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并网的仿真研究论文_肖振国

发电机并网的仿真研究论文_肖振国

肖振国

佛山市朗特电机有限公司 528313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作为二次能源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了适应不断扩大的电网负荷需求,发电机并网现象在业界也十分常见。在这过程中如何确保空载的发电机能够安全稳定的并入电网,对电力企业的技术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文章中,笔者简要说明了发电机并网的理想条件以及影响因素;同时以具体的仿真软件为例论述了在项目并网中的具体做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发电机并网;滑差;仿真研究

引言

发电机并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处理好发电机与电网电压、频率等参数,在实际操作中极容易出现差错。而仿真技术则是将其转化为模型,并以数据、图像的形式进行可视化转换。如此一来,能够给并网的实际操作提供有效指导,从而确定并网的实际与各项参数的控制方法。这种仿真的方法能够更好的控制发电机并网的风险,不仅使设备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而且也保障了技术人员的安全。

一、发电机并网的理想条件

发电机在并网前通常空转,只存在电压而没有电流。在进行并网时回路内则会出现电流,若在这个过程中两者的电压不一致则可能给电网运行造成安全隐患。比如在励磁绕阻中就必须先进行短接,以确保施工能够正常有序的开展。若没有进行短路处理,在回路中就会存在高压而释放出极大的冲击电流。因此,在发电机并网时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其一,发电机与电网相序一致。技术人员在进行并网过程中,应该确保电网的相序与发电机运转方向相同。并且将线路按照一一对应的方式连接,使发电机与电网形成正常的回路。其二,发电机电压与电网电压一致。在以往的并网过程中,电网电压偏低造成的送出无功现象并不少见。其三,协调发电机与电网的频率。发电机的频率主要是机械运转决定的,在并网后直接影响着电流的产生。技术人员应该确保两者频率的差值在合理范围以内,才能真正的满足电网的生产需求。

二、影响并网滑差的因素

(一)相位差的影响

滑差即并网时发电机与电网之间的频率的差额,并且由两个余弦波调制组成。在低频部分,包络线的走向与滑差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利用仿真软件制图呈现可以看出,滑差的曲线基本与前者保持相似。这就意味着当发电机与电网的频率一致时,包络线在坐标中应该取值为零。根据这一原理,技术人员可以在包络线经过零点时闭合开关,从而避免电流冲击对设备的损害。相反,当余弦波的取值为π时,两者相位差也将达到最大值。在这个点进行并网所造成的电力冲击也十分明显,不利于施工的开展。因此,技术人员可以利用专业的软件来进行项为之的选取。比如将发电机与电网的相位差的参数采集录入到软件中,通过图像生成来分析包络线过零的条件,从而选取并网的恰当时机。

(二)频率差的影响

同理,在分析过程中可以首先假设频率差取值为零。那么根据调制波的成像来看,发电机与电网的滑差始终为零。这意味着两者的运行电压一致,在低频波部分可以安全并网,而不会造成电流冲击。而若是发电机与电网的频率不相等,那么调制波的高频部分就始终未两条平行先。根据基本的数学原理可知,在平行状态下两条包络线不存在交点。也就意味着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会产生强力电流,只能通过控制两者差值来降低影响。通常而言,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电机与电网大多存在一定的频差。通过仿真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得出,包络线在坐标内的多次过零点且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规律。频率差会直接影响到包络线的平缓程度,随之改变零点附近的周期长短。因此,技术人员在项目并网中应该首先带入具体数值进行测算,并准确的规划出频率差最佳的取值范围。

(三)电压差的影响

发电机与电网存在电压差的情况并不多见,但也往往给施工造成一定的阻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笔者将频率差一定而压差分别为10V、20V的数据带入仿真软件中,从结果来看包络线与坐标轴无交点。故而在施工过程中,若闭合开关则一定会产生电流冲击。不过从包络线的走向也不难得出,随着周期性的运转包络线上取得的相位差也存在上下浮动。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就应该根据相位差的变化趋势,在取值最小时进行合闸。这样一来虽然也不能避免电流的产生,但已经能够将电流的大小控制在最小范围。相反若两条包络线的相位差最大时,并网产生的电流最大,对施工安全的威胁也更大。

三、仿真模型建立与分析

(一)并网模型建立的过程

目前市面上的仿真软件种类较多,但是功能和便捷程度上的表现参差不齐。因此,笔者建议技术人员在模型建立过程中使用Matlab,其内置算法和功能更贴合电网实际。首先,技术人员在软件的主菜单内新建一个mdl文件,并且将所采集的发电机、电网参数导入。在完成数据导入后,软件能够初步进行模型的建立。此时技术人员再讲调节器与调速器导入,将发电机参数与设备输入端口同步。其次,在软件中实现YgY接线。这种设置方式能够直接得出发电机与电网的参数差,从而方便数据的计算控制。最后,在mdl文件中再加入一个电源图形界面。技术人员可以将抽象的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包络线,从而达到仿真模型建立的目的。同时根据项目施工的要求,将部分元器件的电力参数导出,从而给并网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并网模型的主要内容

上文也曾提到过,发电机并网同时受到电压、频率以及相位差的影响,因此在仿真模型建立中也必须完善相关参数。首先,技术人员在软件中要建立发电机的运行模型。一般来说可以用无解方程组来表达设备的电力参数,然后同步到发电机模型中。这个过程可以忽略磁链变量以及阻尼影响下电流的变化,以便更好的反映出包络线的变化周期。其次,在软件内建立变压器模型。技术人员根据现场设备的型号在软件中调入对应的变压器,同时完善线路模型。如此一来,软件模型中能够直观的反映出线路的各项参数,给技术人员决策制定提供指导。最后,还需要在软件中建立系统模型。笔者建议,技术人员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采用三项对称系统。在这种模型下,发电机设备受到阻抗的影响较小,因此电压值也更加稳定。

(三)对仿真数据进行分析

由于发电机并网施工的工况环境各有不同,因此在仿真模型建立的时候也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技术人员应该先利用软件对设备实施潮流分析,并完善设定好各项运行参数。比如发电机的节点设置、机械运转的频率以及并网前的电压值。然后在软件中输入电网的各项电力参数,从而得出模型结果。根据模型以及包络线成像结果可以分析出,当发电机与电网的频率差越小越有利于施工的开展。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包络线上所示的时间周期来确定合闸实际,从而迅速拉入发电机与电网的同步运转,避免冲击电流对设备寿命的伤害。而频率差在5%以上时,并网合闸一定会产生冲击电流。技术人员在这种工况下,就必须选取误差值小的时间点合闸,避免发电机设备的振荡。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电网的输送电负荷也日益加大。在发电机并网施工中,为了解决冲击电流的问题,技术人员应该对各项参数进行合理优化调整。笔者建议利用Matlab软件,将电压器、线路以及系统模型完善,并通过具体电力参数将其转化为可视化模型。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给业界发电机并网施工提供一些启发借鉴,不断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祥东,艾超,娄霄翔.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冲击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2,24(09):2012-2018.

[2]徐湘楚,朱凌,郭本峰.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逆变电源控制策略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5,52(02):80-84.

[3]彭亮.影响发电机组并网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分析[J].电子设计工程,2017,25(15):85-89.

论文作者:肖振国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  ;  ;  ;  ;  ;  ;  ;  

发电机并网的仿真研究论文_肖振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