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快乐阅读中促新知论文_区娇兰

让学生在快乐阅读中促新知论文_区娇兰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礼乐新民小学 529000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就可能会快乐学习、快乐阅读、快乐写作。这一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促新知,笔者有一些粗浅的体会。

关键词:快乐 阅读 读写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只有学生产生了积极的阅读动力,才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主动去了解、研究、动手,在此基础上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的能力。特别是低段学生,激发阅读兴趣尤为重要。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如果合适的情境创设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谈阅读》中反复强调:“阅读要多靠自己的力量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真能力。”因此,“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叶老的意思很明确: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学生只有会学,才能更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语文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点拨,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通过开展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改变过去我们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因此,我认为我们必须认真探索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方法。对此,我结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浅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自学情境,激发自主动机

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学习目标都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自学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如教学小学语文第七册《西门豹》第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在读通课文之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的问题很多:西门豹是怎么了解实际情况的?巫婆和官绅是怎么害人的?西门豹为什么要把官绅头子处死?……最后我让学生探究其中之一: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方法妙吗?为什么?学生针对这个研究点,仔细读文、主动提问、合作求答,从而理解了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的全过程,还认识到西门豹的方法既惩治了恶人,又帮百姓认清了巫婆骗人钱财的实质,体会到西门豹不仅为官清廉正直,而且智慧过人。显然,全班同学们的积极性在新课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了。

二、创设主动探索空间,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理解前人发现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创设一种有助于探索研究的开放的情境和途径,使学生围绕一个主题主动地搜索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符合他们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在探索活动中,学生往往都兴趣盎然,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这种学习方式在未来的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应积极倡导,但应使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敢于质疑问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无论是课文的题目、课文的内容、文中插图、标点符号、空白之处,还是课文的结尾,都有可质疑之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郑人买履》一课,文中“遂不得履”的“履”是什么意思?课文下面对“履”的解释(履,鞋)对吗?如果请你来解释一下,你认为最好解释成什么意思?这样我们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质疑,教会学生质疑的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到了解决困难的方法。

2.学会求异思维。

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答案并非一个。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要鼓励学生启迪思维,换角度、多方位去探索、去追寻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如教学《珍珠泉》时,我抓住学生想“身临其景”目睹《珍珠泉》美景这个冲动的心理,就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想象画面、畅谈感受,把阅读的时间和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宽松的阅读环境中想象珍珠泉的美景、畅谈读后的独特感受。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针对自己最感兴趣的研究点主动探究、重新建构文本的新意。集中交流阶段,有的学生朗诵最喜欢的段落,有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想象画,有的学生畅谈对珍珠泉的印象……发挥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每个研究点都具有了自己的特色,而且有一定的深度。

这一过程的设计一下子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热情,学生思维活跃,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的答案角度不同,可能是幼稚的、片面的,但是他们凭自己的知识基础、智慧力量探究到的结果。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能一锤定音,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就要予以肯定。

三、营造接受、探究气氛,倡导小组合作学习

开放课堂,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参与中表现自己。阅读并非全是个人的事,特别是对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手段。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他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在自读后,如果发现了问题,可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与传统的班级教学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新的特点,如教师权威的淡化和角色的转变,学生主体性增强,学生不再看同学后背,而是面对面围桌而坐,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评价和奖赏也由过去主要针对个体转向针对小组为主等等。

如在教学《读〈南辕北辙〉》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划找归纳,在学生独立感悟每则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深意以及作者提出的新见解后让四人小组自行确定选择文中某一则寓言的内容合作学习,讨论筛选,设计解说词, 合作为寓言的讲解做准备。学生就是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加深了理解,进行自主读书,真正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自主学习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将发挥独特的作用,它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每个学生既是学生又可以是老师,既是提问者又是答疑者,他们之间能不断地转换角色,相互启发,在开放的活动中流露情感、发展语言、提高能力。而这些不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梦寐以求的吗?

二十多年来,我坚持认真抓好阅读课教学,通过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掌握一些写作的技巧与方法,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参与文献

[1]曾昭星 广东教师《继续教育》[J].培养语文阅读习惯一得,2003,NO.11。

[2]张名佑 广东教师《继续教育》[J].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写作能力,2004,NO.12。

论文作者:区娇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5

标签:;  ;  ;  ;  ;  ;  ;  ;  

让学生在快乐阅读中促新知论文_区娇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