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梯维护保养与安全运行的思考论文_曾荣强

关于电梯维护保养与安全运行的思考论文_曾荣强

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511447

摘要:为实现电梯的安全、稳定运行,维护保养工作愈发重要。首先阐述了电梯维护保养的必要性,然后对其维保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效措施。

关键词:电梯;维护保养;安全质量

0 前 言

随着社会发展、高层建筑的增多,电梯作为一种重要的垂直交通工具,已广泛地进入了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在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电梯能否正常安全运行,除了电梯的制造与安装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外,电梯在运行期间的日常维修与保养好坏也是至关重要。因此,加强电梯设备的预防维修及长期保养,减少故障和停梯时间,使电梯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是一项经常性的、十分重要的工作。只有电梯的使用单位和维修保养单位共同按照国家的现行规范做好电梯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特别是共同遵守最近颁布的国务院令第 373 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才能减少和避免发生电梯事故。

1 电梯维护保养的意义及内涵

电梯保养单位如果对日常保养工作不落实或工作不仔细,电梯就不能正常的运行,故障率升高,使用不当甚至还会带来人身伤害。一些电梯使用单位对电梯的运行管理粗放,重使用,轻管理,维修不规范,维修工技术素质和技能偏低,不遵守电梯维修安全规范,加之业主安全意识淡薄,维修资金不到位,不按国家有关规定维修保养(国家规定,电梯的维修保养单位必须得到电梯生产企业的委托代理),以及不按规定实行年检等,以致存在较多电梯运行事故隐患。据有关资料介绍因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违章操作,违章作业,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百亿元,人员伤亡达到惊人的数字。

维护与保养,就是对使用中的电梯进行经常性的监视和检查,一旦发现可能出现故障时,在尚未发生之前就进行修理与保养。注重了这个问题,电梯才能不出毛病或少出毛病。

电梯的预防维修应是以预防为主,对电梯进行经常性的检查、润滑、调整、测试等工作,及时地使电梯的不正常状态得以改正。实行预防维修有利于设备维修计划的安排,提前预备出备件、工具以便做好人力安排集中检修。电梯的预防维修是维修工作的基础,维护工作搞得好,可以延长电梯的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延迟大修修理周期。

2 电梯维护保养中的不足之处

2. 1 维护保养意识薄弱

电梯安装好后,使用单位便认为可以安全使用,缺乏维护意识。使用单位没有按照国家规定标准与维保单位签订相关合同,也就没有设定专门的维护管理人员。由于电梯使用者较多,在频繁使用中难免会有些不正当操作,使电梯出现很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都未能及时解决。有些使用单位虽然安排有维保人员,但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使用了一段时间没发生故障,以后也不会发生,因此,维保人员只是按时填写维保记录,而实际并未按时对电梯进行维护保养。

2. 2 维保人员素质问题

维保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梯的安全运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电梯行业经济效益并不好,许多技术人员都相继跳槽,导致安排的维保人员缺乏专业技能,比如对电梯认识不足、不熟悉维保事项要求等。维保人员需要有足够的电工知识、机械知识,并持证上岗,但此方面显然不足。维保经验也很重要,不少维保人员虽熟悉理论,但实践经验匮乏,不能很好地处理一些突发事故。此外,随着电梯使用数量的增加,需要更多的维保人员,但维保公司人才不足,往往分配一个人负责多处维修。在超负荷的工作环境下,维保人员可能会敷衍工作,比如更换电子元件时出现与国家标准不符等情况。

2. 3 维保市场现状混乱

电梯维护保养需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但随着电梯行业的壮大,维保公司数量增多,但实力和质量却呈现出良莠不齐的局面。某些公司自身力量薄弱,为贪图利益,便挂靠到一些力量雄厚的大公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维保质量体系不健全,难以满足维保要求,导致最终的维保效果较差,严重影响了电梯的安全运行。

2. 4 维保制度难以落实

电梯维护保养意义重大,为此,国家制定了专门的管理条例,比如每 15 d 至少要清洁一次电梯,并检查其有无异常,然后加以调整。但由于维保单位缺乏监督,再加上使用单位维保意识不足,使相关制度、条例很难具体落实。维保人员到现场维修,只对明显的故障进行处理,缺乏全面检查,未分析潜在的安全隐患,或者维护周期过长,与要求不符。部分维保单位救援不及时,没有设立 24 h 值班电话,致使听到报警后不能第一时间赶至现场,加上应急预案不足,延误了救援时机。

3. 加强电梯维修保养与管理的措施

3. 1 建立电梯维修保养和管理制度

为确保电梯正常的安全运行,预防故障的发生,必须建立电梯维修保养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完善可行的电梯维修与保养管理制度,是保证电梯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这些制度主要有:电梯维修人员岗位责任制;电梯维修、保养交接班制度;电梯日常维修保养制度;电梯维修人员安全操作规程等。电梯维修人员必须严格履行岗位责任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值班人员要将电梯运行情况、设备发生的故障及处理过程详细填写在交接班记录本上,使接班的维修人员清楚目前电梯的运行情况。电梯维修人员必须持有劳动行政部门核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并定期参加复审。

3. 2 加强电梯监督管理工作

我国电梯监督管理实行的是生产许可制度,对那些符合国家生产要求的企业授予生产许可证。尽管我国实行的是生产许可制度,但有些地方的企业不接受国家级的生产许可证,只接受地方发放的安全认可证,这种现象应坚决制止。对那些无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应加大管理和查处,尤其是对那些生产劣质电梯和翻新电梯的企业应取消其生产许可证。对那些符合生产标准的企业应要求其在产品质量和性能上提出更高的标准,确保电梯的生产符合国家质检标准,减少事故的发生。使用单位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细责任分配。相关技术及管理人员要密切协同,各尽其职。有条件的使用单位应进行模拟电梯事故发生,以此解决凸显的问题。

3. 3 加强安全意识,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电梯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是保证安全运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综合素质决定了电梯的管理水平。一个合格的电梯维修保养人员首要的就是端正的工作态度以及高度的责任心,应能掌握电梯基本的机械构造及电气工作原理及其修理技能,以及电梯的安装工艺;对于电梯相关性能以及维护方式熟悉;熟悉并严格执行电梯维护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当电梯发生相关故障时,能第一时间把握故障的原因,并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来修正故障,能迅速、准确地判断并排除故障,缩短停梯时间使电梯迅速投入正常工作。

3.4使用单位要建立严格管理和防范制度

首先,使用单位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细责任分配。相关技术及管理人员要密切协同,各尽其职。有条件的使用单位应进行模拟电梯事故发生,以此解决凸显的问题。其次,聘用技术人员时,要求持先关证件上网,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强化检修人员专业素质,严把技术人员质量关。最后,要建立健全事故发生应急预案,对已经发生的重大事故进行及时营救,有效定位围困人员并保障人员安全,在最短的时间内争取最少的人身安全损失。

3. 5 加强日常对电梯巡检保养工作

建立健全完善可行的电梯维修与保养管理制度,是保证电梯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这些制度主要有:电梯维修人员岗位责任制;电梯维修、保养交接班制度;电梯日常维修保养制度;电梯维修人员安全操作规程等。电梯维修人员必须持有劳动行政部门核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并定期参加复审。当一部电梯交付使用后,如何对电梯进行管理达到正常、安全、可靠运行就成为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为此要加强日常对电梯巡检保养工作

4 总结

电梯作为一种重要的楼宇承运工具,日趋显示其重要性,如何进一步促进电梯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必须要切实落实好电梯维保制度。一是明确电梯使用单位、维保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做到权责分明;二是维系好电梯维保市场秩序,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三是监督管理到位,进一步促成电梯维保制度尽快步入规范化的轨道上来;四是完善和创新机制,进一步促进电梯维保制度有效可靠地执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国际电梯展览会再创辉煌[J].中国电梯.北京:2012,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549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Z].2009.

[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TSG T7001-2009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S].北京:新华出版社出版,2009.

[4]福建省人民政府令第115号.福建省电梯安全管理办法[Z].2011.

[5]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251号.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试行)[Z].2003.

论文作者:曾荣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0

标签:;  ;  ;  ;  ;  ;  ;  ;  

关于电梯维护保养与安全运行的思考论文_曾荣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