果走向反面,或爆发群众运动,如罗马尼亚;或在政治改革旗号下推行极端民主化和自由化,从根本上抛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如前苏联。最终的结局是亡党亡国。它们留下的沉痛教训是值得共产党人认真记取的。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和东方社会主义挫折的事实,确实向《宣言》所讲的“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政治结论提出了严重挑战。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但他们高兴得太早了,因为他们并不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当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里宣告“两个必然”的政治结论时,完全是根据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这个最根本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作出的。资本主义经济在二战之后的发展并没有推翻这个规律。它只是证明了当资产阶级改革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资本主义暂时不会灭亡。但是,如果从更深层次上考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的矛盾,即使是资产阶级学者也无法否认狭小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根本无法容纳巨大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发生就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明。至于经济生活中两极分化,以及道德沦丧,人际关系恶化等等,更是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的痼疾。所以,资本主义走向灭亡,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社会主义中国在二战后走过的曲折道路,可以说是对《宣言》中所揭示的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根本规律和“两个必然”的结论最有力的证明。社会主义中国在50年代初中期欣欣向荣,各方面有了长足发展。但后来受到“左”的错误影响,搞过大跃进,失败了,出现了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继之又搞“文化大革命”,导致全国内乱。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改正自己的错误。邓小平就是他们的最杰出的代表。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他的理论精髓就是实事求是,他一改“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两个基本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从而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产生了新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邓小平理论旗帜指导下,中国经过改革开放,现实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比较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此,中国经济出现了稳定高速的增长,市场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社会主义中国在大风大浪中巍然屹立。

马克思主义第三个50年的历史惊心动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在现实中还没有真正解决。第三个50年的历史揭示了这样一些真理:马克思主义不能封闭自身,孤芳自赏,它必须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能一成不变;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是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而不能从本本出发,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就会亡党亡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是笔直的和一帆风顺的,而是一条充满激烈斗争的曲折的道路。世界无产阶级的现实实践活动中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马克思主义随时都可能遇到来自实践的新的挑战。马克思主义者只有勇敢的迎新挑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探索未来,百折不挠,前仆后继,才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期的历史命运。

标签:;  ;  ;  ;  ;  ;  ;  ;  ;  ;  ;  ;  ;  

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_共产党宣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