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初探论文_马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初探论文_马燕

(四川省南部县肖家乡小学校 南部 637300)

古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中华的传统美德,佳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早已深入人心。近些年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华传统美德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在当今社会,知恩图报已离我们已经太遥远,使现在的孩子却丝毫没有“感恩”之心,对父母、老师、他人的关怀无动于衷。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 他人的服务,大自然的赐予……很多人都已觉自然,都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从来都没曾想过去回报。今天,我们的学生浪费粮食,大手大脚花父母亲的血汗钱,对父母的馈赠从不言谢,对朋友的帮助少有道谢,稍有不如意便大发牢骚,总觉得世界欠自己太多,社会太不公平,一不小心就走入两个极端,或者目空一切,或者内向自卑……这许许多多不胜枚举的心理偏差,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思想伸入他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来一次灵魂的洗礼。这难道不令人担忧吗?因此,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迫在眉睫。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1、感恩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感恩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总体理念是情感教育。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感恩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现代教育的新理论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因此,感恩教育是教育四大支柱的综合体现。

2、语文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的可行性。语文教学时时处处无不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世界,离开了学生生活活动和情感活动的语文教学是不可思议的。语文学习又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它需要着眼课文,更需要放眼课外。它所特有的交际功能,使它重视学习,更注重应用,注重课上课下人与人的情感交流。语文学习与生活、与人的情感、与人们生存的需要密切相关。新课程理念和感恩教育都强调教学的人文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并进行感恩教育是最好的方式。 孩子年龄小,外界的影响很容易内化,所以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就要渗透“感恩”的思想,从小就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在师生活动交往中引导学生去反思父母、师长、他人的恩情,让孩子能从小有健康的心态,能善待他人的误解,从容地面对人生旅途中的一切挫折和不幸。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感恩素材。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选文,课文里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恩情,只要我们深入挖掘其感恩因素,就能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着感恩教育。人教版教材一至三年级课文中有着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但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父母的养育之恩,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母亲的呼唤》等;有师长的教诲之恩,如:《萧山杨梅》、《爬山》等;有他人的鼓舞、帮助之恩,如:《平分生命》、《假如》等;有爱护大自然的赐予之恩,如《燕子专列》、《路旁的橡树》、《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施恩,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只要做有心人,完全可以有所作为。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的方法

每一篇课文所蕴涵的感恩内容不同,每一篇课文结合施行感恩教育的方法也各异。我在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中进行感恩教育,从以下方面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角色体验——感恩。在学习课文《平分生命》时,让学生交换角色体验,在赞赏中感受给予的快乐,进行感恩的教育。

2、情感体验——感恩。在教学《鸟儿的侦察报告》时,抓重点句感悟语言文字所蕴涵的那一份保护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震撼和感动,让学生感受对生命的珍重,进行感恩教育。

3、情境体验——感恩。在备课《母亲的呼唤》中抓住重点词句(1)“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带我到公园玩,捉迷藏时母亲的呼唤成为“我”幼年生活中最快乐的记忆。重点理解“总是,慈祥,温暖,温馨”感悟——融融亲情,深刻难忘 。(2)小时候的一天,母亲带“我”到海边玩,母亲担心的找“我”,那次呼唤令“我”一辈子也忘不了。重点理解“急切、近乎绝望、声嘶力竭”。感悟到母亲——担心到心力憔悴 。“憔悴不堪、散乱的头发、喜极而泣的神情” 感悟出——无比关心,深切爱意。(3)“我”小时候听到母亲的呼唤感到“心烦”,但听不到母亲的呼唤又会感到害怕。,来感受妈妈的艰辛,感受母爱的无声、无私、无价,进行感恩教育。

语文教师应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成为一名“文化使者”。在教学中,教材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将不是生命与符号的相遇,更不是生命与逻辑的相遇,而是通过文字,通过课堂,生命与生命的相遇。教师应以文为本,以人为本,引导学生知恩、感恩,在与文本的心灵碰撞中体验人之为人的一切:感念生命之珍重、感念自然之恩、感念父母之恩、感念良师益友之恩。

(三)、指导在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中接受感恩教育

对于学生缺失感恩现象,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俊有着自己的看法。他分析说,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长久的恩宠下,感恩的情感也随之变得麻木。因此要让学生明晓“在自己一生中得到的东西,都要学会感恩”,同时,感恩和爱的教育应该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顾俊还强调说,感恩教育切忌简单地强加给学生,最好的办法是使学生认识到感恩不是一种义务而是一种享受,一种让心灵获得满足的享受。 孩子出生后,父母们总是习惯于默默地付出,习惯于这种“暗地里的爱”,不要求孩子给予任何的回报和感激,反而还一直骄傲地认为这是浓浓的亲情,这是中国父母的美德,其实这正是我国“感恩教育”的缺失。或许会成为我们教育孩子的最大遗憾。不让儿女知道自己挣钱的艰辛,儿女怎会懂得珍惜?怎会懂得对自己的父母心存感激?就此现状,我及时开展了“感恩教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的是让孩子能从身边的人和事学会感激,还让学生不但要亲身去尝试,而且还要把它记录到本上写感恩笔录,这样学生就能从小事做起,学着去做感恩的事。

每逢周末假日活动后给学生布置一项“孝心作业”,要求学生会烧做简单的一两样菜或一两件家务劳动,并利用双休日为家长尽一份孝心。其实这样的感恩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学会思索。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收获最大的就是知道了父母要他们学习的原因,也让他们仔细去体会父母的艰辛,让他们学会了感恩、施恩、报恩。

总之,感恩教育势在必行又可行。感恩教育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长期渗透,也是我们语文老师努力的一个方向。在以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感恩教育的好方法,力争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

论文作者:马燕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1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4/5

标签:;  ;  ;  ;  ;  ;  ;  ;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初探论文_马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