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口服中毒病人洗胃的风险与防范论文_查玉艳 孔立涛 洪锦玲

急性口服中毒病人洗胃的风险与防范论文_查玉艳 孔立涛 洪锦玲

查玉艳 孔立涛 洪锦玲(江苏省建湖县第三人民医院 224700)

【摘要】目的 探讨最佳置管方式及选择不同洗胃液与洗胃方法处理急性口服中毒患者的效果。方法 通过改善洗胃方法,选择不同洗胃液以及采取最佳置管方式观察洗胃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40 例口服中毒患者通过运用最佳置管方式、正确洗胃液及洗胃方法的选择,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取最佳置管方式,正确选用洗胃液及洗胃方法,可达到最佳洗胃效果,并能明显降低洗胃风险。

【关键词】 口服中毒 洗胃 置管方式 风险与防范 并发症【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5-0219-02

急性口服中毒是常见的急症之一,而急诊洗胃可最大限度的清除体内毒物,减少吸收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因此,控制操作过程中的一些不安全因素以降低洗胃并发症的发生,对达到最佳洗胃功效至关重要。现将我院急诊科通过对置管途径、洗胃液的选择及洗胃方法的改进应用于临床洗胃操作中,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选择2013 年2 月~2014 年6 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针对性口服中毒洗胃患者40 例,其中男16 例,女24 例,年龄18~65 岁;其中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28 例,口服安眠药中毒12 例。患者入院后均采用改进的洗胃方法进行洗胃,严格按洗胃操作规范进行,洗胃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与常规洗胃方法比较,发现洗胃的风险明显降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有所降低。

2 洗胃的风险2.1 窒息、吸入性肺炎 电动洗胃机使用时方便、快捷。但由于其灌洗液出入量不平衡的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这也成为洗胃患者窒息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另外,重度中毒以及昏迷患者由于洗胃时不能很好合作,使得患者洗胃时常发生反射性呕吐,从而导致洗胃液及胃内容物的误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而患者的不当体位、护理人员的不规范操作等问题也可能造成患者的误吸,甚至窒息。

2.2 胃粘膜出血、急性胃扩张与胃穿孔 医护人员反复粗暴插管,洗胃机压力过大,胃管插入深度不合适使胃管侧孔与胃粘膜接触过大等都可造成胃粘膜出血;洗胃机洗胃时进出液量不平衡,入量大于出量,使大量洗胃液储留在胃内,胃壁的过度牵张而造成急性胃扩张,严重时可引起胃穿孔。

2.3 水中毒、电解质紊乱 在急救工作中,当毒物性质不明时,多常规采用温开水洗胃,而大量水分在短期内进入体内,易致水分由细胞外转移至细胞内,从而造成低钠低钾血症。另一方面,由于细胞外液量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抑制,尿液中的钠排泄量会相应增加;同时,细胞外液量的增加使心房释放的心房肽进入血循环,使尿液中的钠增加,进一步加重低钠血症,可能是其导致脑、肺水肿的主要原因。

3 洗胃的风险防范3.1 置管方式3.1.1 意识清晰且配合置管者的置管方法 由于喉上神经分布于咽喉部,所以咽部对刺激比较敏感。因此降低对咽喉的刺激是提高插管成功的关键。为了提高置管成功率,王洪芬和刘桂芝[1]提出饮水置胃管法,当胃管置入达咽喉部时,喂患者5~10mL温开水,使其产生正常的生理反射,做吞咽动作,此时迅速插入胃管,能减少误插入气管的概率,避免窒息、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3.1.2 昏迷患者置管方式 由于患者不能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完成置管操作,容易造成胃管的误插而导致置管失败。莫明红[2]采用抬起下颌关节置胃管法,将患者仰卧位,抬高床头20°~30°,协助者在患者头部向前上用力托起两侧下颌关节,操作者持胃管从口腔插入。遇到舌根后坠患者助手借助舌钳将患者舌体拉出,使咽喉部通道增大即可顺利插入胃管。

3.2 洗胃液的选择3.2.1 钾盐钠盐洗胃液洗胃法 王娜和岳红霞[3]采用简易配制的钾盐钠盐洗胃液洗胃,发现低钾、低钠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清水洗胃法。洗胃液的配制:9L清水中加入食盐90g、10%氯化钾1000mL。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2 生理盐水洗胃法 陈宗嫒等[4]主张采用生理盐水洗胃,因生理盐水为等渗溶液,可减少低渗水分在胃肠道的吸收,保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平衡,能有效防止低钠血症及平均动脉压的下降。

3.2.3 去甲肾上腺素盐水洗胃法 去甲肾上腺素能激动血管的α1受体,明显收缩胃黏膜血管,因而阻止或减少洗胃期间毒物的继续吸收和避免胃黏膜出血,加有食盐的洗胃液配成等渗液体,可减少胃黏膜细胞因渗透压作用而引起的损伤。高新华等[5]报道在10000mL清水中加食盐90g,再加入去甲肾上腺素配制成0.001%或0.008%的去甲肾上腺素盐水洗胃,均能安全、有效的预防洗胃过程中胃黏膜出血的发生。

3.3 洗胃方法3.3.1 间歇脱机洗胃法 诸多研究认为,采用间歇脱机洗胃法,可避免操作中胃内容物经口鼻溢出,还可减轻胃粘膜的损伤[6,7]。操作者插入胃管后,将胃管与洗胃机连接管连接,先按“出胃”键吸出胃内部分毒物,评估上腹部体征后按“进胃”键进液350-500ml,再按“自动键进行洗胃,每“进胃”、“出胃”各一次为一个循环,3 个循环后按“停机”键,分离胃管和洗胃机,用深部触诊的手法逆时针向上推揉上腹部,使洗胃液自行流出至停止,再次评估上腹部体征,如无异常连接胃管与洗胃机,按“自动”键,如此反复,直至洗出液澄清无味为止。这种方法有利于将胃粘膜上的毒物冲洗干净,也有利于洗胃液被充分的吸出。

3.3.2 动态改变胃管洗胃法 戴素萍等[8]研究认为,采用动态改变胃管位置洗胃,即每3个进-出液循环后,操作者分离胃管与洗胃连接管,从剑突下至左侧轻柔患者上腹胃部,排出胃内积液后,将胃管拉出或送进3-5cm,并旋转方向,拉出-送进交替进行。此法可以改变胃管侧孔位置,避免进液时的冲力和出液时的吸力对胃粘膜的损伤。

3.3.3 变换体位洗胃法 唐鲜艳等[9]研究表明,采用头低足高左侧卧位为主、左侧卧位与仰卧位交替更换,并采用留置胃管间断重复洗胃的方法,能明显提高口服中毒患者的抢救效率,并减少了洗胃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刘尧等[10]报道,采用左侧卧位-平卧位-右侧卧位交替更换体位法分别至洗出液澄清无味后结束洗胃,方能有效的清除毒物,减轻毒物吸收。

3.4 规范洗胃操作洗胃操作前应先检查洗胃机的性能,要保证洗胃机能正常工作。

然后检查洗胃机各个管道衔接正确且通畅。洗胃机压力应保持在100mmHg,以免压力过大损伤胃粘膜。采用新洗胃循环方式:进胃-出胃(5次循环)-液量平衡(手动)-进胃-出胃(5次循环)-液量平衡(手动)-经过数次直至洗净-终止洗胃(手动),洗胃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出入液量是否平衡、出液的颜色、患者的病情变化等,同时备好吸痰器、呼吸气囊等急救物品。

综上所述,在急诊洗胃过程中,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通过选择合理的插管方式及洗胃方法,合理选用不同的洗胃液,采取规范化洗胃操作,积极科学的组织抢救,可以大大降低洗胃风险,提高急性口服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1] 王洪芬,刘桂芝.改进插胃管方法的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4):638-639.[2] 莫明红.急诊中毒昏迷患者洗胃插胃管方法改进[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5):107.[3] 王娜,岳红霞.口服药物中毒洗胃患者洗胃液的改良与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2):318—319.[4] 陈宗嫒,张文,周吟.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应用生理盐水洗胃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7,22(3);202.[5] 高新华,王光元,曹旭华,等.去甲肾上腺索盐水洗胃液对洗胃中胃黏膜出血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3):1166-1167.[6] 袁铁英,马秀红,赵瑞辉。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置管间断洗胃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35):6532-6533.[7] 岳瑞改.两种洗胃方法对食物中毒病人洗胃不良反应的对比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0):1869-1870.[8] 戴素萍,黄丽丽,金丽君.动态改变胃管位置对洗胃效率影响的对比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5):95-96.[9] 唐鲜艳,张翠兰.改进洗胃方法对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效果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2,(5):95-96.[10] 刘尧,杨冰,金翠璐,等.改良式洗胃法在洗胃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7):214-215.作者简介:查玉艳 女 本科 主管护师

论文作者:查玉艳 孔立涛 洪锦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8月第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3

标签:;  ;  ;  ;  ;  ;  ;  ;  

急性口服中毒病人洗胃的风险与防范论文_查玉艳 孔立涛 洪锦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