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论文_李振连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论文_李振连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沙岗镇中心小学 广西北海 536100

摘要:新课改趋势下,德育教育逐渐成为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这也对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工作要求。本次报告提出了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三种方法,通过建立德育课堂、深入研究课文以及组织课堂活动,对小学生展开多角度的德育渗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语文课堂;课文内容

小学作为学生培养道德品质、形成思想意识的黄金时期,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非常重要。以语文学科为例,在教材内容方面蕴含了大量的德育因素,每篇文章都存在真假、美丑、善恶的矛盾点,是德育教育的最佳途径。基于此,语文教师必须积极、主动的把德育教育相关内容与教学活动相串联,不断的探索和改进德育渗透途径,从而高质量完成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以及德育教育等任务。

1.建立德育课堂,引导学生认知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小学生通常有着思想发育不健全、认知幼稚等特点,如果想要在思想、情感等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必须以生动形象的教学场景作为依托。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文有着部分内容,会让小学生产生难以理解的心理,语文教师想要帮助小学生更加准确、快速的了解文章情节与情景,在无形之中获得德育方面的教育,就必须及时调整教学模式。通过引起小学生的情感共鸣,确保语文教学活动与德育教育的高度融合。处于信息发现的时代,语文教师必须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为小学生创造出德育情景,完成高效的学习。通过多媒体动画、音频、图片等形式把晦涩难懂的知识简单化、具象化,促使小学生出现身在情景的感受,切身体会文章内容和意境,才能总结出课文蕴含的道理,受到最深刻、适合的德育知识,为其今后的成长夯实基础。比如:《左公柳》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借助于多媒体播放沙漠的视频,为学生讲解从甘肃武威到玉门关,数千里关山路,没有春风,没有绿色,映入我们视线的只有一片黄沙。随着视频的播放,学生看到戈壁上傲然挺立着一棵柳树,树冠宛如帷幄、柳枝刚劲有力,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提出思考问题:“同学们知道这棵柳树叫什么名字吗?(左公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要求学生认真的阅读文章内容,体会左宗棠主动请缨的原因。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的条件上,教师带领学生品读文段,感受将士们视死如归的品质。播放轻音乐,组织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文的第9-12自然段,并且谈一谈你从这段文字里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我感受到那是一个令人神伤的夜晚。教师:为什么会神伤?学生:因为我很心疼左宗棠,他是个坚韧刚毅的老人。教师:从哪里看出他的刚毅坚韧呢?学生:因为他面临着这种困境依旧不放弃。教师适当的补充:朝廷没有给他一兵一卒,他带领的都是湖南老家的子弟兵。朝廷也没有给过他一粒粮草,都是他想尽办法,不惜去高息贷款。可是,左宗棠的队伍虽然面临着那么大的困难,仍然信心百倍的出发了。通过文章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枕,而我们也应该学习左宗棠的坚毅勇敢。通过多媒体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模式的德育情景,实现了语文教学和德育内容的有机融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深入研究课文,寻找德育含义

小学语文的课本内容相当丰富,并且文章形式多种多样,涵盖了爱国主义、民族豪情、尊师重道以及诚实守信等德育内容。身为语文教师,第一项任务就是仔细的研究课本内容,筛选出同德育内容相关联的信息,客观分析小学生认知现状与心理状态,真正意义上实现学习文化知识与德育教育的全面吸收。比如:《范仲淹的故事》课文教学,教师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合作阅读课文内容,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不会读的生字可以借助学习工具或小组内解决。总结课文讲了范仲淹的那几个小故事?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段落?用小标题概括事件。在学生完成上述学习任务后,教师再次提出探究问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出自范仲淹的哪篇文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范仲淹的什么思想?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这句话的意思是应该把民族、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为祖国的命运、前途排忧解难,为人们的幸福流血流汗,将国家民族的振兴当做个人责任。学生总结归纳:范仲淹为实现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和政治抱负,在少年时期就刻苦读书。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也应该学习范仲淹从小立下远大志向,刻苦求学的精神。

3.组织课堂活动,丰富德育渠道

处于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应该尊重、理解学生个性,多多观察班级内小学生的爱好、特长,对于多数以上小学生喜欢的方式,积极组织多种课外活动,使得小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受德育教育的魅力,学会在活动过程中总结德育知识。比如:《出色的老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班级学生分成人数均等的学习小组,各小组成员默读课文,寻找文章的重点段落,标记“我的情感变化”的相关句子。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情景再现,分别演绎自己找到的重点句子:(1)可是,这块手表却在一次晚餐时丢了,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多么伤心,就像丢了自己的魂魄一般;(2)我高兴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连忙对这位拾金不昧的黑大哥表示谢意;(3)我一看,马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这不就是那位拾金不昧的黑大哥吗?;(4)老人的话让我幡然醒悟,这时我才意识到黑大哥的确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通过情景再现,引导学生紧抓关键词句,梳理“我”的情感变化线,从而理解黑大哥是一位出色的老师,更加深刻的感受到黑大哥拾金不昧、爱护环境的公德之心,完成学生的德语渗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其途径更是多种多样,相较于思想品德教育而言,德育教育蕴含在语文文章的字里行间。怎样进行更好的德育教育,关键在于语文教师怎样发现、挖掘以及利用,只有深刻掌握文章的核心教育点、各环节内容,才可以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通过课文中特征明显的艺术形象、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小学生,从而完成德育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青. 教书育人, 润物无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 考试周刊, 2018(15):72-72.

[2]苏海峰. 润“德”细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做法和体会[J].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8(1):122-122.

[3]李浩. 以文载德 润物无声——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2019(1):11-13.

论文作者:李振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论文_李振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