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命题与系统科学观的研究_可持续发展论文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命题与系统科学观的研究_可持续发展论文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命题及研究的系统科学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命题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科学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命题

对可持续发展本身能提出多少有价值的问题,这是摆在可持续发展研究理论工作者面前首要的、也是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能就可持续发展问题本身提出好的问题是接近和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良好开端,只有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真问题或者适切的问题,才能为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建设作出一份真正的贡献;相反研究与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就无从谈起。本着这样的认识,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若干命题(元问题)并对其做简要的说明。

命题一: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一个结构开放的问题增长系统。

关于可持续发展涉及的问题之广泛性、多样性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发现的,只要人类社会的发展存在持续问题的结构就不会停止增长,发展带来问题的涌现、发展也带来人们对问题认识的深化,发展的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而增多。人类社会不终止,其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就不会消失。

命题二: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巨问题系统。

可持续发展问题本身是复杂的,它表现为问题的高阶次(循环嵌套、交织缠绕)、分布性、不确定性;可持续发展问题又是巨大的,表现在时间尺度、空间尺度、个体数目、学科范围几乎是无限多样的问题领域——是为复杂的巨问题系统。

命题三: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非结构性的特征,或者是一个非结构化的问题系统。

可持续发展问题既不能归约为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也不是通过有限步骤可以解决的物理问题或化学问题,甚至于不是一个可以通过人机对话就能解决的工程问题。对于通过有限步骤可以逻辑地获得解决的问题称为结构化的问题,对于不能通过有限步骤逻辑地解决、但在人的参与下能获得满意解的问题称为半结构化问题,显然可持续发展问题既不属于前者也不属于后者,所以说它是一个非结构化的问题系统。对于非结构化的问题,人类应如何进行破解呢?

命题四: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一个全新的、向人类全面挑战的超级的综合性问题系统。

可持续发展问题不同于人类社会中已往提出的任何问题——全新的,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一个社会问题、一个环境问题、一个人口问题、一个文化问题……它根本不是某个方面的问题,而是一个超级的综合性问题系统。

命题五: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要求——人择的,解决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人类自身——人类文化的进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制度与社会组织的进化。

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产物,解决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问题除去人之外不存在上帝的力量,人类不仅应成为自身的主宰,还应成为整个宇宙的主宰,人类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只有通过不断的发展来解决,人类不仅要确立自身的中心地位,还要把发展置于优先地位,发展是为了人的,人又要通过发展这种形式来发展和完善自身。只有人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即人是发展的目的。

命题六: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需要人类使用全新的思维方式——不确定性的、开放性的、复杂性的、非结构性的——系统思维方式;革除传统的思维方式——确定的、单一的、线性的、逻辑上封闭的——简单性思维方式。

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从每个角度提出的问题都具有广泛的联系,在相关因素中常常存在不确定的方面,问题本身要求我们用辐合思维的方式,以避免发生顾此失彼的不良后果。

命题七: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无为”的发展,或遵循泛系规律(自然控制)的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应是为人的发展,除去为人(广大的民众)的发展之外的发展都属为了发展而发展,为了大众的发展也就不能仅是短期的发展而是长期的发展,这一点本质上要求其发展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发展,是无为之发展,非饮鸩止渴、非拔苗助长。

命题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是系统整体的,就相对可持续发展来讲是充分必要的,但要实现绝对的可持续发展充分条件是不存在的。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结构开放性和复杂庞大性的特点说明,影响可持续发展因素的综合性及系统整体性,换句话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具有层次性、结构性、整体性,而且在有限目标下这种整体性条件对可持续发展来讲是充分的,而对无限目标来讲,必要条件也变得无穷多,充分条件无法满足,也即不能实现绝对的可持续发展。

命题九:人类作为宇宙空间中的一个物种,其寿命是有限的,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相对的。

在宇宙空间中的任何物种其寿命都是有限的,无论是微粒子(光量子、夸克、介子、原子、分子)、病毒、细胞、植物、动物、地球、太阳系……无不如此,人类也决不会例外,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相对的。

命题十: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具有最高价值的合目的性的发展。

人类是地球生物圈乃至整个宇宙空间中惟一具有高度智慧与自觉性的生物。地球生物圈在经历了化学进化和生物进化之后的进化形式即为社会进化,进化的社会性要求进化选择的价值性和发展的合目的性,可持续发展正是人类最高价值的选择——持续性、公平性及共同性的选择,可持续发展是目的,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伦理内涵又是条件,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和内涵高度结成为一体的统一整体——合目的性的发展。

命题十一:可持续发展社会是一个有序竞争的、协同和谐的社会。

人类社会的发展除去有形的物质条件之外还要解决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协调机制,回顾人类的历史发展,竞争与和谐一直是其两根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支柱。没有有序的竞争就缺乏必要的动力,没有社会的和谐就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没有动力就不会有活力,社会将趋向熵最大化;而不稳定的社会可能将已取得的发展成果断送或破坏,造成社会的周期振荡。社会的有序竞争即人们的行为是契约化的、不存在具有专制色彩的神权之类的组织仲裁者,带有专制色彩的、享有神权的组织仲裁者的存在是对社会和谐的最大破坏及对有序竞争的最大阻碍。

命题十二:人类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建设不仅是在时间上的延续,更主要的是在空间上的不断扩展。

发展表现为时间和空间两个相互依存的方面,持续发展首先要求的是在时间上不断延续,而从人类社会的实际出发还要求在空间上的不断扩展,人的发展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发展,有限空间的物质与样式不能满足人类的物质与心理的需要,只有通过不断的空间征服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信息才能使人类得到发展的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征服空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人类通过各种方法手段几乎已征服了地球表层空间,自觉地探索宇宙太空的历史已有数千年,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加快了征服宇宙太空的步伐,人类征服空间的发展在人类迈向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征途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活动。

命题十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是发展基础的加强和发展结构的优化。

发展依赖于发展的基础,贫穷落后、一盘散沙、没有资源、没有一定的发展水平不可能进入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充分发展、高度发达的条件下提出的更高要求,离开了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是谈不上可持续发展的,因此发展的基础就是发展本身——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教育的发展、组织制度的发展,等等;发展结构的优化要随着发展的进程、和发展水平的提高不断进行,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自觉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结构的优化也需要人们自觉不断地进行。发展基础和发展结构的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发展来加强和优化才是可能的。

命题十四: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一个开放的模式系统。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结构开放的、复杂的巨问题系统,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也不可能是简单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既不是一时的、短暂的繁荣,也不是某个方面的成功,它既要求是长期的繁荣发展,更要求是全面的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系统有两层含义:其一,就某区域来讲,发展的模式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二,就不同的区域来讲各自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形成高一级的模式系统。

命题十五:支撑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体系是一个结构开放的系统。

支撑人类社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于人的智慧——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矛盾与问题的不断涌现,要解决这些问题与矛盾需要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表现为科学技术结构的持续进化,即科学技术的开放性发展。

二、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科学观

1.系统科学概述

系统科学不只是一般的系统理论。系统科学也称复杂性科学,它以一般系统理论为基础,包括控制理论、信息理论、随机(概率)理论、突变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超循环理论、混沌理论、自组织理论、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分形理论、稳定性理论等一批研究系统普遍行为的学科群。系统科学观认为:所有控制都是针对系统的控制,不是对别的什么的控制,离开了系统谈不上控制,没有了控制也即不成为系统;信息是系统产生的,它表现系统的行为与系统的确定性程度,没有信息的系统和脱离开系统的信息都是不存在的;系统既然有其确定性行为,那么从另一方面来看它又有不确定的一面——随机性,随机性行为不是外在于系统的行为,它是系统本质的另一面,系统是确定性和随机性的统一体;系统的稳态发展有其限度,在一定的条件下就表现为突变,突变可能是进化也可能是退化或者既有进化又有退化,突变的形式、突变的规律均是系统的本质方面;系统结构的形成,系统结构的确定性的来源,系统结构稳定的条件等等的解释都有赖于耗散结构理论,宇宙的管理并不是“既不需要劳务也不需要损耗”的(普罗提诺认为“宇宙的管理既不需要劳务也不需要损耗。”这里笔者反其意而用之),系统的进化、结构的转换既需要信息的支撑、更需要能量的不断补给;系统的稳态必有其稳态机制,这个机制就是协同性原理——系统的协同性;系统如何进化,简单如何演化到复杂,化学进化如何到生物进化,生物进化又如何发展到社会进化,如何由低级进入到高级……其历程如何——超循环即是其过程模式,超循环是系统的过程,是系统的历时态结构;系统是有序的,但在有序与无序之间存在一种过渡的状态——混沌,混沌是由系统的一种状态进入另一种状态的必经之路,是进化的阶梯;还有自组织、分形等都是自然现象与系统逻辑使然。

2.系统科学——用复杂性的眼光看世界与用综合集成的方法认识并解决复杂性问题

一般系统理论强调的是整体性、层次性、结构性、联系性和运动性等带有机械主义色彩的系统基本属性,追求的是系统的稳定性、最优化或最大最小等等的目标;而系统科学(或复杂性科学)理论则将一般系统理论考察的属性看作为一个更广阔的系统属性的一个方面,它有更大的包容性和发展性,可以说系统科学本身就是一个唯物辩证的、发展的、开放的系统。系统科学理论认为确定性、明晰性、线性、二值性、有序性、简单性等属于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中局部的、有限时空的现象,就像有理数在数轴上处处不连续,在[0,1]区间上的勒贝格积为零,而无理数在数轴上是处处连续的,与[0,1]区间上的勒贝格积分为1一样,简单性在宇宙空间中(复杂系统中)是处处不连通的,不可能用简单性来解释世界,而复杂性在宇宙中处处存在,复杂性才是宇宙本质的方面。系统科学理论更重视多样性,整体是相对的,层次理解为分层,结构是开放的、增长变换的结构,系统具有群的特性,控制既是集中的也有分散的,控制不可能是单向的,控制的水平或程度不是取决于人们的愿望,而是取决于系统进化的自身水平,适度性准则是首要的准则,系统科学理论指导下追求的不是最好而是更好,人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最好也不可能达到,评价的指标体系不可能完备,评价的权重也不可能完全恰当。

系统科学理论重视对事物的定量研究,但绝不忽视事物定性的方面,而且将事物定性的方面作为探究事物的起点。对事物定性认识方面的错误即使建造再精致的模型、进行再精确的计算也只能导致错误的结论。对于复杂巨系统,系统科学理论主张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的方法系统,认为复杂巨系统的问题不是某个学科、某一类方法甚至也不是某几个学科和某几种方法可以解决的,它需要当代水平的综合集成,随着问题的发展这个集成的系统也需不断地发展——从理论到实践,从方法到手段,从组织到领导,从内容到形式等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地充实完善。根据不同的要求和对象采取适用的方法体系。

3.系统科学——指导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建设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系统科学观,即是以系统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唯物主义辩证法为指导,把对具有一定时空尺度的、不同对象的持续发展研究均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区域、国家、行业、人类社会、地球生物圈乃至广袤无垠的宇宙空间均是具有泛联系性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科学观要运用一般系统理论,以一般系统理论为工具来研究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属性、控制、信息、突变、协同、混沌、组织、过程、模式、机制、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体系等等的各个方面,用系统科学(复杂性科学)理论来研究分析近可分解的文化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研究分析生物圈、人类社会圈、水圈、大气圈、土壤圈、岩石圈;研究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资源结构、状态特性、地域发展的生长机制、时空展现的法则;用系统整体观来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性条件。对人类来讲可持续发展首先应是经济合理的发展,不应是奢侈的发展。因此,经济学原则、社会学原则、生态学原则等等均是我们必须采用的方法论原则,可持续发展系统既有质的规定性也有量的规定性,可持续发展研究要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问题的层次、对象、特征采用相应的方法,总体来讲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综合集成的系统方法。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科学体系、科学方法需要随着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发展及人们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发展。

标签:;  ;  ;  ;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命题与系统科学观的研究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