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全期护理降低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的效果分析论文_姚雪

姚雪贵州省湄潭县人民医院 贵州遵义 564100

【摘 要】目的:探究手术全期护理是否能有效的降低四肢骨折手术患者临床治疗中压疮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3 年4 月~2015 年2 月间,在我院接受四肢骨折手术的患者的共114 例,随机将114 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7 人。结果:观察组中四肢骨折手术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为7.02%(4 例),低于对照组的17.54%(10 例),且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即P<0.05)。结论:手术全期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四肢骨折手术患者的压疮发生率。

【关键词】手术全期护理;四肢骨折手术;压疮发生率【中图分类号】R7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193-01

对我院的四肢骨折患者临床病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高能量的撞击是患者四肢骨折发病的最主要原因,而压疮作为四肢骨折的并发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也时有发生[1]。因此,为了降低四肢骨折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的压疮发生率,我院开展了本次的临床护理试验。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4 月~2015 年2 月间,在我院进行四肢骨折手术的患者共114 例,通过随机抽号的方式,将114 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57 人。

对其中一组患者通过常规的手段进行护理,称之为对照组。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34 例,女性患者23 例,57 例四肢骨折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0.86±4.73)岁,平均体重为(60.28±2.44)kg。

另一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手术全期护理,称之为观察组。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33 例,女性患者24 例,57 例四肢骨折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12±4.25)岁,平均体重为(60.72±2.31)kg。

通过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护理模式下四肢骨折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以及平均体重差异数据进行处理,可以确定差异数据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通过常规手段对患者进行护理,即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遇突发情况,及时对患者病情进行处理,并在另一方面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压疮感染以及深静脉血栓病发的预防[2]。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手术全期护理。手术全期护理分为术前护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护理三大类。术前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并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在手术中期,对患者的治疗体位进行干预,并对患者的受压部位进行定期的药物治疗;术后则是通过对患者的受压部位进行严密观测,有效抑制压疮的发生。

1.3 评价指标四肢骨折患者的压疮评判标准分为Ⅰ期、Ⅱ期、Ⅲ期以及Ⅳ期。

当骨折患者患处仅有块状或是片状的红斑时,可判定为压疮Ⅰ期。

当骨折患者患处真皮、表皮有受损,且患处皮肤有浅表层的溃疡迹象,但基底层呈粉红色,无组织坏死症状时,判定为压疮Ⅱ期。

当骨折患者患处真皮、表皮组织受损,且基底层有溃疡、组织坏死现象,判定为压疮Ⅲ期。

当骨折患者患处在Ⅲ期基础上,皮下组织、肌肉组织严重受损,且伴有不同程度的骨骼损伤时,判定为压疮Ⅳ期[3]。

统计两组护理模式下患者的压疮发生例数,并分别计算出压疮发生率。当压疮发生率越低时,护理效果越显著。

1.4 数据处理文中差异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 进行处理,组间计数资料以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当P<0.05 时,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观察组中四肢骨折手术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仅为7.02%(4 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54%(10 例),通过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差异数据进行处理,可以确定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即P<0.05)。两组护理模式下四肢骨折手术患者的各项压疮发生数据对比,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模式下四肢骨折手术患者的各项压疮发生数据对比

3.讨论通过对我院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统计,可以发现,四肢骨折患者在我院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四肢骨折患者在临床表现为四肢疼痛以及肿胀,在一方面会影响患者肢体部位的血流灌注以及微循环,在另一方面还会在治疗过程中延缓患者手术创口以及骨折部位的愈合,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压疮的发生概率[4]。

常规手段下的四肢骨折手术患者的护理,仅侧重于患者的整个手术治疗过程,缺乏与患者进行交流,且术后的预后护理效果也相对较差,因此并不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

在常规护理手段的基础上,加用手术全期护理,则将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模式整个的串联起来,能有效的在各个阶段对患者的压疮情况进行处理。

(1)术前护理。在开展四肢骨折手术前,需对患者提前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消除负性情绪,建立治愈信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手术还需通过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提前诊断,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2)术中护理。医务人员在手术治疗护理的交接过程中,需及时共享患者信息,避免造成护理事故。护理过程中四肢骨折患者所使用的体位垫需柔软、轻便,并定期进行清洗更换,降低压疮的发生概率。治疗过程中,保证患者的患处交错分开,并对患者的受压部位规范进行凡士林的涂抹。

(3)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不仅需对患者的疗效反应以及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在医务人员的巡回护理过程中,还需针对患者的患处受压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对压疮发生率较高的患者加强关注程度,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手段。

综上所述,在常规手术的护理基础上,加用手术全期护理,能够有效的对四肢骨折手术患者的压疮发病率进行抑制,并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1]吴荣娣.四肢骨折的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4,14(33):7529-7529,7530.[2]姜岚.手术全期护理降低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的效果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06(5):188-189,190.[3]杜红霞,蒋小利,肖奎等.在四肢骨折病人中联合运用预防压疮措施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1,25(3):239-240.[4]赵珍.四肢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25-26.

论文作者:姚雪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0

标签:;  ;  ;  ;  ;  ;  ;  ;  

手术全期护理降低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的效果分析论文_姚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