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分析论文_倪平敏

(江苏省中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3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主体。分为A组和B组,每组65例;A组给予鼻内窥镜下鼻窦窦口开放+鼻腔真菌清理术治疗,B组给予口服药物治疗。结果:治疗后,A组与B组的VAS评分及鼻内镜检查计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的总病程时间和复发率明显小于B组(P<0.05)。结论:运用鼻内窥镜手术扩大鼻窦窦口,开放引流通道,彻底清除鼻腔真菌团块,是目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鼻内窥镜手术;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7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5-0080-02

真菌性鼻窦炎作为临床鼻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特异性感染性病症,主要分为非侵袭性与侵袭性两大类[1]。近年来,急慢性鼻窦炎患者因临床全身及局部抗生素、激素的应用,导致该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故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诊断技术的提高,以及鼻内窥镜等微创手术的广泛应用,手术治疗该疾病为临床医生所推崇。本文旨在分析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现将详细报道叙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本院在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的13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每组65例患者。A组中,男37例,女28例;年龄21~84岁间,平均51.24±0.53岁;病史4个月~5年,平均2.34±0.54年;B组中,男33例,女32例;年龄23~86岁间,平均53.17±0.44岁;病史3个月~5年,平均2.01±0.27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A组行鼻内窥镜下鼻窦窦口开放+真菌团块清理手术治疗;给予患者行全身麻醉,术中见患者鼻腔中鼻甲气化、鼻中隔偏曲、中鼻道息肉、钩突肥大等局部病变,给予相应的手术处理。依据患者的具体病变范围行相应的鼻窦窦口开放,需注意的是必须完全扩大引流不畅的鼻窦窦口;上颌窦窦口开放半径约为1.0cm左右,再利用钳夹、吸引器与窦腔冲洗等方式对鼻窦窦腔脓性分泌物和真菌团块进行彻底清除,并将上述物质送检。手术中,较易发生病变的窦腔黏膜水肿充血现象较为严重,此种状况下不可切除。术后,治疗上予以抗生素静滴3天行感染治疗;于术后第4天,可使用温热的生理盐水灌洗鼻腔,再使用布地奈德鼻喷剂喷鼻外用减轻局部水肿;术后3~6月内,应告知患者需定期换药和复查,以便处理术腔粘连、肉芽、痂皮及水肿组织等,保持鼻腔鼻窦的引流通畅。

B组给予伊曲康唑+泼尼松片口服治疗;伊曲康唑服用方法为:每次2粒,每日服用1次;泼尼松片服用方法为:第1,2,3天,每次口服20mg,每日2次;后可根据患者病情适当减量,每日应维持在10mg,分早晚两次口服。1个疗程为7d,连续服用3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鼻科学组推荐的疗效评定方法[2]: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属于主观评价(0~10分),鼻内镜检查计分(Lund--Kennedy)为客观评价,包括息肉、黏膜水肿、鼻腔分泌物、鼻腔粘连、结痂,两侧分别计分(0~20分)[3]。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1.0处理,两组的VAS与鼻内镜检查计分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复发率用(%)表示,经χ2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分析两组的VAS与鼻内镜检查计分

治疗后,A组与B组的VAS评分为4.21±0.37分、5.71±0.46分,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与B组的鼻内镜检查计分为1.84±0.72分、3.51±0.81分,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对比总病程和复发率

A组的总治疗病程时间和复发率明显小于B组(P<0.05),见表1。

3.讨论

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有:全身因素,若患者伴有糖尿病、艾滋病或是重症感染等疾病,则会出现免疫力低下情况,使病原微生物较轻易的入侵到人体内,进而引发真菌性鼻窦炎。临床中多采用鼻内窥镜手术进行治疗,其具有视野开阔、病灶清理彻底、手术时间短、创伤较小等优点,能够最大程度的保留鼻窦原有的生理功能[4]。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其预后影响因素较多,主要有:(1)术中鼻内窥镜下是否充分开放鼻窦窦口,是否应用30°或是70°内窥镜进行窦腔内观察,避免真菌团块的残留,影响治疗效果及术后复发率。(2)术后定期换药;术后术腔需进行生理性盐水反复冲洗,排出鼻腔潴留分泌物,减轻术后局部感染。(3)告知患者避免抽烟、饮酒、过食辛辣刺激,此饮食习惯易引起血管的水肿,导致鼻腔局部组织的红肿。

综上所述:利用鼻内窥镜手术充分开放鼻窦窦口,保持永久性窦口引流,及彻底清除鼻腔局部真菌团块,是提高本病临床有效率的较好的治疗方式,缩短其临床治疗时间,降低复发率。

【参考文献】

[1]赵亮,谢洪,白云波等.鼻内镜下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35例[J].中国内镜杂志,2012,18(3):311-314.

[2]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年,昆明)[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48(2):92-94.

[3]汪东,方平.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49(3):405-407.

[4]蔡丽,杨莉萍,何丽等.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4,6(18):2815-2816.

论文作者:倪平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9月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6

标签:;  ;  ;  ;  ;  ;  ;  ;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分析论文_倪平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