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施工现场;管理措施
引言
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首先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重视,先进、合理的施工技术不仅能有效保证工程质量,还能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部分企业过度重视经济效益,从而忽略了施工现场的管控,施工现场变得混乱,这不仅影响到正常的施工,并且威胁到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施工企业要吸取以往教训,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把控,从而提高管理水平。
1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筑施工前期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所涉及的工程量比较大,有些建筑工程施工的环境比较恶劣,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会存在不确定的因素。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前期阶段,需要完成很多准备工作,比如地形的勘探、施工环境的考察、图纸设计以及图纸审查等,其中某一个环节中出现纰漏,就会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建筑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非常重要。但是,目前部分施工单位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存在很多遗留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地质勘查不全面、施工图纸审核不详细、施工计划制定不科学,以及施工材料的采购以及质量检查不具体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施工的正常进行,如果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不充足就会在施工环节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1.2施工材料不达标
施工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终工程的质量,所以,加强对施工材料的检查是不可或缺的,在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之前就必须经过相关人员的检查,判断其质量是否符合工程标准。但是,部分施工人员因利益驱使,放松了对施工材料质量的要求,这不仅造成了工程的质量问题,还严重影响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1.3缺乏优秀的创新技术人才
要想企业更好地发展,必须有对企业有作用的人才。人才是现在最有潜力的资源,只有大量的创新技术人才涌入,企业才能更好地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不断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建筑工程的企业中创新人才缺少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比如,根据一些调查结果显示,某某市a建筑工程企业的创新技术人才现状是什么呢?该企业现有员工120名,科技创新人员23名,管理人员25名,工程施工人员72名。在对其资料进行调查后发现,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只有六名员工,占比仅为5%。
2建筑工程技术
2.1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根据我国在地理和地质上的多样化特点,建筑施工现场应采取多种施工处理技术,根据地基承载力的标准,选择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是十分必要的。在选择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过程中,要考虑到地基承载力的可变性特征,整个过程应该对地基进行必要处理,以免地基承载力不够而出现安全风险。目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主要有挤压法与置换法可供选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钢筋施工技术
使用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方式,能够增强建筑的防震效果,更坚固,使用钢筋施工技术能够满足这一需要,建筑的主体主要由钢筋混凝土构成,钢筋混凝土能够使得建筑的坚固性更好,建筑的承受能力也在提高,对建筑的组织结构起到了支撑的作用,建筑的整体性能增加,建筑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现在的建筑中普遍使用的就是钢筋混凝土,它的优势已经体现了出来。
2.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对于实际的现场施工来说,在进行施工过程之中,首先要接触到的就是大体积的混凝土,这种大体积混凝土常常由于内外温度差的原因,在整体的施工过程中上出现裂缝现象。因此,在施工过程之中,必须要对建筑工程的主体进行持续性的施工,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完整性。在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及时对整体的混凝土进行搅拌,完善混凝土材料的组成配比工作,严格控制搅拌的时间,其中对于额外需要添加剂的混凝土,也要保证添加剂的含量误差控制在5%之内,这样可以避免大体积混凝土出现问题造成施工影响。在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浇筑时,可以利用前面分层浇筑的柱的技术进一步将各种技术进行分离来完善现场的施工水平。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有一个表面性的温度护养薄膜,能够对混凝土的结构温差进行控制,进而保证混凝土与外界的温度差小于20℃。
3施工现场管理措施
3.1确保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质量
施工现场涉及人、物、设备、环境、部门等多重因素。建筑施工单位必须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力度,建立完整的高效组织管理体系,确保施工的安全性,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责任到人、分工协作和目标明确的工作状态。如果组织管理体系较为完善,施工现场作业的每个环节都能够做到井然有序。在保障施工现场管理有效性的同时,还要做好科学统筹、经济效益和标准化流程等工作,以提升工程的经济效益为中心,提高施工效果,以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保证施工的安全平稳实施,以科学统筹的领导意识组织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
3.2优化施工技术水平
管理人员在对施工技术进行管理时,应当加强管理意识,对每一个工程环节都认真对待,在设计施工图纸时,管理人员要确保图纸达到工程标准,并反复检查图纸,避免图纸出现问题延长施工进度。一旦进入到施工阶段,施工现场中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也要通过管理人员的检查,确定工程所使用的技术设备能够顺利运行。除此之外,有关部门应当参与到工程的监督中,通过限制施工单位的不合法操作来提高工程的质量,并且政府介入能进一步加强对工程的管理力度,避免出现烂尾工程。大多数施工单位因追求一时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发展,所以施工单位应提供给施工技术方面大量的经济支持,学习国内外优秀的施工技术,以此来保障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企业高层也应重视施工技术,更多得了解先进的施工技术给工程带来的影响,新技术不仅能提高施工效率,在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上也能做到最低,因此,施工单位应完善施工技术,以此提高施工质量。
3.3建筑工程在施工之前的技术管理
建筑工程在施工之前的技术管理主要表现在施工设计以及材料采购两个方面。首先,在施工设计上,设计人员一定要综合考察施工现场的环境以及地形地貌等,分析、讨论施工方案,设计人员应该积极与施工单位进行交流沟通,尽可能将施工细节展现在图纸中,设计人员还应该提供多种设计方案与其他部门进行综合考虑以及研究,确定出最佳方案。其次,施工设计图纸的审核工作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最好能够借助3D技术等对设计的内容进行模拟与展示,分析设计中的不足,不断改进与完善,直至设计图纸能够符合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工程管理在整个工程项目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建筑工程施工作为整个项目工程之中最消耗成本的一个工作,已经决定着其重要性。但是由于工程的施工现场内容比较为复杂,比较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的制约,因此,必须要对整个工程施工的现场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促进整体的工程质量的提高,保证现阶段的工程建设的稳定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科学技术创新,2010(4):198.
[2]张海滨,杨治波.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策略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5(11):43-44.
论文作者: 张伟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5卷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3
标签:施工现场论文; 建筑论文; 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工程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5卷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