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电厂热控系统可靠性技术研究论文_陈鸿燊

提高电厂热控系统可靠性技术研究论文_陈鸿燊

(福建晋江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 福建 362251)

摘要:电厂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热控自动化技术在电厂的广泛应用,提高电厂热控系统的可靠性势在必行。本文对影响电厂热控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接着对提高电厂热控系统可靠性的相关技术进行探讨。以优化电厂热控系统,提高可靠性。

关键词:电厂,热控系统,可靠性

随着电力事业和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发电设备日趋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变得日益重要。虽然,无论多么先进的设备,都不可能做到绝对可靠。但对系统在技术上、管理制度上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后,可以极大地提高热控系统的可靠性,从而提高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1 影响电厂热控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因素

1.1 管理模式落后

现在有很多新型技术与设备被应用到了电厂生产中,这样就导致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管理需求,而且发电机组热控系统的管理不到位也影响到了其运行稳定性。就当前大部分电厂热控系统的管理效果来看,基本上都是定期检修与养护,这样虽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保设备的阶段性运行效果,但是如果设备不存在故障,又会造成成本的浪费。如果检修人员的日常检修工作做不到位,不能及时处理存在的故障,就可能会造成设备运行异常。另外,部分电厂在引进新型设备与管理系统时,对其本身了解程度并不高,很有可能会与实际生产脱节,例如部分设备型号不符或者质量低劣等,影响了发电机组运行的安全性。

1.2 保护系统误动

在电厂生产效率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发电机组热控系统的监控范围在不断扩大,功能也在不断完善,一旦在生产过程中热控保护发生误动情况,就很容易影响整个运行机组,出现跳闸问题而不能正常生产。导致电厂机组热控保护系统出现误动情况的原因很多,例如接地系统不合格,电源故障,热控设备异常,电缆异常以及设备安装不当,后期调试、维护和运行管理缺失等,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机组误动。其中,接地系统是影响系统保护误动的主要因素,应将其作为重点来进行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检修工作效率低

电厂生产模式的不断优化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检修人员的实施行为,受电厂生产特征的影响,机组建设与运行系统性比较强,相互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同样对检修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也比较高。检修人员专业能力达不到实际要求,使其不能及时发现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各项检修工作的落实度。想要提高检修效率,就需要工作人员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做好实践工作,并明确检修管理的要点,以此为基础采取相应的措施,争取不断提高电厂机组热控系统的管理效果。

2 提高电厂热控系统可靠性的相关技术

2.1 提高热控仪表的运行稳定性

热控仪表的准确性是电厂维护管理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因此提高热控仪表的运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要求企业配备专职的仪表管理人员,对仪表进行定期的维护,降低操作失误几率,并且总结维修经验,为热控仪表的准确调试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根据电厂的维护需求,还要及时开展不同类型的研讨会,及时通报仪表运行现象,通过研讨确定正确的热控仪表稳定运行措施,控制电厂系统运行中的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2.2 提高热控接地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文章侧重于从技术角度分析如何提高电厂热控系统的可靠性。因此,外界环境对热控系统的干扰就不得不提。其中,接地系统受外界影响的几率较大。因此,要严格控制外界环境对系统的影响,以免其对接地系统的准确性造成影响。一旦出现这一问题,要及时调试或者通过系统的计算确保其数据的准确性。接地系统造成的风机跳匝表现在整套机组启动上,振动信号跳动而造成的保护动作低于振动信号。但就目前电厂的发达程度来说,完全的抗干扰尚无法实现。设计上应侧重于技术的更新。在维护上,接地措施、干扰屏蔽和强弱电分离的方式是主要的技术处理模式。及时检查热控系统所处的环境,对其输入和输出设备进行检查,根据现场需要实施干扰源检查和阻断措施。以实现从根源上提高其抗干扰能力,确保热控系统接地的稳定性。

2.3 优化热控系统的逻辑

热控系统的逻辑控制依托于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和远见性。首先,利用容错逻辑对设备的热控新机组实施检测,从设计上和控制两个方面实施检测。对系统的元器件进的行改进和优化,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容错逻辑能够对系统误动实施有效的控制,确保电厂热控系统的稳定性。其次,对电厂热控系统的连锁信号取样点实施验证,确保系统获得可靠的取样点。在这一问题上,电厂应分派专人,并结合专门的管理措施,对热控系统的定值、硬件和运行逻辑条件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做出最基本的设备稳定性评价,为其稳定性实现提供基础。第三,升级系统,优化热控保护逻辑热控系统升级包括延时时间和变化速率保护的升级。提高坏值信号剔除功能以减少量程,加强其故障的诊断能力。在系统运行中,信号干扰、电阻过热等因素都将对其信号稳定性造成影响,从而演变成系统故障,为此应涉及报警信号,或切除保护连锁信号的坏值。最后,通过专项研究和试验确保热控设备稳定性设计人员应对设备仪表的统计台进行严密的分析,确保其合格率,从根本上降低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关注使用中设备的稳定性,及时处理安全隐患,并且对采购环节和售后环节进行跟踪。校对设备的校验周期,合理选择设备的性能、类型,委派专人管理并提出系统的管理策略。将热控系统的稳定性作为基本依据,实施系统或者设备的革新,提高其自身性能,并且满足发电厂热控系统运行需求。

2.4对热控系统以及设备质量进行科学评价

针对设备的安全所实施的评价、监督或者设备评估等各项工作,评估标准的可操作性以及细化程度等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必须在全面贯彻落实热控系统运行维护规程的前提下,根据安全评价标准,积极收集、参考、借鉴国内相关电力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经验,并对自动化设备运行检修以及管理实践经验、事故案例进行分析与总结,从而制定出一套更加系统、规范、实用、可操作性强的工作制度。新建机组的评价工作必须从设计阶段开始进行,评价的重点必须放在基建热控的安装、调试的质量等方面,尽可能避免由于设计、选型、安装以及调试工作存在问题而给机组的正常平稳运行留下安全隐患。应进一步提高基建移交生产运行机组热控系统的稳定性,从而扭转以往那种机组一旦移交生产,也就是对系统进行改造之日的被动局面。运行机组的评价工作必须从系统的运行、维护、检修到日常管理工作都面面俱到,评价的侧重点应当放在控制逻辑条件的科学性以及完善性、保护信号的合理配置、设计的保护联锁信号定值以及延时时间、机组的安装调试以及维护检修的质量、热控技术的监管力度以及管理水平等各个方面,利用对设备微观波动进行分析,全面掌握设备状态的变化,从而对设备的安全性进行判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隐患。

提高热控系统的可靠性是一个系统工程,客观上涉及热控测量、信号取样、控制设备与逻辑的可靠性,主观上涉及热控系统设计、安装调试、检修运行维护质量和人员的素质,目前所做的工作只是一个起点,将继续深人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努力提高热控系统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吴金宝,赵燕平,穆建波. 热控系统可靠性分析与对策[J]. 山东电力技术,2012,(21)

[2]俞刚,胡伯勇,金冯梁. 基于本质安全的大型火电机组热控设备可靠性管理[J]. 电力技术,2012,(38) .

[3]褚晓锐,李翔. 基于可靠性的微机保护装置现场运行的抗干扰措施探讨[J]. 四川水力发电,2013,(67) .

论文作者:陈鸿燊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5

标签:;  ;  ;  ;  ;  ;  ;  ;  

提高电厂热控系统可靠性技术研究论文_陈鸿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