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的护理效果观察论文_朱瑛

浅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的护理效果观察论文_朱瑛

黑龙江省鹤岗市中医医院 154101

【摘 要】目的:探讨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护理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19年3月期间114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采取补充维生素D制剂和钙剂,合理饮食和休息、适当的户外活动,以及后遗症期的训练等措施。结果:114例患儿经有效的对症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结论: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进行综合有效的护理,可明显改善患儿症状,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关键词】维生素D;佝偻病;护理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nursing method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rickets in children,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sequelae.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14 case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rickets from November 2018 to March 2019,taking vitamin D preparations and calcium supplements,reasonable diet and rest,appropriate outdoor activities,and training in sequelae.RESULTS:114 children recovered after effective symptomatic treatment and nursing.Conclusion:Comprehensive and effective nursing care for children with vitamin D deficiency ricket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children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sequelae.

Key words:vitamin D;rickets;nursing effect;

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 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使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骺病变为其特征。主要见于2 岁以下的婴幼儿,为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我院自2011年9 月至2012 年3 月期间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儿童114 例,经过治疗和护理患儿基本痊愈,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对象: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儿童作为观察对象,排除出生时出生缺陷、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双多胎,体检时无感冒、发热、腹泻等体征。

1.2 方法:对检测对象进行常规身体检查的同时,由检验技师采取指尖末梢血,并利用安徽高山药业生产的BALP试纸条进行比对,BALP正常值<200u╱L,>250 u╱L为阳性,考虑可能为佝偻病,>300 u╱L为阳性,基本可诊断为佝偻病。部分儿童进行左手腕片对照,根据BALP测定结果、临床症状和体征,对不同发病期的儿童制订相应的护理干预计划,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经过3个月的监测及管理后,再进行复查,包括健康体检,血BALP测定。

2护理

2.1补充维生素D:增加富含维生素D及矿物质的食物。如母乳、肝、蛋、蘑菇等,无母乳者哺以维生素D强化牛奶或奶粉;接受日光照射:根据不同年龄及不同季节,选用不同方法,主要是进行户外活动或游戏。夏季可在树荫或荫凉处进行,其他季节可开窗或在背风处进行,在不影响保暖的情况下尽量暴露皮肤。每日接受日光照射由10分钟开始渐延长至2小时;按医嘱给予维生素D:初期给予维生素D每日5000~10000IU,激期给予每日10000~20000IU,口服给药,连用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每日400~800IU)至2岁,北方地区可延长至3岁。重症或伴有其他疾病及不能坚持口服者,可肌内注射维生素D330万IU或维生素D240万IU,初期注射1次,激期重复1~2次(每次相隔2~4周),末次注射1个月后用预防量口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定期户外活动:根据不同年龄及不同季节,指导家长选用不同方法,携带小儿进行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夏季可在树荫或荫凉处进行,其他季节可多晒太阳。因紫外线不能透过玻璃,故患儿在室内时,应经常开窗接受阳光。在许可的气候条件下,可酌情进行日光浴,让阳光照射到患儿裸露的皮肤,每日接受日光照射由10分钟开始渐延长至2小时。

2.3对烦躁、睡眠不安、多汗的患儿要耐心护理,每日清洁皮肤,勤洗头,勤换内衣和枕套。重症患儿应避免过早、过久地坐、站、走,以免发生骨骼畸形。鼓励患儿多采取卧位,恢复期再开始活动。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不可用力过大或过猛,以防发生骨折。对多汗的患儿要勤洗头,勤换内衣、被褥和枕套,保持皮肤清洁,减少汗液刺激引起的皮肤不适。

2.4防止骨骼畸形及骨折:极期患儿骨骼较软,应避免小儿过早、过久地坐、站、走,适当限制小儿活动,平时鼓励患儿多取卧位,睡卧时应注意姿势,以免发生或加重骨骼畸形。患儿衣着要宽松,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如在换尿布时,抬举小儿双腿不可用力过大或过猛,在协助做各种治疗和检查时,约束患儿应避免用力重压或牵拉,以防发生骨折。对胸部骨骼畸形严重者,要注意观察有无呼吸功能异常[2]。

2.5预防维生素D中毒的护理 维生素D中毒,多在连续服用过量维生素D制剂1~3个月出现,严格按医嘱应用维生素D,尤其是作为预防用药者不可擅自增加维生素D用量。(每日服用4000IU以上持续1~2个月可引起中毒)。密切观察病情,若发现患儿出现畏食、恶心、倦怠、烦躁不安、低热等,继而发生呕吐、腹泻、顽固性便秘、体重下降,血钙>3mmol/L,应立即停用维生素D,及时通知医生。

2.6预防感染:重度佝偻病患儿免疫功能低下,胸廓畸形致肺扩张不良,故易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应避免与感染性疾病患儿同一病室,防止交叉感染。

3预防

向患儿家长介绍维生素D缺乏病的病因及预防要点,指导家长有关维生素D缺乏病的护理知识,如多晒太阳,积极调整饮食,不能坐、站过久等。介绍维生素D缺乏病的预防方法,孕妇及哺乳母亲应接受日光照射,饮食应多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钙等营养物质;提倡母乳喂养,新生儿从生后2周开始,坚持服用维生素D400~800U;1岁以内的婴儿为重点预防对象。新生儿应提倡母乳喂养,于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800IU,连续服用,至少坚持至1~2周岁,不能坚持口服者可给予维生素D10万~20万IU一次肌肉注射。婴幼儿应及时添加辅食,选择富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的食物。以示范和指导练习的方式教授日光浴、户外活动及按摩肌肉的方法[3]。向家长讲解预防及矫正骨骼畸形的方法。对已发生骨骼畸形的患儿,指导家长通过康复锻炼加以矫正,如胸部畸形可让小儿做俯卧位抬头展胸运动;下肢畸形可做肌肉按摩("O"形腿按摩外侧肌群,"X"形腿按摩内侧肌群),增强肌张力,促使畸形的矫正;平时可做胸廓被动操,以增加肺活量等。遗留严重骨骼畸形者,可于4岁后行外科手术矫治,此时应督促家长正确使用矫形器具。

4 结果

经补充维生素D制剂和钙剂,合理饮食和休息、适当的户外活动,以及后遗症期的训练和有效地护理等措施后,均痊愈。

5讨论

维生素D不足导致的佝偻病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它发病缓慢,不容易引起家长的重视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因此,必须积极防治。在本研究中,114例患儿经正确治疗和有效护理后,全部治愈,从而说明正确的处理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治愈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桂月娥 社区护理干预在儿童晚发性佝偻病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10),24(10)上旬版,65

[2] 中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专家讨论会纪要[J],中国儿科杂志,2008,46(3):192一194.

[3]宋亚非,王玉英,江铁成.高危儿监测及早期干预的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6):56-58.

论文作者:朱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2月下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  ;  ;  ;  ;  ;  ;  ;  

浅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的护理效果观察论文_朱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