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机械通气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的临床效果论文_谭位华,卿国忠,陆煜,彭正良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1

【摘 要】目的探析应用机械通气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一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抢救,通气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血气以及血压、中心静脉压。结果患者通气时间为1.5--34d,平均通气时间16.5d,40例患者中成功抢救37例,3例死亡,成功率为92.5%。成功脱机患者撤机后的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较机械通气前明显改善,与机械通气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进行抢救治疗,不仅能收获较高抢救成功率,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具有优良的临床应用效果。

【关键词】机械通气;急危重症;抢救;临床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emergency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and critical illness. Methods 40 cases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ll patients were rescued by mechanical ventilation,and the electrocardiogram,blood gas and blood pressure and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were closely observed during ventilation. Results the patients' ventilation time was 1.5--34d and the average ventilation time was 16.5d. 37 cases were successfully rescued in 40 cases and 3 cases died,the success rate was 92.5%. The blood gas analysis index(PaO2 and PaCO2)of weaning patients after weaning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mechanical ventilation,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mechanical ventilation(P<0.05). Conclusion emergency treatment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can not only achieve higher rescue success rate,but also significantly improve blood gas index of patients,which has excellent clinical effect.

[Key words]:mechanical ventilation;emergency and critically ill;rescue;clinical effect

急危重症主要是指存在呼吸循环衰竭、心跳骤停等危急临床症状的病症,若急危重症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抢救治疗,生命安全将遭受严重威胁。因此,对患者及时采取相应的临床处理帮助其尽快回复正常呼吸况、改善血气指标就显得十分重要[1]。机械通气是一种利用机器装置代替、控制或者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吸机的帮助来维持气道畅通,使通气和氧合得到改善,使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被阻止,为基础疾病尤其是急危重症的治疗创造条件[2]。本研究为探析应用机械通气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一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人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紫绀等临床症状,且伴有其原发病症状。40例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17--60岁,平均年龄为(45.28±3.21)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12例、重症肺炎9例、颅脑损伤8例、重症胰腺炎7例、呼吸衰竭4例。

1.2治疗方法

机械通气抢救的方法是:首先对患者进行输液、吸氧和清除其呼吸道内的分泌物等一般治疗,然后对其进行气管插管。潮气量为7mL/kg,呼吸频率(15--17)次/min,吸气时限1.3S,前30min吸氧浓度为60%-100%,在SpO超过90%之后调整为50%以内,PEEP结合病情实施调整,ARDS与肺水肿设4--9cmH2O(1cmH2O=0.098kPa),COPD4--6cmH2O,气道压力不超过40cmH2O。30min后开展血气分析.此后60min、240min、6h和12h均予以监测,在患者病情稳定之后,监测间隔时段为6h,对患者予以24h内摄X线胸片并实施气道分泌物细菌培养。

1.3观察指标

通气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血气以及血压、中心静脉压。

1.4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都通过SPSS15.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x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通气时间为1.5--34d,平均通气时间16.5d,40例患者中成功抢救37例,3例死亡,成功率为92.5%。成功脱机患者撤机后的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较机械通气前明显改善,与机械通气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紧急机械通气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相关研究表明,采用机械通气进行临床抢救可明显促进患者正常呼吸的恢复,在当前我国医疗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该方法也已成为临床急诊科实施抢救操作的重要措施[3]。但是急诊插管应当注意技巧性,患者分泌物增多,可先予镇静剂与肌松剂,将喉头分泌物清除,实施插管。针对不同病种患者实施针对性呼吸模式,个体化保护性肺通气能够减少肺部损伤,提高疗效[4]。临床实践表明,给予急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进行抢救,能将机械通气的作用充分应用于患者的呼吸道管理过程,以促进患者不适症状的改善,并维持其呼吸道顺畅,降低死亡率[5]。

由于实施机械通气的均为急危重症患者,对其病程稍微疏忽就有可能使患者生命受到威胁。在使用机械通气时,患者的体位保持不当,就会引起胃内容流返,进而引发吸人性肺炎。患者在使用机械通气后,呼吸道失水会加重,若下呼吸道进入未经湿化的干燥气体,呼吸道就会因为湿化不良而引起并发症,上呼吸道上皮细胞还会因为吸人干燥气体而损伤,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如呼吸道分泌物干燥结痂,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从而导致呼吸道阻塞。除此之外,患者呼吸道易分泌痰液,是影响呼吸通畅的关键因素[6-7]。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通气时间为1.5--34d,平均通气时间16.5d,40例患者中成功抢救37例,3例死亡,成功率为92.5%。成功脱机患者撤机后的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较机械通气前明显改善,与机械通气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给予急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进行抢救治疗,不仅能收获较高抢救成功率,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具有优良的临床应用效果。随着医疗技术和护理水平的提高,急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道管理技术已日渐成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急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机械通气是当前甚至以后对急危重患者抢救的重要手段,将会被越来越多的在临床中使用。

参考文献:

[1]孙德月,符晓阳.抢救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与肺部感染的相关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8):81--82.

[2]史金妹,时兢.急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道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5):76—77.

[3]包建颖,冯丽霞.探讨急危重症患者行早期机械通气联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33—34.

[4]丁德禄.不同病种患者急诊插管技巧分析[J].当代医学,2010,6(4):98.

[5]郭轶男.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机械通气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5,21(1):44—45.

[6]嵇亚军.对急诊危重症抢救中机械通气作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26):5717--5717.

[7]许艳.急危重症患者异常呼吸波形特点分析[J].护理学报,2011,18(9):58--61.

论文作者:谭位华,卿国忠,陆煜,彭正良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

标签:;  ;  ;  ;  ;  ;  ;  ;  

应用机械通气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的临床效果论文_谭位华,卿国忠,陆煜,彭正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