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地方财经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创新模式研究论文_相甍甍 王丽敏 马雪君 贾微微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财经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创新模式研究论文_相甍甍 王丽敏 马雪君 贾微微

【摘 要】 "双一流"建设对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地方财经高校面临着把握"双一流"建设契机、促进一流学科建设的机遇与挑战。本文研究分析了"双一流"背景下地方财经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方财经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创新模式。旨在为"双一流"背景下各地方财经高校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双一流;地方财经高校;学科建设;模式

【基金项目】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研究项目(CJDY2018007);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研究项目(JGJX2017B15);吉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财经高校新工科协同育人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科研重点课题,项目编号JGJX2017B15

中图分类号: G6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08-060-02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高等教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世界各国都将发展高等教育、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作为推进本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重要举措。2010 年 7 月,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了要在 21 世纪建设一批世界知名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并指出必须要靠一流学科的建设来推动一流大学的发展[1]。2016 年教育部下发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双一流"建设通知,"双一流"建设成为了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新目标和新方向。在全国高校纷纷开展"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地方财经高校如何在国家"双一流"战略的指引下,结合自身学科特色及优势,通过一流学科建设,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学科建设模式,努力进入一流学科的行列是当前地方财经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双一流"背景下地方财经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双一流"建设是国家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在高等教育领域提出的旨在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又一重要战略举措。与"211工程"、"985工程"相比,双一流建设明确提出以学科或学科群为基础的世界一流建设路径,更加突出对高等教育支持的学科导向[2]。因此,"双一流"背景下,一流学科建设是地方财经高校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

首先,有利于提高地方财经高校的科研水平。长期以来,一些地方财经高校的科研水平相对较低,一流学科建设能够将地方财经高校的优势资源配置到重点发展的特色学科上,激发高校教师主动开展科研活动以争取更多资源配置的动力,有利于促进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和良性科研环境的形成。

其次,有利于强化科研队伍建设。地方财经高校在优秀人才储备和学术梯队建设上相对薄弱。通过一流学科建设,地方财经高校可以明确自身特色学科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现有资源,选拔和引进一批学科方向带头人,加强对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强化科研队伍建设,从根本上解决科研队伍建设问题。

第三,有利于优化提升课程建设水平。现实中,一些地方财经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着与科研脱钩、滞后于社会发展需求、缺乏创新性、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等问题。通过一流学科建设,能够促进地方财经高校加快教师队伍的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共同提升,使新的科研成果能够快速反映到课堂教学中,促进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丰富。

三、地方财经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

与教育部部属财经高校相比,地方财经高校在学科建设外部环境上,存在着财政支持力度不够、教育资源配置较少、可享受的政策待遇偏低等诸多客观问题,但也存在着发展思路不清晰、办学理念不先进、管理不科学等诸多内部问题。从地方财经高校内部来看,一流学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科建设管理机制不健全

学科建设是一项涉及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工作,需要通过推行管理制度来实现各部门工作的有序、流畅衔接。地方财经高校普遍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的现状,影响了学科的发展。同时,在制度实施方面,还存在着执行力度欠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领导对制度重视程度不够,在管理中仍存在着靠行政权力或经验实施管理的现象;二是制度的实施缺乏有效的监督,对学科建设相关制度的实施没有科学的评估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使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二)学科方向需要进一步凝练

特色优势学科对于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建成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学科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具备特色就具备了竞争力[ ]。地方财经高校的现有学科方向往往具有地域性特点,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方教育经费投入水平的不平衡等原因,造成一些地方财经高校学科发展方向存在着不合理、与国际国内最前沿的趋势和方向脱节等问题。同时,现有的传统优势学科没有发展成为学科点或学科群,无法对该方向的发展构建合力优势。

(三)学科缺少高水平领军人才

一些地方财经高校在课题方面,特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高级别课题数量相对较少,发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的SCI、SSCI和CSSCI检索论文数量不多。这一方面是由财经类高校的财经学科性质导致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长期缺少高水平的学科领军人才。领军人才匮乏的现状,是由人才培养、选拔机制方面的缺陷造成的。学科管理机制的不健全、科研投入少等因素,没有为领军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

(四)教学、科研平台建设亟待加强

地方财经高校拥有的科研平台数量相对较少,平台的科研项目和获奖级别不高。一些地方财经高校现有的科研平台无法满足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实际需求,校内科研资源整合与共享力度不够,使得科研人员无法进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研究,直接影响了学校高质量成果的产出和高水平人才的培养。

四、"双一流"背景下地方财经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创新模式

"双一流"建设是一项工程,但对于绝大多数地方高校来说也是一种价值导向,能够引导地方高校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财经高校应当以内涵发展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结合自身学科特色与发展实际,从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平台建设和国际交流五个方面构建"五位一体"的学科建设模式。

(一)加强学科科研创新能力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完善教学体系,深化"双创"人才培养,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4]。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搭建校内、校外联动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实现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信息化时代的许多创新都是在学科边缘地带和跨专业的交叉点上产生的[5],在学校内部建立协同创新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开展跨学科跨院系的学科研究,并通过搭建跨学科教育资源平台,给科研人员提供不同学科的研究视野和综合知识结构。

(二)加强人才整合力度,加快高水平科研队伍建设

建设一流学科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成一支高水平的学科团队[6]。地方财经高校要把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及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放在学科建设的首要位置,建立和完善引进、选拔、培养和考核领军人才的科学指标,通过建立激励、考核和评价机制,来吸引和汇集更多的优秀人才,同时也要着力培养校内具有强大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为他们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条件,通过不断优化学科队伍结构,促进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凝练学科发展方向,构建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学科方向是学科建设的灵魂,具有战略性和导向性[7]。地方财经高校学科发展方向凝练要符合学科研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有结构科学、合理的人才队伍和学科梯队,要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和科研发展前景。通过在全校凝练一批有良好前景、高水平的学科方向,围绕这些方向开展学科基地建设,形成重点学科基地带动其他学科发展的模式。在凝练学科发展方向上,还要注重各学科之间的结合,优化整合传统的学科知识,鼓励传统学科与相关应用学科相结合,为新的学科增长点提前做好谋划。

(四)改革管理机制,为学科发展搭建稳固平台

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地方财经高校要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原有的学科专业发展路径,改革现有学科建设管理机制。推行灵活高效的学科建设管理运行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学科建设相关的规章制度,推动学科建设高效、有序运行;设立主抓全校学科建设工作的专门部门,明确职责,通过及时、精确的信息沟通,实现信息共享和配合高效;完善学科专业绩效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形成学科建设管理的良性循环;加大科研平台基础建设投入,提高和改善已有学科科研平台的软硬件条件,为学科创新人才培养形成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科研氛围。

(五)深化国际交流,提升学科建设国际化水平

高等教育和学科建设要紧跟国际化教育的发展步伐,借鉴先进的学科建设和发展理念,实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8]。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一方面吸取国际化的先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另一方面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外语沟通交流能力。同时还能促进科研人员的交流,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对提高高校科研成果产出水平具有促进作用。

地方财经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需要构建内外交互、多层联结、动态演化、共生共享的学科生态系统[2],既需要资金、平台、人才以及项目、信息、空间等高校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资源投入[9],还需要高校拥有内在自我协调与平衡机制。从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平台建设和国际交流五个方面构建"五位一体"的学科建设模式,能够促进地方财经高校资源聚合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内部协调能力、学科进化能力的综合提高,有利于地方财经高校形成学科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双一流"建设目标的达成,不能仅依靠各级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更需要高校主动意识和自觉精神的发挥及高校各类主体的参与共治[10]。"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财经高校必须把学科建设放在学校发展的首要位置,通过提前谋划、合理规划、科学管理,不断提升学科建设和发展能力。地方财经高校应积极迎合"双一流"战略对高校学科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结合自身学科基础、特色及优势,加快推进学科建设管理机制改革,抓住一流学科建设的契机,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学科建设模式,努力争取进入一流学科的行列,为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区域高等教育水平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EB/OL].(2010-07-29)[2018-10-3]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 徐贤春,朱嘉赞,吴伟.一流学科生态系统的概念框架与评价模型--基于浙江大学的实证研究[J].江苏高教,2018(09):16-20.

[3] 安林静. "双一流"视域下一流学科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2018.

[4] 章熙春.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 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8(11):15-16.

[5] 谢辉祥,赵志钦,甘国龙.从全国一级学科评估审视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学科竞争力[J].中国高教研究,2018(09):7-13+19.

[6] 钟海. 地方省属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探析[J]. 黑河学刊, 2016 (5): 30-32.

[7] 姚建平.关于学科方向凝练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14,13(12):85+101.

[8] 刘坤, 任红革, 孙义权. 高等教育与学科建设国际化

的应对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 (6): 223-224.

[9] 熊磊.大学学科生态系统及其建设策略研究[D].武汉:中南 民族大学,2011:18-23.

[10] 闫丽雯,周海涛.激发"双一流"建设的新动能[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Z1):9-13+29.

论文作者:相甍甍 王丽敏 马雪君 贾微微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  ;  ;  ;  ;  ;  ;  ;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财经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创新模式研究论文_相甍甍 王丽敏 马雪君 贾微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