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目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于适应当前学生的需求,然而小学高年级阶段正是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应该有所革新,才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让阅读成为学生的心之所好,有利于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然而,由于传统的阅读教学存在一些弊端,导致阅读教学的效果低下。那么,如何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优化小学阅读教学,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新课改环境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技巧
在当今教育背景下,中小学教育不断提升对语文学习能力的要求,而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魅力,教师必须重视语文阅读教学,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1.小学生缺乏必要的课外阅读训练。
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不断深入开展,并且取得较好的改革成效,但对于一些学生家长及教师而言,仍然深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小学阅读教学方法仍然以课堂讲解和海量练习为主,对于课外阅读训练缺乏应有的重视,导致小学生阅读训练只能依靠课堂阅读教学,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此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仍然依靠语文教材作为阅读教学素材,阅读教学内容过于单一难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尽可能地扩展阅读训练素材, 才可以真正促进小学阅读教学水平的提升。
2.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可以对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正面的引导,让整个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任务。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忽视了教学目标这一点,根据大纲教材开展统一化教学,而且在选择教材的时候,也没有经过专业地分析与筛选,选择的大纲教材没有体现出差异性,有的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表示跟不上教师的进度,而一些学习比较超前的学生感觉教师所讲的内容太过简单,进而在课堂上失去了学习兴趣,容易开小差。
二、新课改环境中的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优化技巧
1.以学生为本,激发创新意识
无论哪个阶段的教学,都一定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在小学语文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是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创新意识。例如,六年级上册课本上有篇名为《詹天佑》的文章,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詹天佑在困苦的条件下,冲破层层阻碍,修建了京张铁路的故事,表现了詹天佑不畏困难的精神和崇高的爱国精神。当教师讲述这篇课文的时候,如果只是站在讲台讲詹天佑爱国,不畏困难,学生在短时间内往往是不能够感同身受的,无法真正感悟到詹天佑的爱国情怀。因此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采用通过情景剧的方式,让学生自行演绎詹天佑的故事,这样不仅达到阅读教学的任务,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热情,也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充分顺应了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的改革需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实现学生融入阅读角色。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创设不同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扮演阅读的角色,而语文教师要适当引导小学生们,不断推动整个教学情境。在这一过程当中,小学生是阅读的主角,情境创设是为了让小学生更好的融入到教学当中,顺利开展阅读练习活动。
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节课当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让学生阅读文章之前,对作者安徒生进行简短的介绍,以及作者写故事时的背景。让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前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另外,在阅读练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对话的文章,让小学生们分组、分段朗读,这样的阅读方式可以让学生对阅读更加感兴趣。
3.阶梯式教学提高深度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将学生的阅读量作为学生的阅读素养的唯一指标,而是在教学中逐渐设置教学的难度并呈阶梯式提高,从而在教学中不断地发展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阅读直接关系到学生在学习中对于教材的理解和掌握,阅读能力的提升将有利于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框架和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外阅读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为使学生更能适应一些有难度的书籍阅读任务,教师进行一些书籍的导读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例如:在自主阅读课堂开始之前进行相关书籍的介绍视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书籍主要思想的分析和思考,在阅读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书籍中厘清文本的起承转合中的情节拐角,解读所阅读书籍中的重要核心思想。
4.阅读教学中倡导师生交流
阅读教学是在相对私密和主体性的环境中进行的,与此同时,在意识层面,阅读不是一个独立学习活动,相反,它是一个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投入其中的活动。如教师协同,参与、完成读书感想交流过程,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意识,让学生和教师更加淋漓尽致地感觉到所阅读书籍的方方面面的美丽。
倡导师生之间的交流意味着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思考学生所关注的点。比如,在教学《爱的教育》这一作品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不同的人生过程中所拥有的不同心境。这样的阅读教学意在教学之前做好准备,并且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阅读素养。阅读教学师生交流是一个教学双方都进行的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如果遇到了更多的沟通上的障碍,可以尝试从教学的对象心理特点进行分析。
三、结论
总而言之,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不再是肢解文学篇目和填鸭式教学,而是将完整的文本呈现在学生面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投入到阅读当中,感知到阅读的魅力。另外,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薄弱但又十分重要的内容。对此,语文教师必须正确把握阅读教学的本质,发挥语文学科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让学生通过阅读教学学习,关注文本,做到在读中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黄礼源.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6(23).
[2]王亚,骆文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2(1):59-60.
论文作者:李秀莲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学生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能力论文; 小学生论文; 小学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