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在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论文_任建国

任建国

(湖北省黄石市第四医院湖北黄石435006)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4-0337-02

特异性阿片受体抗剂-纳洛酮能够显著减轻颅脑损伤后的脑水肿,降低颅内高压,改善脑组织血流量,增强神经传导,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解除中枢抑制,快速促醒,改善脑外伤患预后,是现代颅脑损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我科自2008年6月-2014年1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8例,GCS评分≤8分,其中23例患者采用常规综合治疗,25例患者加用纳洛酮治疗,取得了较的疗效.

1.临床资料

⒈1 一般资料

48例中,男40例,女8例,年龄6~72岁,平均年龄43.5岁。受伤到入院时间1~6h,平均5.5h,GCS评分3~4分12例;5 ~6分18例;7~8分18例。

⒈2 分组治疗

常规综合治疗组:手术及时清除内血肿,纠正休克,脱水治疗,冬眠低温治疗,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呼吸机辅助呼吸,抗炎,防止应激性溃疡出血,控制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治疗,病情稳定后行高压氧舱治疗,康复理疗。纳洛酮+综合治疗组:除上述常规治疗方法外,入院后立即应用纳洛酮4~8mg/d,静脉滴注,疗程10天。

2.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6个月,GCS评议分如表1所示,结果提示应用纳洛酮综合治疗颅脑损作患者者能够明显缩短时间,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3.讨论

内源性阿片肽是脑内的重要神经递增质,其分配与阿片受体相一致,特别集中于脊髓胶质区,杏仁核以及丘脑的中央部,阿片肽通过与阿片受休相结合,调节神经、内分泌、呼吸、胃肠道及心血管系统,保持体内各项功能活动的平衡。同时人们还发现颅脑损伤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体内释放大量的内源性阿片肽(?-ELT),血浆脑脊液的阿片肽含量升高。在中重度颅脑伤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与意识障碍程度成正比[1]。内源性阿片肽通过受体以身试法细胞膜离子退透性,影响细胞内信息传递,引起继发性脑损害。一方面抑制循环中枢,使脑灌注压下降,脑组织缺血缺氧,脑水肿。另一方面,作用于脑干网状结构及呼吸中枢,加重意识障碍,抑制呼吸。盐酸纳洛酮是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是阿片受体的拮抗课目,而无激动活性。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是内源性阿片肽的2~3倍,能竞争性拮抗应激状态下大量内源性阿片肽产生所致的广泛病理生理效应。特别是能逆转呼吸循环抑制和意识障碍。朱诚[2]经实验发现纳洛酮在猫急性脑损伤中具有维持血压和脑灌注压,控制颅内高压,减轻脑水肿的作用。纳洛柄有较高脂溶性,静脉应用也易通过血脑屏障碍与中柢系统的阿片受体结合,阻断内源性阿片肽引起的继发性损作,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高压。纳洛酮还能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氧分压,改善低氧血症,减轻缺氧[3]。纳洛酮可减少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导致的神经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纳洛酮增加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的表达有关[4]。此外,纳洛酮通过对抗?-EP,重建前列腺素对激循环的调节,保持PGI2/TXA2平衡。抑制Ca2+内流,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组织供血,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对昏迷者,纳洛酮通过对抗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和激活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发挥中枢促醒作用,使用患者昏迷时间明显缩短。

总之,通过临床应用验证,纳洛酮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有明显疗效。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疗效,且应用安全方便,未见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江基尧,朱诚.现代脑损伤,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5.

[2] 朱诚.纳洛酮对猫急性脑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华神经外科,1989,18:498.

[3] 于妍,杨涵,王倩.纳洛酮在颅脑术后呼吸监护中的应用,中国急救医学,1994,14(4):23.

[4] 周水秀,吴钢.纳洛酮对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的影响,2006年9月第3卷第9期:412.

论文作者:任建国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5

标签:;  ;  ;  ;  ;  ;  ;  ;  

纳洛酮在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论文_任建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