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进行年我国高度重视交通事业的发展,进而在市政道路的施工中采取了更为科学的管理与控制,也是市政道路工程中极为关键的管理优化措施。而社会各界对于市政道路的建设也高度的关注,对于道路的使用给予了极大的期望。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市政道路的施工管理,就应致力于构建一个经验丰富业务扎实的管理队伍,进而系统全面的对市政道路施工进行管理。本文针对常见的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提高市政道路施工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管理;问题;措施
1.市政道路施工管理的意义所在
市政道路建设作为地方一项重要工程,其对地方建设和百姓的生活均有重大影响,因此,对市政道路施工质量进行具有极大的必要性。一方而,良好的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管理能够使道路工程能够在相应的监管下有序的进行,使用材料也能得到严格的管理,保证市政道路工程质量能够在制度和材料上得到保障,另外对施工技术的管理还能保证,保证工程进行的效率。道路工程质量对百姓的日常出行生活也具有重要意义,质量好的道路能够使道路的破坏几率减不,从而提高使用寿命,保障交通的便利。因此对市政道路施工进行质量管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现场管理体系欠规范
在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作为整个市政道路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施工现场为工程提供了主要场地,原材料、设备、人员的供应都是在现场管理中实现的,因此,施工现场管理体系的规范化建设尤为重要。目前,绝大多数的工程决策人员并没有注意到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由此出现了比较混乱的场面,难以与现场管理要求相接轨。重点体现在:垃圾处理不当、原材料堆放不当、工人综合素质低以及施工效率低下等。
2.2成本投入存在浪费
任何一个企业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都会特别重视材料的使用和成本的控制,确保企业经济利益不受侵害。每一项工程都由很多阶段组成,任何一个阶段设计不合理,都会造成资源的无限浪费。当前,我国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管理不妥的现象,没有做好工程的预算和评估,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建立起相关统一的标准,对各种要素的安排和利用极为不科学,无端浪费了人力、财力和物力。
2.3没有科学规划机制
施工进度是工程按期完成和交付的主要参考依据,工程如期完成则能够确保投资效益的最大化。通常情况下,市政道路施工过程十分复杂,工期比较长,产生的资金也比较多,如果没有科学的规划机制,极有可能导致投资资本的增多。我国市政道路施工管理中不科学的规划机制,对工程的核查和图纸的鉴定就不够专业,技术人才十分匮乏,导致成本投入加大和工期延长的现象非常突出。
2.4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普遍薄弱
安全问题是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头等大事。安全事故的出现带给工人和企业的损失是惨重的。在我国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非常频繁,却没有得到相关管理人员的重视,同时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普遍比较薄弱,也给安全事故埋下了导火索。
3.应对措施
3.1做好市政道路施工前期的组织计划准备管理工作
首先,施工项目作业人员应当针对市政道路施工实际对相应的组织计划、工程进度计划、材料计划、劳动力计划以及机械设备使用计划进行明确的制定。在组织准备环节应当针对新时期市政道路建设项目的复杂性特点对项目施工进度合理控制。更关键的一点在于:施工单位应当安排专人对项目实施过程当中可能造成工期受阻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确保市政道路项目建设各方均能够对项目施工图纸有统一的认识,确保各单位、各专业之间的协调性,以此确保市政道路施工管理作业有效开展。
3.2施工管理制度的创建和完善
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必须有相关的制度和标准作为施工的准则。施工管理制度能够确保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有章可循,保证施工管理工作平稳、健康地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参照施工管理制度也能够很快地找到应对的措施。施工管理制度大体上涵盖了工程施工、工程监督和工程核查等。
3.3做好市政道路施工现场的技术与质量管理
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建设现场施工管理是市政道路施工管理的基础与核心所在,在市政道路项目现场施工实施作业过程当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市政道路施工资料与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管理
市政道路施工项目每一道工序技术操作人员均应当有健全的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在确保技术操作人员相关知识与技能掌握水平均合格之后方可在岗作业。与此同时,施工单位应当组织基层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作业,明确安全第一的施工作业标准意识。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市政道路项目作业人员应当重视施工内业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在对技术资料信息数据进行有效收集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整理归档。
2)对市政道路施工现场材料与设备进行有效管理
相关统计资料数据显示:道路施工材料费用占据着整个市政道路建设项目工程总成本近50%的比重,这也就使得材料及设备的有效应用对于工程成本将造成极为关键的影响。材料与设备的管理对于工程成本的合理控制同样有着关键意义。在对进场材料与设备进行选取的过程中,现场作业人员应当依照市政道路建设项目实际情况进行比选,力求设备材料的最优化整合。
3)对市政道路施工工序进行有效管理
对施工工序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说是决定整个市政道路建设项目施工管理整体水平的最关键要素。进行施工工序管理的目的在于分析影响质量出现偏差性问题的因素,并对其进行消除。市政道路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应当针对各工序环节制定健全的检查制度,确保相应施工工序实施阶段的灵活性与可控性。
4)对施工工地实验室建设进行有效管理
在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中,工地实验室同样是一个极为关键的作业环节,其区别与一般工作环节的关键在于工地实验室的建设与作业过程也是企业自检的过程。施工工地实验室应当基于待检测材料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与检测,确保所提供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相关工作人员应当通过对项目施工现场的系统检测与跟踪作业,将所获取的数据信息作用于施工现场作业指导,以此确保整个项目建设的规范性与合理性。
5)妥善处理施工进程中的高难度环节问题
比如,在进行起挖时,要有效避免挖土机器在沟槽周边和支撑体系上碾压和行驶,挖出的土必须及时的运输到施工现场之外。再如,在工程收尾回填过程中,要对基底进行彻底清理,尤其是对填筑空间土质中水分的控制。
6)对施工现场进行系统跟踪与检查
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向我们证实了一个方面的问题:工程质量大量的问题均是在现场跟踪检查作业中发现的,这对于市政道路建设工程而言同样如此。管理作业人员应当通过各环节作业施工质量的系统检查,从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两个方面入手,尽可能地将各种施工质量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以此确保施工项目的规范化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的市政道路建设,是加快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有力设施,因此,在城市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应加强各个环节的施工管理,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并构建严格的施工规章制度,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使城市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得到保障。相关管理人员应加强在工程建设中的监管力度,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制定责任制,并落实到个人,进而使城市市政道路施工得到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钱月香.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质量病害的成因及其对策[J].山西建筑,2013,32(9):84—85.
[2]钟强.论市政工程建设混凝土道路施工质量的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5.
[3]裴永胜.浅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4.
论文作者:李志慰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5
标签:市政道路论文; 作业论文; 工程论文; 施工管理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材料论文; 过程中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