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公共教育制度与均衡化发展论文_段跃武

浅析我国公共教育制度与均衡化发展论文_段跃武

武汉市城建委教育培训中心 湖北武汉 430015

摘要:我国公共教育长期以来以“均衡”作为价值追求,一切思路与政策也基本都以维护教育公平性展开。不同的公共教育制度通常会反映出不同的教育公平形态,因此目前所面临的均衡化问题的根源是教育制度及结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含义与意义,分析目前公共教育制度和主要实践的突出特征,最后以教育均衡化为目标,提出公共教育制度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公共教育;均衡化;公平;发展

0 前言

国家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其教育水平,目前教育在一切社会活动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显著。教育均衡化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性的一种必然选择,能够提高教育的效果,为所有接受教育的人提供相同的成功机会,教育均衡化程度逐渐成为评价国家教育水准的重要指标。我国自从经历社会转型以来,公共教育不公平现象一直存在,非均衡化现象甚至有继续恶化的趋势,所有我国公共教育的发展必须从教育均衡化入手,使教育足够民主,社会发展更加协调健康。

1 均衡化发展的意义

公共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提出主要是针对社会上出现的资源不公平分配现象,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特点阶段的必然产物。教育均衡化发展可以从根本反映出公共教育面临的矛盾,主要矛盾为城乡矛盾和重点与非重点矛盾。“均衡”二字与“公平”有着本质的区别,相比而言,均衡更加强调动态的过程,操作性更强。教育均衡化发展有利于维护政策连续性,又一定程度优于以往发展政策。均衡化发展是公平与效率的结合,不否认资源集中带来的发展契机,与此同时对偏远或者少数民族地区给予足够的关怀。均衡化发展问题逐渐提升为国家发展问题,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教育价值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此对教育均衡化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2 公共教育制度与实践特征

国家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对教育服务提出不同要求,公共教育价值取向很大程度受限于教育制度。下文从几个方面探讨教育政策的影响因素:

2.1 教育制度与经济建设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国家政策高度强调“效率优先”,从而导致教育方面对学生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希望在最短时间内培养出各级各类人才,因此在学校布点与设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提高效率牺牲了应有的公平。县级学校为了提高办学规模与教学质量,将乡镇的部分学校合并起来,这就导致一个县城出现仅有1、2所中学的情形,这为农村学生的教育增添极大负担,最终不少学生直接面临辍学问题。

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教育问题出现严重失范的现象,为了维持经济与教育的协调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效率与质量的关系。国家在提高学校竞争性的过程中给予其诸多面向市场的倾向政策,例如结构工资制、公立学校民营化等,这从一定程度改善学校办学质量,但是教育的公平性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措施,弱势人群的受教育权利得不到保障。

2.2 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矛盾

公共教育的不公平性使其部分功能丧失,并且在社会上接受到很多不良反馈,批评与不信任现象十分明显。公共学校的普及型无法保证是制度的失范导致的,对社会公平造成极大的危害,只有掌握一定“权利”才能换取相应的教育资源,公共教育的独特价值一步步沦丧。公共教育制度失范使得教育公平功能逐渐丧失,甚至逐渐由重点与非重点转向精英教育与平民教育,教育公平性理念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2.3 社会与教育的层级化

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并出现取消补贴、放宽价格管制等一系列维护经济增长的政策,经济结构的大范围调整直接影响着教育政策。教育层级化可以从分化与分层两个方面来理解,前者为社会学范畴,后者考虑了权利与地位关系。根据社会学层级理论,上层成员对下层成员将出现剥削现象,下层成员极力地希望打破二者之间的明确界限,采取争夺或者斗争的形式。层级理论还指出,社会某些部分权力更大。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社会层级化的重要开端,学校方面也针对这一分级现象进行一系列功能性调整,使公立教育呈现出多层级的结构特征,公立学校内部阶层划分相当显著,这无疑与其发展初衷是相悖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结构与功能通常是紧密详细的,重点与非重点学校的划分,大范围的合并现象都使公共教育结构域功能发生巨大改变。结构工资政策使重点学校的优势更加明显,无论是基础建设还是师资设备投入都有更加有利的条件。公立学校和社会分层之间的联系相当紧密,对于均衡化发展十分不利,公立学校门槛的提高使教育资源不再伸手可得,迫使老百姓选择民营学校与私立学校。

3 公共教育均衡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从第二章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公共教育均衡化格局的产生是教育制度发展的产物,是解决失范问题的重要举措。我国市场在公共教育制度中的地位很高,为加快均衡化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国家政策。政府与教育部门对公共教育的取向直接决定均衡化发展。目前最直观有效的实现教育均衡化的方法是借助教育政策的调整。因此本节的讨论主要围绕公共政策与政府职能。公共教育均衡化问题不再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教育理想或行为,应当从政策制定与实践方面来落实。教育均衡化发展过程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主要集中为以下几点。

首先,由于我国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队高科技人才和专门人才的需求很大,为了尽快提升综合国力,不得不政策性地将优势资源集中起来(以公共教育资源尤为明显),所以在实现教育均衡化的过程中必须解决效率与公平的主要矛盾,普及与提升的基本矛盾。

其次,各级政府官员在观念层面上将“升学”作为教育的最终价值取向,因此还涉及到人口、计划生育、就业等众多问题,从而产生较大的升学指标压力。因此教育均衡化问题表面看是教育压力,实则社会压力的集中体现。

然后,教育均衡化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联系最为紧密,市场的发展对公共教育体系提出相应要求,在此过程中民办教育劣势比较明显,公立教育机构的教育市场的不正规操作不利于整个教育环境实现公平与普及原则。因此在实现教育均衡化时,首当其冲应当解决的问题是规范政府与公立教育机构的失范行为。

最后,教育均衡化的发展在短期内应在教育资源配置上进行优化,但从长期来看必须考虑均衡发展结果。因为教育均衡化的结果不是让所有学校发展水平保持一致,而是应当使学校发展与学生发展相适应,学校在投入与产出方面应尽量匹配,使效率、质量与公平协调发展。完全均衡的教育投入不一定就使得学校发展足够均衡化,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更是难以实现的问题,还可能会牺牲某一方面的价值追求,得不偿失。

4 实现公共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措施

总体来说,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当继续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为发展教育均衡化提供合适的宏观环境,例如缩小城乡差距、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等。除此之外政府还应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资源分配合理、完善教育法规等。

各级政府应当在公共教育经费上加大统筹力度,这也是发达国家发展公共教育的重要经验。只有持续增加在公共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使教师待遇得到一定提升,优化办学现代化条件,才可以为公共教育均衡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政府应当与教育部门协调工作,在教育资源不流失的基础上对教育资源进行科学的整合与重新配置,优化学校布点,使所有人享有平等的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政府与教育部门在加快学校均衡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应当规定硬件指标,还应提高各个学校设备设施的利用效率。学校方面,应当充分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将提升教师专业水准为工作重点。加快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使校际间的师资水平差距逐渐缩小,使教师的流动性更强。坚定不移地做好公共教育均衡发展综合督政,落实“终身发展”的理念。学校应加快建设学科工作室,专门辅助各校完成改进工作,并和当地学科建设相结合,多开展学科展示活动,注重“人才强教”工程,实现教师教育资源联盟将很大程度推动教育均衡化的发展。

5 小结

我国应当把教育均衡化问题提升为社会理想,通过不断的努力去完善。绝对的教育均衡化是无法实现的,但是均衡化是相对的,政府与教育部门应当加快缩小差距,使教育资源得到极大的丰富,逐渐缓解公民在获取教育资源时的不平等现象,提升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使教育均衡化这一社会理想慢慢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刘琼莲.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及其判断标准[J].中国行政管理,2014,(10):33-36.

[2]杨红旻.制度分析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区域差异[J].高教探索,2012,(1):18-21.

[3]劳凯声.教育机会平等:实践反思与价值追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15.

[4]潘华.建立基本公共教育制度面临的财政保障困境与出路研究[J].市场论坛,2014,(4):15-17.

论文作者:段跃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8

标签:;  ;  ;  ;  ;  ;  ;  ;  

浅析我国公共教育制度与均衡化发展论文_段跃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