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论文_潘用梅

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论文_潘用梅

(重庆市梁平区委党校,405200)

摘要: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综合呈现,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政治选择。

关键词:大力营造 风清气正 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和部门政治生活的大气候、大环境和大趋势,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综合呈现,其折射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理想信念、作风建设等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政治生态建设高度重视,在多个场合对政治生态问题进行阐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解决党内存在的种种难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

一、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生态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要求,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是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早在井冈山时期,党在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过程中,就开启自主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征程,形成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又提出“党的团结就是党的生命”的科学论断,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丰富了内涵、积累了经验。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制定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准则》《条例》),使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基本规范不断完善。党的光辉历史证明,不懈追求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始终是党充满生机活力、保持团结统一、领导人民胜利完成各个历史时期中心任务的独特优势。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迫切需要大力弘扬党的这一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

(二)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是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问题,坚持抓管党从严、抓作风从严、抓反腐从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显著成效。但一个时期以来,党内也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必将严重破坏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严重损害党内政治生态和党的形象,严重影响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新的时代条件下,迫切需要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为重点,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三)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是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分析党和国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问题,明确指出,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进一步把我们党建设好、建设强。如果党内信念涣散、纪律涣散、作风涣散,那就无法有效应对党面临的“四个考验”,也无法克服“四个危险”,最终不仅不能实现党的执政使命,而且可能因为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导致人亡政息的悲剧。为此,我们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和狠劲,深入推进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建设,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

二、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如果说自然生态强调的是“山清水秀”,那么政治生态追求的则是“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组织的整体素质、党的执政地位和党的事业,关乎党的兴衰存亡。古今中外,因政治生态恶化而导致丢权亡国丧邦的教训屡见不鲜。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是我们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自身建设提出的重大要求,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政治选择。

(一)增强政治定力,站稳政治立场。我们党始终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并确立了实现这一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的正确道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前,我们就要朝着这个理想和目标、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保持“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政治定力。没有共同的意志和价值取向,没有扎实的思想根基,就不可能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不可能有健康的政治生态。党员干部要强化理论武装,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引领工作。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守政治纪律,坚持“五个必须”,严防“七个有之”,坚决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

(二)抓好作风建设,用好惩治腐败的利器。好作风是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标志,不断加强作风建设,是优化政治生态的基础和重点。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成效显著,但“四风”病源还在、病根未除,巩固成果、防止反弹的任务尤为艰巨,作风建设贵在“常”“长”二字,因此必须深入持久地抓下去。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科学有效预防腐败,既是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重要内容,也是有力保障。要立明规矩破潜规则,用党的纪律、制度和规矩来解决政治生态中的问题。要用好惩治腐败这把利器,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对于违反制度规矩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手软,达到“诛一恶则众恶惧”的效果。要坚持严惩与预防两手抓,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对新型腐败行为的研究,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三)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打造过硬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人用人历来是反映政治生态的风向标和关键所在。要严格把好干部选用标准关,严格遵守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树立注重品行的导向、科学发展的导向、崇尚实干的导向、群众公认的导向,选拔使用“善谋事、会创新、能落实、敢担当、重品行”的好干部, 杜绝出现“带病提拔”等现象;要严格把好干部选用审批关,对拟提拔人选充分酝酿,广泛听取意见,特别是对破格或越级提拔干部的必须从严掌握,真正拧紧干部选拔任用的“水龙头”,堵住“跑冒滴漏”;要严格把好干部选用纪律关,对拉票贿选、买官卖官、跑官要官等违纪行为决不能放过,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选人用人不正之风;要不断完善干部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增强考核的科学性、规范性、操作性和实效性,为选人用人提供依据。

(四)抓住“关键少数”,形成“头雁效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教育引导,注重破立并举,抓住“关键少数”,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担当领导责任和示范责任,把自己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形成“头雁效应”。所以良好政治生态环境的营造,要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做起。“夫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如果“一把手”能够重任在肩,如履薄冰,带头破除“四风”积弊,其下属就会以此为镜,政治生态环境自然会“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严守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模范遵守党章党规党纪,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充分发挥“关键少数”在政治生态建设中的表率作用。

(五)凝聚制度合力,形成长效机制。制度是管长远的根本性因素。政治生态的营造,既要靠干部自觉更要靠制度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制度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体系日益健全,特别是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准则》和《条例》,标志着制度治党的新高度,把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建设引向深入推进的新阶段。要把学习贯彻《准则》和《条例》,与学习贯彻党章、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等党内制度结合起来,发挥制度的综合效应,形成整体合力。要不断提升制度执行力。制度管不管用,关键看是不是执行到位。要坚持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制度真正成为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建设的硬约束。

参考文献

[1]王金山.加强政治生态建设 培育风清气正环境[J].领导文萃,2009(9)

[2] 叶翠妍.关于建设优良政治生态问题的思考[J].管理观察,2008(9)

作者简介:潘用梅(1985年7月—),女,汉族,重庆梁平人,大学本科,重庆市梁平区委党校讲师,教务教研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论文作者:潘用梅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3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  ;  ;  ;  ;  ;  ;  ;  

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论文_潘用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