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方言与普通话疑问句对比论文

秦安方言与普通话疑问句对比论文

秦安方言与普通话疑问句对比

闫转芳 西北师范大学

摘要: 本文通过对普通话和秦安方言中的疑问句的比较,较全面的展现出二者在疑问句上的异同,如句式“v哩吗不v”和普通话的选择问句具有较大的差异,除此之外,本文简要说明了秦安方言的疑问句在语义和语用方面与普通话的不同,并总结归纳出了秦安方言疑问句的用法与规律。

关键词: 秦安方言;疑问句

一、特指问句

普通话中,特指问句是由疑问代词“谁、什么、怎样”等特指的,或由它组成的短语,如“为什么、什么事、做什么”等来表明疑问点,说话者希望对方就疑问点做出答复。句子往往用升调。后面常用语气词“呢、啊”等,但不能用“吗”。回答时对所特指的部分作出回答。那在秦安方言中,是怎么特指的呢?以下是我们将普通话特指问句和秦安方言特指问句的比较,有序号的为普通话,带“*”号的为秦安方言:

(1)这件事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载乖事你咋着要载样子干哩?(秦安方言中“这”的发音为“载”,四声)

(2)你的论文写的怎么样了?

协会成立以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支斗渠管理责任主体,涉水事务有人问、有人管、有人听、有人干。灌溉管理过程中,各农民用水户协会结合实际,科学编制调度预案,及时调整用水过程,统筹安排上下游用水,全面实行“一把锹”放水制度,用水管理公正民主,用水秩序规范有序,解决了以往矛盾纠纷突出、灌溉秩序混乱等问题,改善了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提升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水平。

*你的(dai)论文写的(dai)咋样了。(秦安方言中将“怎么样”说为“咋样”)

(3)你是怎么回来的?

*载些饭是多着哩还是少着哩?

(4)你干什么去了?

*你做撒去了\你干撒起的(dai)?(将“什么”说为“撒”)

(5)他在那儿忙什么?

*他在兀达忙撒着哩?(将“那儿”成为“兀达”)

(6)这是什么?

*载是撒?(“这”称“载”,“什么”称“撒”)

(7)谁的书放在这儿了

“还不走啊?是不是想让我请你们吃东西?那好吧。我买几个橘子去,你们就在这里,不要走动。”王小景笑了,挨个拍过孩子们的肩膀,随后用夸张而“笨拙”的动作,从凉亭的栏杆上“慢慢”地翻过去。

*阿乖的(dai)书放在载达唠?(秦安方言把“谁”发音成“阿乖”)

通过“说一说,辩一辩,理思路”,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建立起一种统摄性、符号化的具有数学结构特征的“模型”载体,实现数学抽象。这有助于学生掌握“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含有“归总”等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持。

说到课桌上睡觉,不是实在犯困,谁能睡得着?睡着了被吵醒,谁能有多少好心情?再说,朦胧中醒来抱怨的一句话,也未必一定是对老师的大不敬,也许,她根本就没弄清楚是谁搅了她的美梦呢?

(8)你的家在哪里?

*扭兀里在(cai去声)阿达哩?(秦安方言把“哪里”说成“阿达”)

(9)我的书,你为什么要看?

*个的(dai)书,你看着咋哩?(“咋哩”在秦安方言中也可以指代原因)

从上面的9个例句中可以看出,秦安方言特指疑问句中的疑问词与普通话特指疑问句中的疑问词的关系为:“阿达”对应“哪里”;“兀达”对应“那儿”;“阿乖”对应“谁”;“撒”对应“什么”;“咋”对应“怎么”;“咋乖的(dai)”对应“怎么样”;“咋着”“为啥”对应“为什么”。帮助构成疑问语气的助词一般有“啥”“哩”等,表已然语气的词一般由“的(dai)”“了(lao)”充当,但“来”字也表示疑问,构成“阿哩v来”的句式。

二、是否问句

普通话中,是非问的句法结构像陈述句,既没有表示疑问的结构或代词,它带有“吗”或可以带“吗”。回答是对整个句子做肯定或否定的回答,用“是,对,嗯”或“不、没有”等答复,或用点头、摇头的方式回答。

(1)你能上去吗?

*你能上起吧?(回答“能”或者“不能”)

(2)你喜欢这个人吗?

后来,是杨剑帮了她这个忙。杨剑从女人好友的嘴里知道了这些事,尽管他没有征得女人同意就做了,还是让女人的心宽慰了一下。杨剑找了他的一个当省领导的哥们,又由那个省领导给省卫生部门的主管领导打了电话,女人医院那个看她不顺眼的领导才极其不情愿的为她晋升职称上开了绿灯。

*你喜欢载乖人吧?(回答“喜欢”或者“不喜欢”)

(3)你们昨天看的戏好吗?

*扭昨天看的(dai)戏好(看)吧?(回答“好看”或“不好看”)

(4)你有姐姐吗?

*你有姐姐么?(回答“有”或“没有”)

普通话的正反问句是由单句谓语中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的格式构成,又叫“反复问”。分为三种格式:V不V、V不、附加问(先把一个陈述句说出,再后加“是不是”“行不行”“好不好”等)。后常跟语气词“呢、啊”等语气助词,不能用“吗”。回答用“V”或“不V”。现将两者做一比较:

*载就是银行吧?(回答“就是”或(不是)

(6)昨天是星期二吗?

*夜里个是星期二吗?(回答“是”或“不是”)

(7)你忘了吗?

本次会议由上海市节能协会主办、申能能源服务公司、上海西虹桥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康明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稷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协办。上海市节能协会分布式供能专委会副主任陈梅娟主持本次会议。

(8)你知道你自己错了吗?

*你知道(chi tao)各家错了(lao)么?(回答“知道”或“不知道”)

(9)你会跳舞吗?

*你会跳舞吧?(回答“会”或“不会”)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秦安方言中的是非问句的句式和普通话中的相同,但是疑问语气词有所不同。秦安方言中肯定的是非问,句末都用语气词“吧”,且都用降调;而普通话疑问句中的“吧”一般都表示猜度语。而在否定的是否问句中,秦安方言和普通话是一致的。

更新就业理念,学习就业双管齐下,多渠道促就业,我们坚持把就业教育贯穿整个学生工作中,要及时有针对性帮助其调整就业方向,做好个别学生思想工作,指导学生正确定位、找准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提出中肯意见,开展就业、考研讲座等。

三、选择问句

选择问句是用复句的结构提出不止一种用法供选择,即提出两种情况,用“是……还是……”连接分句,常用语气词“呢、啊”,不能用“吗”。中间不能用问号。回答是选择其中一种情况回答。

(1)今天是周六还是周天?

*你忘了(lao)吗?(回答“忘了”或“么忘”)

*基儿个是周六还是周天?

(2)你今晚吃米饭呢还是吃面条呢?

中午回妈家,一进门我先伸出脚来嚷嚷:“妈,快看看我的高跟鞋,漂亮不?”老妈瞄了一眼撇撇嘴,笑骂道:“熊孩子,又买高跟鞋。”没等我坐下,老爸拿出一个红包:“快过生日了吧?爸给钱,去买双更好看的高跟鞋,我知道闺女就这一点嗜好。我和你妈的退休金花不完用不了,留着干啥。”

*你基晚(上)吃米饭哩还是吃面条哩?

(3)考试在明天还是后天?

*考试在(cai去声)明走哩吗后走哩?

(4)这些饭是多呢还是少呢?

*你是咋回来的(dai)(“怎么”说为“咋”)

(5)先洗被套呢还是先洗床单?

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其规模小、流动性差等特点使其在实际融资中遭遇的阻碍越大,但中小企业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可以选择没有交易成本的内部融资方式,但是内部融资也存在一定的融资障碍,因为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经营剩余积累比较少,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将自身的业务大力发展,使得企业的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以便于在经营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使得留存收益可以转化为内部融资。在其他的层面来说,许多新兴行业的中小企业在科学技术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必须在技术上及时更新,这就使得功能性贬值增大,在企业的折旧制度上采用加速折旧法,将资产折旧转变为企业可利用的资金。

*先洗被(bi)套哩还是先洗床单哩?

*咱是骑车起哩还是走着起哩?

*你吃苹果哩还是吃梨儿哩?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秦安方言中表示选择的选择问句是要在选择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看法中间加上“哩吗”这样的语气词,再在句末加上语气词“哩”即可。若是“是”字句的选择句,则只需要在需要选择的看法中间加上语气词“吗”。并且,“v哩吗不v”在秦安方言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与普通话“v不v”式相比,秦安方言中的“v哩吗不v”有很大不同,其中“哩”是秦安方言中出现频率很高的特殊语气词(一般在句尾充当语气词,如“个正吃饭着哩”。在普通话中疑问词“吗”一般出现在句尾,表示疑问,如“你吃了吗?”而在秦安方言“v哩吗不v”中,“吗”用在句中,这是与普通话最大的不同。

(7)是小麦呢?还是燕麦?

*是小麦还是燕麦?

(8)还不知道他是来呢还是不来呢?

*还不知道(chi tao)他是来哩还是不来哩?

(9)我们是骑车去呢还是走着去呢?

(6)你吃苹果还是吃梨?

查尔斯·韦斯特曾说:“拥有最好工程人才的国家占据着经济竞争和产业优势的核心地位”[1]。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至2020年,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800多万人。人才成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证。2010年,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是国家根据社会需要而对工程人才培养做出的重大改革项目,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2]。2016年,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成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重新定位和思考。

四、正反问句

(5)这是银行吗?

(1)北京你去过了,是不是?

优序融资理论既考虑到了信息不对称又考虑到了交易成本。在该理论看来,企业融资会优先选取内源融资,然后是债务融资,最后才会向外部资本市场求助。

*北京你起过了,就是吧?

(2)你吃没吃饭?

“无规矩不可成方圆”。党中央的“八项规定”“三严三实”及“自律准则”“处分条例”等就是最好的规矩。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些巨贪,往往就是从贪小便宜步步为“盈”“炼”成的。“易鱼”类似事件的严肃处理,体现的是“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以遏制由量变到质变。“好规矩”需善始善终,严要求产生好成效,严管理养成好习惯,严标准才能得民心。杜绝“易鱼”类似案例发生,打虎学武松拳头要硬的同时,拍蝇力度亦不能松。

*你吃么吃饭?

(3)你有没有空?

*你闲着哩吗忙着哩?

(4)吃得完吃不完?

*你能吃完哩吗吃不完?

(5)你提的动提不动?

*你能提动(tong)哩吗提不动(tong)?

本文主要研究板梁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根据设计图纸,按汽车-超20级和挂车-120活载,并将桥面铺装折算到试验梁上,通过跨中弯矩等效原则,计算得到千斤顶加载值为354kN,因此将354kN定为试验梁的设计荷载。加固前的试验表明,本试验梁加载到480kN后,其挠度与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挠度限值1/600跨径基本一致,且在卸载后挠度、应力及裂缝宽度均能基本回到初始状态,表明试验梁处于弹性工作状态,为保证加固前后试验梁没有过多损伤累积,仍具有相似的承载力,本试验的控制荷载选取为480kN。

(6)老师说的对不对?

*老师说的(dai)对哩吗不对?

(7)这个电影好看,是不是?

*载乖电影好看着哩,就是吧?

(8)你想不想家?

*你想屋里哩吗不想?

(9)你说是这个理不是?

*你说是载乖道理吗不是?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秦安方言中表示正反问的句式同普通话中的相差无几,也是将肯定否定形式并用,只是大多数情况下肯定、否定形式并不是并在一起,而主要是将否定形式放在句末,否定部分的谓词或带宾语句中的否定部分的宾语常常省略。这种情况下不同的是,秦安方言中的正反问句一般要在否定形式之前加上“哩吗”这样的语气词,在秦安方言中,“是”“不是”,并列使用以及表示可能性的“v+得+补语”“v+补语”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使用的正反问句中,只需在否定形式前加语气词吗即可。

五、总结

秦安方言中的疑问句,总体来说,比较典型,主要包括“v哩吗不v”式、“v咋哩”等好几种典型问式。其中“哩”尾是秦安方言中一个特殊的语气词,疑问词在语音上的差异也非常大。作为语言研究的活化石,秦安方言体现出浓郁的地域性,研究秦安方言的现实意义对秦安文化研究乃至经济社会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东序.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黄伯荣.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手册[M].广东人民出版,2001.

[3]孙晨.从地域方言角度谈方言的价值[J].安徽大学,2012(7).

[4]孙立新.关中方言代词研究[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0.

[5]王廷贤.天水方言[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4.

[6]张慧英.汉语方言代词[Z]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

[7]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作者简介: 闫转芳(1992-),女,籍贯:甘肃省天水市,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在读。

标签:;  ;  ;  

秦安方言与普通话疑问句对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