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在民族管弦乐团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吴林原

唢呐在民族管弦乐团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吴林原

广东民族乐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唢呐最初是由波斯传入中国的,凭借极为丰富的演奏技法和音乐表现力,成为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之一。本文主要阐述了唢呐如何应用于民族管弦乐团和曲目的协奏中,分析了唢呐在民族管弦乐团中音色的优势和缺陷,希望读者对唢呐有更深一步的认知,以推动我国唢呐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唢呐;民族管弦乐团;应用

近现代民族管弦乐团逐渐兴起,唢呐作为极具特色的独奏乐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逐渐被观众、音乐理论家、作曲家们青睐。为了适应民族管弦乐队的需要,我国器乐改革家对传统唢呐乐器加以改良,发展创新出了加键唢呐,以适应乐队整体音域的发展。下文就唢呐在民族管弦乐团中的应用展开详细分析。

1唢呐及民族管弦乐团概述

唢呐是中国一件历史悠久古老的民族乐器,在民间的婚丧嫁娶、祭祀仪式、鼓乐班以及陕北地区秧歌会中都有运用,也常用作于戏曲伴奏中。它的音色高亢嘹亮、婉转凄凉,既能演奏欢快热烈的场面,也能演奏悲伤凄凉的情景,表现力极为丰富。唢呐的分类众多,随着民族管弦乐团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唢呐在原有的基础上被改良为不同音域的各种加键唢呐,乐器种类的丰富演变使唢呐逐渐成为民族管弦乐团中特色型的声部之一,唢呐声部在民族管弦乐团中也越来越占据着更加重要的地位。

民族管弦乐团是进入20世纪以后才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以中国民族乐器为基底,参考交响乐团编制而渐渐建立起来。其实早在商周年代,我国就已经有了自己民族乐队的最早形式,只不过那时的民乐队只有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两个组别,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加入其他组别及各种其他乐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乐队组合形式。一直到建国初期,经过老一辈艺术家的归纳整理,民乐团在乐器方面也增加了不少,几乎涵盖了所有常见的民族乐器,形成了现在的民族管弦乐团。民族管弦乐团分为四大声部:拉弦乐声部、弹拨乐声部、吹管乐声部、打击乐声部。弦乐主要乐器是高胡、二胡、中胡和大提琴、低音提琴。弹拨乐主要有:琵琶、中阮、大阮、柳琴、扬琴、古筝、竖琴。吹管乐主要有:唢呐、笙、竹笛、管子。打击乐主要分民族打击乐:大鼓、小堂鼓、大小锣镲、排鼓、云锣等和西洋打击乐:定音鼓、军镲、吊镲、大军鼓、小军鼓。西洋打击乐里还有键盘打击乐,如:钢片琴、颤音琴、马林巴琴、木琴等等。

2传统唢呐在民族管弦乐团中的应用

传统唢呐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应用非常广泛,其音色高亢委婉,富有张力,能细腻透彻地表达出各种情感,除了独奏、合奏外,还可以作为戏曲唱腔和大型乐队的伴奏。传统高音唢呐、中音唢呐常用演奏技法有:滑音、打音、花舌、垫指音、单吐、双吐、借音等传统演奏技法。例如《庆典序曲》中快板部分的主旋律、传统唢呐演奏的旋律运用了这些演奏技巧。且传统中音唢呐与高音唢呐在演奏技法上保持了高度一致性。这就使得民族乐团获得了整体的搭配音色。

2.1传统高音唢呐在民族管弦乐团中的应用

民族乐团中高音唢呐声部通常是用传统唢呐,如遇到现代派作品或者临时变化音比较多的作品也会选择用高音加键唢呐。传统高音唢呐常用演奏指法有筒音(全按)作sol、re 、mi、la,乐器尺寸小,音量大,音区高。演奏者可根据乐曲的调性和音域选择相应的唢呐,在民族民间音乐风格比较浓郁的民族管弦乐曲中还是要以传统方法的特色演奏为主。在演奏近现代创作作品时要以唢呐整体声部和音响为全局考虑,以音准节奏为主,不加传统演奏技巧[1]。民乐团中唢呐声部旋律吹奏一般都是由高音唢呐来演奏,中低音唢呐辅助吹奏,solo旋律多数是由高音唢呐来完成。

2.2传统中音唢呐在民族管弦乐团中的应用

传统中音唢呐在民族管弦乐团中使用频率不高,主要是配合高音传统唢呐的演奏,演奏时使用与高音唢呐同样的演奏技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传统中音唢呐的体积要比高音唢呐稍大,哨片长一些,所以它的音色相对来说比高音唢呐要浑厚,更能体现出高山远眺的情景。在各民族管弦乐团中,很多唢呐演奏家都选择此曲作为独奏表演,加上乐团各声部的伴奏,更能凸显出浓郁的黄土高原的风格。

2.3传统低音唢呐在民族管弦乐团中的应用

传统低音唢呐在民族管弦乐团的唢呐声部中是很特殊的角色。由于低音加键唢呐的出现代替了传统低音唢呐的声部,所以传统低音唢呐一般作曲家特殊要求需要才会出现,低音唢呐的主杆的长度比传统高音和中音唢呐都要长,哨片的宽度更大,长度更长,音色更加低沉浑厚,在乐器演奏方面需要演奏者用更多的气息去支撑。但是在技巧演奏方面就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每个音孔相隔的距离较长,用气量较大,在一定方面会影响演奏者的发挥。

3加键唢呐在民族管弦乐团中的应用

加键唢呐是在传统唢呐原有的基础上改良而来,音色接近于双簧管,民族管弦乐团引入加键唢呐,大大提高了传统唢呐的音域不足与演奏缺陷[2]。加键唢呐可以任意转调,演奏十二平均律,提高了唢呐的半音演奏,加键唢呐的产生对唢呐音域有了很好的提高。由于传统唢呐与加键唢呐的构造、个性特点不同,用传统唢呐来演奏传统唢呐旋律时显得得心应手、易如反掌,但如果用加键唢呐来演奏传统韵味就会显得一筹莫展。由此看来,加键唢呐的局限性使它无法演奏民族风格较强的乐曲。

3.1中音加键唢呐在民族管弦乐团中的应用

加键中音唢呐基本的演奏指法与传统唢呐差别不大。但由于新增的按键的原因, 每个手指几乎都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如左手的小指就担负着bB、B、C、#C、#G 的任务。和传统唢呐比较,在音色、音高、音量的变化方面较传统唢呐都有了本质上的改变。音色更委婉、柔和、细腻、有附着力和共性与传统唢呐相比较而言, 音准却更加的稳定。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演奏员们在大型民族管弦乐团中演奏的音准难题。在音节、调式、调性方面,实际演奏中的中音加键唢呐对转调的表现要明显优于传统唢呐。

笔者认为中音加键唢呐的含哨可以参考西洋木管乐器双簧管的口型和含哨方法:半张口,将哨片放在下唇红肌的当中。嘴唇向牙后双包,上下唇红肌卷包到牙齿的后面,上下红缘分别与上下牙相对。因含哨而形成的椭圆形口风必须与哨片密含,不允许漏气。上下牙床骨不可咬哨,上下唇不能拉,哨片必须轻松而稳定地依附于下唇,它的根基是下齿。吹奏时,整个口腔(包括气管、声带)充分打开,双唇含哨的用力方向是上唇向下,下唇向上,嘴角向外,双唇不可外翻。在不影响音准的前提下,必须尽量少含哨吹奏。双唇含哨的位置是对称的,但由于上唇较短,往往在嘴内的哨片上一面空出会多于下一面,这是正常的。正确的吹奏感觉是气流直接吹向上腭或上齿,在吐舌时,面部、喉咙、牙床骨均不可加入任何动作。切记避免鼓腮,鼓腮不但有损形象,而且影响唇肌的控制力,导致音质松散,不利于音量、音色的变化控制以及多种技巧的正常发挥。由于哨片风口的大小、软硬不同,演奏者必须有意识地训练自己控制各种哨片的能力,使中音加键唢呐能奏出较为理想的音色和音质。

3.2次中音加键唢呐在民族管弦乐团中的应用

次中音加键唢呐是专门为了民乐团的和声配置的需要创造出来的。与传统唢呐不同,次中音加键唢呐几乎不用于独奏,往往只出现于民族管弦乐团的合奏中,起着连接中音唢呐和低音唢呐的作用[3]。由于大部分的民乐团的曲目都没有次中音加键唢呐的Solo部分,因此它往往只出现于少数的乐曲中。

4唢呐在乐团协奏曲目中应用

4.1唢呐在乐团合奏曲《丝绸之路》中的应用

民族管弦乐《丝绸之路》是由姜莹女士所创作,这首以西汉年代开辟古丝绸之路为背景的民族管弦乐曾获得第十八届全国民族区域作品比赛的金奖,也一度成为各民族乐团最炙手可热的作品之一。

乐曲是由古筝下行刮奏开始的,首先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接着是由曲笛以散拍的节奏形式来演奏旋律。而曲笛也改变了传统的贴膜方法,改用胶布代替笛膜,这就改变了曲笛过于清脆的音色,使音色昏沉黯淡下来,更能形象的描述大漠丝绸之路悠远凄凉的情景。唢呐的出现仿佛是主角登场,与曲笛的旋律交相呼应,形成二声部对位,唢呐本身就从波斯传入我国,浓郁的波斯旋律更能体现本曲的异域风情。在这首乐曲中,开头引子部分由唢呐来引出全曲,所以唢呐的音量不能过大,音色相对柔和细腻,这就需要唢呐演奏员具有相当深厚的演奏功底来控制其音色,避免唢呐音色较亮、较大。作者将唢呐的旋律穿插在这里也正是对应唢呐从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真实写照。

4.2唢呐在二胡协奏曲《翻身的日子》中的音色控制

《翻身的日子》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朱践耳先生作于1952年,原是《伟大的土地改革》中的插曲,后改编为二胡协奏曲。这首曲子描写了农民欢天喜地庆翻身的热闹场景,而加入唢呐的演奏更能体现一片欢腾热闹的场面。乐曲开头是由乐队合奏出了热闹欢庆的场面,唢呐在这部分乐曲演奏中的角色相当的重要,唢呐本身既能演奏悲伤凄凉的音色,又能表现热闹欢庆的场面。因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在很多民族管弦乐曲中,烘托高潮性的旋律都是由唢呐来完成,在这首曲子中,唢呐也被很好的应用。唢呐在主题中配合乐队与二胡对答,使乐曲幽默风趣、生动诙谐。在伴奏音乐中,由于唢呐本身音量较大,往往会覆盖主奏乐器的音量,所以唢呐的音色和音量更需要加以控制,需要演奏员在吹奏过程中用嘴唇和气息去控制其音量。

5.结束语

总之,民族管弦乐团与唢呐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唢呐声部更是民族管弦乐团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唢呐和加键唢呐各有优势和劣势,唢呐声部成员在乐队合奏中应杜绝个人习惯或风格性的演奏方式,避免“个性突出”,严格按照谱面标记要求演奏,做到演奏法统一、音色贴近、音量平衡。如遇到传统、民间、地域风格比较特殊的乐曲,则要统一规划演奏风格,平衡“个性”与“共性”,是整合声部在统一的方式下演奏。如声部成员随意按照自己的习惯去加花,则会让音乐变得混乱不堪。因此,必须正确对待传统唢呐和加键唢呐在民族管弦乐团中的应用,为中华民族的音乐传承与发展作出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建中.唢呐在乐队中使用的若干思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4,(03):28-30

[2]尚涛. 浅谈唢呐在民族乐队中的重要性[J]. 电影画刊月刊, 2018(1):66-67.

[3]蔡国光. 浅析唢呐在大型民族管弦乐团中的应用——以传统高音、中音唢呐,加键中音、次中音唢呐为例[J]. 音乐时空, 2015(17):112-112.

论文作者:吴林原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6/7

标签:;  ;  ;  ;  ;  ;  ;  ;  

唢呐在民族管弦乐团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吴林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