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儿热性惊厥接受左乙拉西坦治疗后的复发情况及血清学指标变化论文_邓鸣

分析小儿热性惊厥接受左乙拉西坦治疗后的复发情况及血清学指标变化论文_邓鸣

(湖北孝感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 湖北 孝感 432000)

【摘要】目的:分析分析小儿热性惊厥接受左乙拉西坦治疗后的复发情况及血清学指标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小儿热性惊厥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选取同期同类型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以及血清水平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的复发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患者的血清NES、BDNF、S-100β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对小儿热性惊厥患者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方法,有利于降低血清脑神经相关因子水平,提高患儿身体免疫机能。

【关键词】小儿热性惊厥;左乙拉西坦;复发;血清指标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2-0140-02

临床中,小儿热性惊厥属于较为常见疾病,儿童期患病率2%~5%,18~22个月为发病高峰期,首次热性惊厥后再次患病致惊厥复率29%~55%,其危险因素包括:(1)起病早(小于6个月),(2)家族史阳性,(3)长程热性惊厥易出现反复长程热性惊厥,(4)发作时体温小于38.5℃。生物学机制不明,三大相关因素为:(1)未成熟脑。(2)发热。(3)遗传易感性。临床表现分为两型,单纯型热性惊厥和复杂性热性惊厥,预防的主要目标是针对长程热性惊厥或反复多次的热性惊厥[A1]。近年,左乙拉西坦这种新型抗癫痫药物凭借显著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得到推广,详细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小儿热性惊厥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同类型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大的为6岁,最小的为10个月,平均年龄为(2.5±1.0)岁;研究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最大的为5岁,最小的为6个月,平均年龄为(2.4±0.8)岁;所有患儿家属均在自愿情况参与到本次调查研究活动。均排除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以及不愿参加本次调查研究者。两组患者经过医护人员把相关资料(性别、年龄、体质、病情)对比分析后发现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比有意义。?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当患儿体温大于38.5℃的时候及时进行退热治疗。

研究组患儿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添加左乙拉西坦治疗:当患儿体温大于37.5℃时候及时口服15mg/kg·次,一日两次,连续治疗一周。从第8天到12天开始药物剂量减为10mg/kg·次。从第13天~15天开始给予5 mg/kg·次,第16停药。

1.3 效果评价

对两组患儿的复发情况、NES、BDNF、S-100β水平进行分析和对比,详细记录有关数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获取的数据均使用SPSS22.2软件进行计算,最终计算结果如果P<0.05,则可以得出两者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算过程为:首先把数据输入到该软件内,并采用%、n、 x-±s来分别表示百分数、例数以及计量。

2.结果

2.1 两组复发率对比

两组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对照组复发为5例,复发率为16.7%;研究组复发为2例,复发率为6.7%;组间数据对比发现,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血清NES、BDNF、S-100β水平对比

对照组NES、BDNF、S-100β水平分别为(31.81±1.2)、(0.29±1.0)、(12.16±0.13),研究组NES、BDNF、S-100β水平分别为(21.70±1.4)、(0.20±0.8)、(8.13±0.16),组间数据对比发现,研究组在NES、BDNF、S-100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对于小儿热性惊厥疾病来说,发作次数少,非长程发作无需使用药物预防,针对长程热性惊厥或反复多次的热性惊厥,[A2]临床治疗一般采用苯巴比妥及苯二氮卓等传统抗癫痫药物,这些药物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改善疾病自然进程以及预后方面并不理想,且很多相关实践调查研究还指出,长期使用该类药物会导致幼儿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尤其是对于那些脑功能发育还不完善的幼儿来说损伤更大.为此,积极寻找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是临床高度重视的问题[2]。

左乙拉西坦属于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物,近年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效果显著,受到业内的高度认可,其作用机制于常规药物不同,它的口服生物浓度接近100%,具有穿透血脑屏障作用,可对癫痫放电产生抑制,给药后可迅速达到峰浓度,增强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结合本次研究结果1,治疗后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左乙拉西坦效果显著,有助于减少复发次数。

判断脑损伤程度的一种有效方式就是对患儿神经功能损伤相关因子水平进行监测,检测神经元坏死的客观指标是NSE,该方法具有高特异性、稳定性良好以及便利等优点,S-100β属于一种酸性结合蛋白,也是评价脑损伤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BDNF广泛存在中枢神经组织当中,它可促进神经元存活[3]。在相关的癫痫动物模型实验中指出在癫痫发作早期,血清中的NES、BDNF、S-100β水平会升高,促使大脑神经元兴奋性增加,并造成毒性损伤,结合本次研究结果2进一步表明:患儿治疗后其血清NES、BDNF、S-100β发生大幅度降低,提示左乙拉西坦可以更好的保护脑神经,通过减少热性惊厥发作减少患儿神经伤害。

综合上述,左乙拉西坦在小儿热性惊厥复发预防[A3]治疗中具有价高[A4]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继玲.左乙拉西坦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J].医药论坛杂志.2016,23(02):556-558.

[2]易招师,钟建民,虞雄鹰,吴华平,查剑,陈勇,谢基华,秦洁.左乙拉西坦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17(23):445-447.

[3]陈晓兰,韩蕴丽.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惊厥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5,18(22):221-223.

论文作者:邓鸣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7

标签:;  ;  ;  ;  ;  ;  ;  ;  

分析小儿热性惊厥接受左乙拉西坦治疗后的复发情况及血清学指标变化论文_邓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