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牛利民,张召坤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牛利民,张召坤

(河北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51)

【摘 要】路面是位于路基顶部,用各种材料或混合料分层铺筑的供车辆行驶的一种层状结构物。它的性能直接影响到行车的安全、速度、舒适性和运输成本。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生产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大家探讨,希望对城市道路的发展进步有所帮助。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控制措施;病害防治;质量检验;安全管理

一、沥青路面的结构层

沥青路面结构层可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组成。

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轮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反复作用,以及大气变化等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层。面层应具备较高的力学强度、稳定性、耐磨性和不透水性。

基层是起主要承重作用的层次,设置在面层之下,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与面层一起将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传布到底基层、垫层、土基。基层材料的强度指标有较高的要求。

底基层是起次要承重作用的层次,设置在基层之下与面层、基层一起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底基层材料的强度指标要求比基层略低。

垫层是设置在底基层与土基之间的结构层。设置垫层的目的有排水、隔水、防冻、防污等。

二、沥青路面面层施工技术

1.施工准备

①按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的频率认真做好各种原材料的试验工作。

②通过对条件大体相当的路面的调查研究,结合以往施工实践经验,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步骤做好配合比设计。

③在验收合格的基层上恢复中线,底面层施工时在边线外侧0.3~0.5m处每隔5~10m订边桩,进行水平测量,拉好基准线,画好边线。

④对下承层进行清扫,于底面层施工前两天在基层上浇洒透层油,之后在中、底面层上喷洒粘层油。未按规定洒布透层、粘层和铺筑下封层时,不得铺筑沥青面层。

⑤试验路段的铺筑,目的是收集数据以指导下一步施工。确定施工工艺、松铺系数、压实遍数、人员组织、机械配备(合理的机械类型、数量及组合方式),并检查压实度、平整度、沥青含量、矿料级配、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各项技术指标、全面检查材料及施工质量等。

2.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①各种集料分类堆放,每个料源均应进行试验,按要求的配合比进行配料。优先采用骨架密实型级配的集料。

②设置沥青混凝土拌和站。拌和站的选址应根据本合同段的主要构造物分布、运输、通水电条件等特点综合确定。标定后方可投入生产,使用过程中应不定期进行复检,确保计量准确。

③对混合料温度的控制,主要包括出料温度、到场温度、摊铺温度、碾压温度等。在混合料生产过程中一定要严控温度。

④出厂的混合料须拌和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粗细料离析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应予废弃。并应采取措施及时调整。

3.混合料的摊铺

3.1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其行走速度应与拌和站的产量、混合料的种类和摊铺厚度相匹配,一般控制在2~3m/min。在摊铺过程中不准随意变换速度,尽量避免中途停顿。当发现混合料出现明显的离析、波浪、裂缝、拖痕时,应分析原因予以消除。

3.2摊铺温度应根据气温和风速变化及下卧层表面温度的摊铺厚度来进行调节,普通沥青混合料施工应根据沥青粘温曲线确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正常施工时,摊铺温度控制在不低于110~130℃,不超过165℃,在摊铺过程中随时检查并做好记录。

3.3采用双机或三机梯进式施工时,相邻两机的间距控制在10~20m。两幅应有5~10cm的搭接宽度。在摊铺过程中随时检查高程及摊铺厚度,并及时通知操作手,注意平整度控制,保持最佳松铺系数在1.15~1.30。

4.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检验

①沥青混合料的矿料质量及矿料级配应符合设计与施工规范的要求。

②严格控制各种矿料和沥青用量、各种材料和沥青混合料的加热温度,沥青材料及混合料的各项指标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

③基层必须碾压密实,表面干燥清洁无浮土,其平整度和路拱度应符合要求。

④摊铺时应严格控制摊铺厚度和平整度,避免离析,注意控制摊铺、碾压的温度,碾压至要求的密实度为宜。

三、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沥青混凝土路面不平整的防治

1.1预防措施

①在摊铺机找平装置使用前,应仔细设置和调整,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根据实铺效果随时进行调整。

②现场应设专人指挥运输车辆,以保证摊铺机均匀连续作业,摊铺机不在中途停顿,不得随意改变行驶速度。

③路面各个结构层的平整度应严格控制,严格工序间的交验制度。

④针对混合料中沥青的性能特点,确定压路机的机型及重量,并确定出施工的初次碾压温度,合理选择碾压速度,严禁在未成型的路面表层急刹车及快速起步,并选择合理的振频、振幅。

⑤在摊铺机前安排专人清除掉在“滑靴”前的混合料和摊铺机履带下的混合料。

⑥做好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接缝施工。为改进构造物伸缩缝与沥青路面衔接部位的牢固及平顺,先摊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再做构造物伸缩缝。

1.2治理措施

①在摊铺层表面有个别超尺寸颗粒,被熨平板带动而在层面划出不规则的小沟,在其后形成小坑洞。

处理方法:人工及时用适量的细骨料沥青混合料填补,并及时碾压整平。

②摊铺机后局部一片或一条较宽的带内沥青混合料中的大碎石被压碎。

处理方法:人工及时把被压碎的碎石混合料铲除,选用合适的沥青混合料补齐整平。

③表面层混合料有离析现象(大料集中)

处理方法:人工及时补撒适量的细骨料沥青混合料。(粗颗粒过于集中需要补料时,应使用过筛的细料均匀填缝)。

2.沥青混凝土路面接缝病害的防治

2.1预防措施

2.1.1横向接缝

①尽量要采用平接缝。将已摊铺的路面尽头边缘在冷却但尚未结硬时,锯成垂直面,并与纵向边缘成直角,或趁未冷透时用凿岩机或人工垂直刨除端部层厚不足的部分。采用斜接缝时注意搭接长度,一般为0.4~0.8m。

②预热软化已压实部分的路面,加强新旧混合料的粘结,

③摊铺机起步速度要慢并调整好预留高度,摊铺结束后立即碾压,压路机先横向碾压(从先铺路面上跨缝开始,逐渐移向新铺面层),再纵向碾压成为一体,碾压速度不宜过快。同进也要注意碾压温度要符合要求。

2.1.2纵向接缝

①尽量采用梯队作业的热接缝。冷接缝时宜加设挡板或用切刀切齐,也可在混合料尚未冷却前用镐刨除边缘留下毛槎。铺另半幅前必须将缝边缘清扫干净,并涂洒少量粘层沥青。

②将已摊铺混合料留10~20cm暂不碾压,作为后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待后摊铺部分完成后一起碾压。热接缝应以1/2轮宽进行跨缝碾压;冷接缝应先在已压实路上行走,只压新铺层10~15cm宽,随后每次将压实轮向新铺面移动10~15cm宽。

③碾压完成后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用钢轮压路机处理棱角。

2.2治理措施

接缝处理不好最容易产生的缺陷是接缝处下凹或凸起,以及由于接缝处压实度不够和结合强度不足而引起的裂纹甚至松散现象。施工时碾压过程中应不断以3m直尺测量接缝处各个方向的平整程度,并配以人工细料找平,确保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对于横向接缝,摊铺层施工结束后用3m直尺检查端部平整度,不符合要求者应趁混合料尚未冷却时立即处理,以摊铺层面直尺脱离点为界限,用切割机切缝挖除。此时注意清理干净后在端部涂粘层沥青。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尤学兵.《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中国水运,2008.3

[3]山西.《谈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及质量控制管理》.山西建筑,2010.5

[4]《市政公用工程》,《公路工程》,《市政道路工程》-第三篇路面工程与施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4

论文作者:牛利民,张召坤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10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8

标签:;  ;  ;  ;  ;  ;  ;  ;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牛利民,张召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