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研究综述与经典案例分析_图书馆论文

近十年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研究综述与经典案例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案例分析论文,近十年论文,图书馆论文,高校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国公共文化建设领域,图书馆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由于公共图书馆数量少、资源服务不足等原因,无法满足公共文化建设的整体需求。为弥足公共图书馆的不足,高校图书馆依托自身优势参与社会服务已基本成为共识。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明确提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1],部分地方政府也积极制定相关政策促进高校图书馆参与社会服务,高校图书馆也为此做了巨大努力,涌现出一批取得显著成效的经典案例,为其他高校图书馆提供了经验,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经典案例进行分析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 研究文献调研分析

      1.1 文献时间及主题分布

      笔者在中国知网平台以TI=(“高校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社会服务”+“服务社会”+“社会化”+“开放服务”+“面向社会开放”),时间限定为2006-01-01~2015-11-30,检索到文献1012篇,对去掉重复数据及与本论文研究重点关系不大(如高校图书馆业务工作社会化、社会化媒体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等)的文献后的955篇文献基于文献管理软件进行了时间与主题分布分析,文献时间分布如图1所示。由图l可知,有关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相关内容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热点,自2006年以来,论文数量迅速攀升,2010年达到一个高峰,随后稍有回落,2013年又快速攀升,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提出,必定会掀起相关研究的一个新热潮。从研究主题看,检索到的相关文献很少就某单一主题进行研究,在此主要按文章研究的侧重点进行分类,研究主题分布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有关研究主要围绕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意义和可行性、服务途径和模式及某高校或地区、联盟服务社会的调查和实践等展开。

      1.2 研究主题分析

      (1)意义、必要性和可行性。部分文献阐述了高校图书馆资源和服务优势、社会服务功能及在服务全民阅读、构建和谐社会、学习型社会方面的意义和必要性。杨玫[2]为针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不足、服务网点少、发展不均衡、高层次服务少等问题,提出高校图书馆要充分考虑与公共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互补与协调,根据社会需求发挥所长,更好地满足社会信息需求。部分文献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优劣势及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谷晋等[3]优势、劣势、机会、挑战等几个因素对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服务进行了SWOT分析。

      

      

      (2)问题和对策。此部分文献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在服务社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杨文建[4]从开展比例不高、良莠不齐、服务内容传统单一、没有充分利用新技术、校友服务缺失、缺乏联合服务机制等方面阐述了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现状,并提出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3)服务途径与模式。服务途径与模式是有关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研究主体,也是在检索到的文献中占比最大的部分。有学者阐述某高校图书馆的做法,有学者就普遍可用的服务途径和模式进行研究。鉴于此部分内容较多也比较重要,在第2部分专门列出进行探讨。

      (4)调查与实践研究

      调查研究文献主要就某具体或部分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王玉林等[5]做的调查较为全面,1649所被调查的高校图书馆,有276所不同程度地面向社会开放,占16.74%,存在开放比例低、地区分布不均衡现象;实践研究文献主要就某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具体做法和措施展开叙述,并从中发现问题及总结经验,颜务林等[6]以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为例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实践和问题思考。

      (5)国外实践及中外比较研究

      有学者就美、德、韩、日等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实践经验和典型案例进行了研究。谢丽娟等[7]就康奈尔大学等10所有代表性的美国高校图书馆在社会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高校图书馆的具体工作给出建议;洪跃等[8]别就美、加、德、英等国家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情况及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开放现状及障碍,并对中国高校开放模式进行了设计。

      (6)新媒体及新技术应用。新媒体和新技术是推动高校图书馆服务发展的主要工具,如Web2.0技术、移动图书馆和微信等新媒体技术都为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注入了新的力量。韩珏[9]探讨了RSS、Blog、Wiki、虚拟社区等Web2.0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中的应用;李静等[10]对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手机图书馆服务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7)保障与发展机制。由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成功经验可知,保障与发展机制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包括法律法规、政策保障、长远发展机制等。杜辉等[11]分析了国内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政策保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就加快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立法程序、社会化政策体系、政策法规监督机制等进行了深入探讨,近几年有关保障及发展机制的研究有增长趋势。

      (8)服务效益评价。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效益评价也是高校图书馆和研究者关注的问题。师晓青[12]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为例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朱雷等[13]针对我国“985”、“211”工程中20个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信息服务进行了综合评价。

      2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途径与模式

      服务途径和模式是相关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也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重点,以下就目前高校图书馆研究和应用较成熟的社会服务途径和模式进行探讨。

      2.1 服务途径

      (1)教育扶贫。脱贫工作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和工作重心,教育是扶贫的最佳手段和根本途径,是提高贫困地区人口文化水平及脱贫工作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马慧艳等[14]认为支持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是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参与社会服务的最有效途径;彭江山[15]为高校图书馆可联合发达地区图书馆扶持西部贫困地区基层图书馆,结合贫困地区和农村实情,为其提供资源及培训等服务。

      (2)面向社区开放。随着全民阅读、创建学习型社会及终身学习的提出,高校图书馆面向社区开放成为迫切需求,这也是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主要途径。我国高校图书馆拥有硬件环境、文献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等优势,使其面向社区服务成为可能[16];其可通过办理借阅证、举办讲座、开放手机、微信图书馆等形式为社区公众服务。另外,面向校友、教职工家属、特殊群体开展服务也是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3)远程教育。随着互联网教育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为社会公众提供远程教育成为可能,特别是近几年MOOC的兴起与迅速发展为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提供了新平台。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信息素养教育职能,为社会公众提供好的信息素养教育平台,推动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的发展[17]。

      (4)服务行业和企业。为行业和企业提供有偿服务是目前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主要途径与方式,大多高校图书馆已为行业和企业提供信息资源、文献传递、科技查新及特色专题服务等深层次社会服务。典型案例有武汉大学图书馆、江苏大学图书馆等,在第3部分详细阐述。

      (5)服务政府。在文化强国、文化强市背景下,政府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起到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相关政策和制度制定者与保障者,同时也可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中获利,真正做到双赢,典型案例有广州大学图书馆。

      (6)服务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精神需要的有效途径。高校图书馆可通过参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指导农村图书馆业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推广农业知识、培育新型农民等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18]。

      2.2 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模式,从服务部门组建和服务方式可分为自主自建模式和共建共享模式;从内容提供可分为提供资源模式和提供服务模式。

      (1)自主自建模式。自主自建模式主要由高校图书馆专门组建面向社会的服务部门和自建公司独立经营两种,典型案例有重庆大学图书馆和江苏大学图书馆。

      (2)共建共享模式。共建共享模式主要有图书馆联盟、协会合作、校地共建、馆企合作等几种方式[19]。①高校图书馆之间或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通过组建联盟提供社会化服务。②高校图书馆通过与行业协会、学会合作提供社会化服务。③高校图书馆通过与地方政府、社区等合作办馆为社会提供服务。④高校图书馆通过与企业合作,全方位为企业提供信息保障和深入信息服务。

      (3)提供资源。高校图书馆通过提供文献信息资源(包括纸质资源、数字资源)及环境和硬件资源等为社会提供服务。楼健群[20]认为基于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丰富、需要投入的资金、人力成本低、对本校师生影响小等原因,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成为可普遍开展的模式。

      (4)提供服务。除提供资源外,高校图书馆主要依托自身优势,通过提供借阅服务、教育培训、参考咨询、文献传递、科技查新及更深层次的专题信息服务等服务社会。

      3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经典案例分析

      经检索到的文献及对高校图书馆实际调研综合分析,笔者总结了近十年国内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经典案例。

      3.1 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案例

      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主要有开展社区服务、扶持基层图书馆、与地方政府及公共图书馆合作开展等。

      3.1.1 主动服务社区公众案例

      南开大学图书馆可谓是主动为社区公众服务的典型案例,在天津市的文化教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主要方式有情系乡村,为城市周边学生捐赠图书;向周边社区提供开放服务,免费为公众举办科普知识教育、数据库讲座与培训等公益活动,成为公众素质教育的理想基地[21]。重庆大学图书馆的校友服务,毕业生只需缴纳少量管理费办理校友卡,就可享受文献传递、定题服务、代查代检等优惠的信息服务,效果明显[22]。常州工学院图书馆将丰富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向社区开放,连续创办三个校外流动图书馆,服务普通百姓,赢得良好声誉[23]。

      3.1.2 扶持基层公共图书馆案例

      2008年4月起,吉林省文化厅组织公共图书馆与部分高校图书馆在共建共享、服务社会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研讨。参加调研的6所高校馆分别确定了帮扶对象,其中,东北师大图书馆先后与前郭蒙古族自治县图书馆及伊通满族自治县图书馆确定了帮扶关系,分别在培训交流、书刊捐赠、技术支持、特色资源建设、远程咨询服务等方面为前郭和伊通县图书馆提供了扶持和帮助[24]。

      3.1.3 与地方政府及公共图书馆共建案例

      (1)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案例。由深圳市文化局牵头于2003年启动建设的“图书馆之城”项目,目的是建立覆盖全城、服务全民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为市民提供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图书馆服务,达到支持终身学习、丰富文化生活的目的[25]。深圳高校图书馆积极参与,通过整合自身资源、开展信息服务,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开发“深圳文献港”服务平台,建设“深圳大学城图书馆”等方式,面向社会开展文献提供、信息咨询和增值服务,促进地方自主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26]。

      (2)陕西理工学院图书馆校地共建案例。陕西理工学院图书馆是西部地区校地共建服务社会的典型。2014年6月,陕西理工学院与汉中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图书馆共建共享协议”,并在该院挂牌成立“汉中图书馆”,市民可以“零门槛、无障碍”地走进图书馆,并专门为社会读者开辟阅览室,取得良好社会效益[27]。

      3.2 为地方政府提供服务案例

      广州大学图书馆是高校图书馆服务政府的经典案例。自2002年起,广州大学图书馆依托自身优势,结合广州市政府需求,通过共建共享、业务扶持等方式,为广州市政府陆续开展深入有效的信息服务[28];2003年,自行开发建成“媒体眼中的广州”新闻全文数据库,依托此平台为广州市委、市政府等社会各界提供特色信息服务;随后和广州市委宣传部、公安厅、公安局、档案局等多家政府机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合作[29];2007年,与广州市政务中心合作共建的“政务资讯厅”是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合作共建模式的成功范例[30],值得借鉴。

      3.3 为企业提供服务案例

      (1)江苏大学图书馆服务企业案例。为了更好面向社会提供优质信息服务,江苏大学图书馆依托丰富的信息及人力资源于2009年注册成立了“镇江亿百特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并于2011年3月入驻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主要为社会和企业用户提供信息定制产品开发、专利分析与利用、决策咨询等服务[31],是高校图书馆通过自主自建服务社会和企业的经典案例。

      (2)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服务企业案例。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是较早为跨国企业提供服务的典型案例。首先,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学校与国外企业合作提供研发信息服务,随后在图书馆内设置校企交流平台、跨国企业资料中心(如德国西门子公司);其次,为校企联合办学提供服务,与企业合办华中科大—英国电信科技信息中心,服务于企业的各种需求;再次,通过开展查新咨询及成果转让、产品开发、专题与定题跟踪服务等为企业提供服务[32]。

      3.4 为行业提供服务案例

      (1)武汉大学图书馆服务测绘行业案例。武汉大学图书馆依托优势学科——测绘学方面的资源、人才、技术、服务等优势,通过积极参加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的协调合作,编写出版《中图法·测绘学专业分类表》、《测绘学叙词表》等专业工具书,提供专题信息服务等方式为测绘行业和社会其他领域提供信息服务[33]。

      (2)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服务煤炭行业案例。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对基于行业协会为煤炭行业和企业提供服务的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收到良好效果,为煤炭行业50多个企业或高校提供了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研究开发服务、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专题咨询、专业培训、文献传递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化信息服务,实现了高校图书馆、企业、行业协会的三赢[34],笔者所在单位即是其中受益者之一。

      4 结语

      以上探讨了我国近十年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现状与经典案例,为其他高校图书馆提供了宝贵经验,但同时也看出,成功实践案例大多集中在国家重点高校及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西部地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欠缺,由熊伟等[35]对西安市高校图书馆的调研可看出,已向社区开放的图书馆占18%;由赵国忠[36]对兰州市高校图书馆的调研可知,只有个别图书馆开展了正规化和常规化的社会化服务。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相关政策和保障机制欠缺。虽然国家和部分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但没有条款对此进行强制和约束;与北京、广州等地相比,西部地区相关政策支持更欠缺,高校图书馆之间也缺乏相应协作机制。(2)观念保守。西部高校特别是地方中小型高校图书馆观念相对保守,认为高校图书馆应面向本校师生服务,没有责任和义务对社会公开服务。(3)地区和高校整体经济实力弱。与国家重点高校及东南沿海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和高校整体经济实力较弱,图书馆获取经费有限,基本只能完成学校预定的任务目标,无力承担额外的服务社会费用。(4)管理与激励机制欠缺。高校图书馆人员考核及薪酬发放主要依据学校下达任务目标的完成情况,并没有考虑社会化服务的需求。

      综上所述,其他高校图书馆应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借鉴已有经典案例经验,在能力允许范围内,尽可能为社会提供开放服务,为当地乃至全国学习型社会、和谐社会及公共文化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标签:;  ;  ;  ;  ;  

近十年来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研究综述与经典案例分析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