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构建路径分析论文

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构建路径分析

陈明燕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重庆)

摘 要: 学科竞赛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将创新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了移通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参加的学科竞赛情况基础上,从明确行业对专业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能力对应的支撑知识点、以学科竞赛为依托,设置创新课程等方面提出了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的路径。

关键词: 学科竞赛;创新能力;课程体系

一 工程管理专业学科竞赛情况

自1989年举办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来,我国高校学科竞赛的发展经历了20 世纪80年代的萌芽、90年代的初兴、21 世纪前十多年的全面发展到如今的深化改革。当前,我国学科竞赛已经进入蓬勃发展阶段,每年举办国家级学科竞赛就达数十个,参赛学生达数百万人,与工程管理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也达到十几种。

近年来,移通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学科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工程管理专业参加的竞赛有国家级竞赛有全国BIM 应用技能大赛、全国中高等院校BIM 电子招投标大赛、全国高校BIM 毕业设计大赛、全国高等院校学生BIM 应用技能网络大赛、全国高等院校建筑软件技能认证大赛-BIM 算量,省部级竞赛有重庆市高校大学生测量技能竞赛、BIMVR 及装饰VR 设计极限任务挑战赛等,部分参赛情况如表1 所示。同时学院还积极组织各类校级学科竞赛,如移通学院BIM 施工管理沙盘及软件应用大赛、图纸设计大赛、测量大赛、纸桥大赛、手绘大赛等。

二 学科竞赛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一)学科竞赛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校大多数课程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即教师在课堂中讲授基本知识,学生听课接受知识。在45 分钟的课堂中,多数时间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很少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学科竞赛则是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围绕实际问题,通过完成竞赛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活动。在学科竞赛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则是扮演答疑解惑的角色。大多数学科竞赛任务难度大,范围涵盖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需要学生自主学习较多的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由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主办,广联达承办的BIM 施工项目管理应用技能大赛,内容涵盖范围广,包括电子沙盘、招投标、施工组织设计、BIM5D 等内容,而BIM5D 在课堂教学中完全没有涉及到,这就需要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等方式完成自主学习。学科竞赛的任务大多是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往往结合行业最新动态,从而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Five hundred and ninety-seven patients were enrolled.We excluded from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five patients for incomplete data and 79 cirrhotic patients because of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ascites and peripheral edema on nutritional parameters.

(二)学科竞赛有助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学科竞赛多以团队形式参赛,每个团队一般由3-5名成员组成,需要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竞赛任务。如BIM 施工项目管理应用技能大赛,要求院校以团队为单位参加比赛,每个团队由3 名选手和1-3 名指导教师组成,竞赛内容分为BIM 项目管理电子沙盘、BIM施工组织设计、BIM5D 施工管理、BIM 招投标管理四个专项。该比赛需要团队在420 分钟的时间内完成所有任务,团队成员间需要共同完成BIM 项目管理电子沙盘的任务,分工完成BIM 施工组织设计、BIM5D 施工管理、BIM 招投标管理的任务。在竞赛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又培养了团队协作的能力。

表1 工程管理专业学科竞赛情况

表2 就业方向与专业能力要求

(三)学科竞赛有助于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移通学院是应用技术大学改革研究试点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其培养的人才应符合行业的需求。工程管理是专业性较强的专业,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知识,掌握土木工程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具备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方法与工程管理技术进行项目管理或工程造价的高级人才。

三 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课程体系构建路径

(一)明确行业对专业能力的要求

学科竞赛的题目大多是开放式,往往没有固定的答案,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它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也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如BIM 应用技能比赛,除了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相关软件操作的技能,还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考,不断拓展思路,激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根据历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主要为施工管理、工程造价、招投标、工程监理、物业管理、房产销售等,多数在政府建设管理部门、工程建设单位、工程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公司、工程咨询部门、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招投标代理机构、工程造价机构、房地产销售单位和房地产评估机构等部门工作。这些工作对专业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熟悉全过程各阶段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技术,包括工程造价方面的技术与建筑类行业运营管理的紧密结合以及与建筑信息化和建筑工业化前沿的紧密结合,如表2 所示。

那么,当我们呼吁“重拾”现实主义精神、“复兴”现实主义写作的时候,我们到底是在何种意义上理解现实主义?现实与现实主义、现实题材与现实主义、写实与现实主义、真实与现实主义、典型形象与现实主义、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作为文学观的现实主义和作为方法论的现实主义……作为对中国作家而言至关重要的写作伦理,现实主义确实是需要进行重新的梳理与建构,恢复其应有的价值和严肃性,而不能将其作为一件百搭外衣,随便罩在任何作品之上,被用来遮挡那些肤浅的、缺乏文学性和想象力的低级写作。

(二)确定专业能力对应的支撑知识点

根据社会对专业能力的要求,确定能力要素对应的支撑知识点。社会对工程管理学生专业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为具备施工管理、计量计价、招投标、BIM 应用等能力。施工管理的支撑知识点为施工组织设计、CAD 制图、识图、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及协调管理;计量计价的支撑知识点为CAD 识图、工程量计算、工程计价;招投标的支撑知识点为建设工程法律法规、合同管理、招标文件的编制、投标文件的编制;BIM应用的支撑知识点为BIM建模。

(三)以学科竞赛为依托,设置创新课程

各能力对应的支撑知识点既有区别,也有相联系。围绕各能力对应的核心知识点,将工程管理专业的创新课程分为两大模块:专业方向模块、公共基础模板。专业方向模块主要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主,其创新课程为BIM 施工管理大赛、BIM 算量大赛、BIM 毕业设计大赛、BIM 电子招投标大赛。公共基础模块主要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其创新课程为测量技能大赛。

本研究通过分析影响种植体植入早期稳定性的相关因素,获得颌骨HU值与种植体稳定性相关的可靠依据,进而探寻利用术前CBCT影像预测种植体稳定性的可行性。

四 结束语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迫切需要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从行业对专业能力的要求,以及专业能力对应支撑知识点为出发点,以学科竞赛为依托,设置一套创新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赵春鱼,吴英策,魏志渊,等. 高校学科竞赛:现状、问题与治理优化-基于2012-2016年本科院校学科竞赛评估的数据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8(2):69-74.

[2] 张姿炎. 大学生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途径[J].现代教育管理, 2014(2):61-65.

[3] 牛莲芳,魏天辉. 基于“教、学、赛、创”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某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23): 211-213.

[4] 李宝营,祁建广,王裕如,等.以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为驱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6,3(30):9-10+26.

本文引用格式: 陈明燕.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构建路径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79):180-181.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9.067

基金项目: 本文系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2017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YTJG20173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陈明燕,女,重庆人,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讲师。

标签:;  ;  ;  ;  

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构建路径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