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戏剧理论的古典文学--读陈建柱戏剧集_戏剧论文

现代戏剧理论的古典文学--读陈建柱戏剧集_戏剧论文

现代戏剧理论的经典文献——读《陈瘦竹戏剧论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戏剧论文,论集论文,文献论文,理论论文,经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话剧已有90余年历史,产生了许多著名剧作家与经典名剧,但话剧理论研究一向不受重视。陈瘦竹是从40年代至80年代惟一坚持现代戏剧理论研究的学者,在他逝世9 年后出版的《陈瘦竹戏剧论集》会集了陈瘦竹半个世纪戏剧理论研究的精粹。

陈瘦竹原是三四十年代乡土小说家,他的《奈何天》与长篇小说《春雷》以对江南乡村生活与人物的出色刻画而受到文坛称誉。偶然的机会,他受当时国立剧专校长余上沅的邀请到这所戏剧学校任教,又接替曹禺(教务长)的戏剧理论课,从此开始了话剧理论研究。陈瘦竹有很深的英文功底,他在武汉大学英文系师从陈源(西滢)学习英国小说、戏剧、翻译,陈源独特的启发式教学使陈瘦竹打下了扎实的英文功底。他阅读了许多西方戏剧理论著作。他在戏剧学校广泛了解了编、导、表与舞美多方面戏剧的综合知识。40年代,我国话剧理论尚处于初创期,陈瘦竹就开始介绍西方戏剧理论与流派;五六十年代,陈瘦竹以颇具特色的中国现代剧作家论,开拓了以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相结合研究中国现代话剧的新路;80年代,陈瘦竹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悲剧、喜剧、戏剧本体、外国戏剧的鸿篇巨论,在我国戏剧美学中遥遥领先。陈瘦竹在生命的最后10年中出版了3部著作,发表了100多万字的论文,那时他已是八十高龄,双眼视力均为0.01。

陈瘦竹的戏剧研究理论视野开阔,他熟谙中外戏剧创作、戏剧理论历史,他具有敏锐的人生与艺术感受。他有机地吸收欧洲传统戏剧理论、现代戏剧美学与中国古典戏剧艺术,融合古今中外,坚持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相结合,形成了一个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指导思想的、开放的现实主义戏剧理论体系。

陈瘦竹对悲剧、喜剧研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悲剧论、喜剧论、戏剧本体论也成为他的理论体系的主体。尤其是在80年代,他接连发表了《当代欧美悲剧理论述评》、《论悲剧精神》、《悲剧往何处去》、《喜剧简论》、《论喜剧中的幽默与讽刺》、《欧美喜剧理论述评》、《精神分析学派喜剧理论》等一系列内涵深厚的鸿篇巨论,为我国现代悲、喜剧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推崇崇高悲壮的悲剧精神,揭示了悲剧在当代的新变化,他深入地剖析了喜剧的多种表现形态(滑稽、讽刺、幽默、反讽),阐发讽刺与幽默的内涵与美学功能,以提高喜剧创作的美学品格。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视力障碍,阅读了大量的英文原著,对20世纪西方现代戏剧、悲剧、喜剧的多元发展与最新态势进行了具有历史深度的提炼与推介,上下千年纵横捭阖,尽收眼底。这些文章以异常丰富的理论信息和广阔的知识构架,令学界同仁叹为观止,如今已成为我国现代戏剧理论的经典文献。

陈瘦竹的戏剧本体论思想是继承了亚里斯多德以来欧洲传统的摹仿说,以现代观念给予开放性阐释。他的现实主义的戏剧本体论思想以稳健深刻又具开放视野著称。在五六十年代我国现代戏剧理论相当匮乏的情况下,陈瘦竹介绍了许多欧洲古典戏剧理论。80年代美学界、戏剧界新派林立,浮躁之风时有涌动,陈瘦竹一方面撰写许多长论,提供了关于西方戏剧思想的第一手珍贵资料,另一方面强调坚持尊重戏剧艺术规律与切合本土文化。那时,西方荒诞戏剧、现代主义新潮戏剧在我国剧坛似有独领风骚之势,易卜生式的写实主义戏剧观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派表导演体系被新潮之士大肆挞伐,嗤之以鼻,整个戏剧界惟“新”是趋,对此陈瘦竹明确地提出异议。他有坚持艺术真理的勇气而不随潮流而动,不去推波助澜,他反驳高行健提倡的现代戏剧应无情节、无冲突、无人物的观点,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不随流俗。那时,他那不迎合潮流的学术主张,有时令人觉得他太固执,但是即使是他的反对者,也不能不佩服陈瘦竹对西方现代戏剧理论的熟谙,而那些盲目追逐西方戏剧新潮的人其实对西方戏剧仅是一知半解甚至道听途说。陈瘦竹论及西方荒诞派戏剧在我国的影响,他提醒,以“反戏剧”面目出现的荒诞戏剧能否在中国博得广大戏剧观众的掌声,还需历史来证明。受时代文化思潮、民族生存状态与传统审美习惯影响,中国当代戏剧应该有别于西方当代戏剧,也不应拒绝借鉴现代戏剧艺术手法。他呼唤中国剧作家不要闭门造车,也不应一味迎合现状,应该写出雅俗共赏、具有思想深度与精神震撼力的作品,应该创造出我国戏剧的民族风格。戏剧发展的现状,证实了陈瘦竹10年前的论断。

陈瘦竹独具特色的现代剧作家论,是他建构现代戏剧学的重要部分。他阐发了郭沫若、田汉、曹禺、老舍、丁西林、夏衍等现代剧作家的艺术成就。中国现代话剧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已经使话剧这一外来艺术形式在中国本土成熟。陈瘦竹的剧作家专论,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有力地阐述了中国话剧的成功创造,揭示了郭沫若、田汉、曹禺等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陈瘦竹的现代剧作家论在中国现代戏剧史、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中具有开拓性意义。他坚持以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相结合来审视中国现代戏剧家,这使他的这些专论学术视点高,文化视野开阔,气势宏大。他研究剧作家总是具有历史感,具有整体观念,揭示其前后联系与发展变化。他在50年代与80年代对郭沫若、田汉、曹禺都先后发表了多篇专论,有心的读者若将其置于一体阅读,会发现其前后的贯通与变化。当然,也是陈瘦竹治学的变化。陈瘦竹在后期研究中总是将中国剧作家置于世界戏剧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分析其所接受的中外戏剧传统的影响,他揭示了郭沫若历史悲剧所受歌德、席勒历史剧的影响,分析田汉与唯美主义戏剧、易卜生象征主义戏剧的关系,他指出丁西林主要受英国“境遇喜剧”等剧作影响,他剖析了曹禺创作与奥尼尔、契诃夫创作的关系,这些分析都是论据丰富,分析细致。陈瘦竹的艺术敏感使他分析戏剧总是从艺术角度切入,鞭辟入里。

中国话剧研究历来是个薄弱环节,陈瘦竹的这些现代剧作家专论,在50年代与80年代都具有开拓性意义。他的研究开拓了中国现代戏剧史研究中以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相结合研究剧作家的新路。他还将关于戏剧的一系列艺术技巧分析,糅合进剧作家专论中,如关于戏剧冲突、戏剧性、戏剧结构、戏剧语言、潜台词、贯穿动作和悲剧、喜剧、悲喜剧的艺术分析成为他的剧作家专论的特色。他熟知戏剧特征,坚持从戏剧特性来研究戏剧而不是像通常的文学研究者以研究小说的方法来研究戏剧,以至于将供舞台演出的戏剧“解读”成小说一样的普通文学读本。陈瘦竹的剧作家专论,语言流畅雅丽,气势宏大。五六十年代他在南京大学开设现代戏剧研究课,授课时出口成章,若记录下来就是很好的文章。他在课堂上讲授田汉戏剧,不久,他研究田汉的专著《论田汉的戏剧创作》就在上海出版。他在课堂上分析《雷雨》、《日出》的结构,不久,他与沈蔚德合作的论文《〈雷雨〉和〈日出〉的结构艺术》就在当年《文学评论》发表。他有自己的分析剧本的经验,他认为剧本是“说话的、走动的、立体的文学”。他从这一特点出发,提出阅读、分析剧本的3个过程:竖起来读、拆开来读、合拢来读。这确是经验之谈。他的成功,是来自这样一丝不苟的、尊重艺术规律的劳动,这同今日有些论者只需将“文本”粗粗一读就大加发挥的做法,是很不同的。陈瘦竹这些功力深厚、见解深刻、富有艺术分析与历史感的现代剧作家专论,成为当时中国现代剧作家研究的典范之作。活跃在今日现代戏剧研究界的中青年学者,都曾从陈瘦竹的现代剧作家专论中汲取营养,学习到话剧研究的学理与治学方法。

尽管陈瘦竹因为田汉研究而在十年浩劫中受尽折磨,他那些构建中国现代戏剧学的几十万字的资料被毁失一空;尽管陈瘦竹因“文革”中被造反派重拳击倒在桌角,胸肋间留下暗疾,一直未愈,使他构建中国现代戏剧学的工作未能如愿完成,但是他坚持半个世纪的戏剧理论研究已经推动了中国现代戏剧学的发展,他的戏剧理论文集在今日出版,为当代戏剧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成为20世纪中国现代戏剧理论的经典文献。

(《陈瘦竹戏剧论集》,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标签:;  ;  ;  ;  ;  ;  

现代戏剧理论的古典文学--读陈建柱戏剧集_戏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