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国际合作理论_新现实主义论文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国际合作理论_新现实主义论文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国际合作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由主义论文,国际关系论文,现实主义论文,国际合作论文,中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导言

在国际政治中实现合作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国际社会缺乏具有强制力的世界政府,以国际无政府状态(anarchy)为主要特征。尽管国际机构的重要性已经大大提高,但其作用仍然有限。

尽管如此,国与国之间有时也会进行合作。国际合作从过去拆除贸易壁垒或者裁减军备等双边问题扩展到控制毒品或者保护全球环境等全球性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有关国际合作的争论,以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之间的争论为主要形式,主要围绕美国霸权的衰退及其对国际秩序稳定的影响而展开。新现实主义认为,在国际政治的无政府状态和自助原则下,国家之间的合作难以实现。新自由主义则主张国家追求绝对获益,达成国际合作的主要障碍不是对相对获益的考虑而是对欺骗的考虑。基欧汉说,在霸权国不存在的情况下,国际合作仍会发生,国际制度有助于克服实现国际合作的种种障碍而实现国家之间的合作。

本文主要探讨有关国际合作的理论,分析它们的可行性(有用性)和局限性,找出克服局限性并且提高解释力的方法。

二、新现实主义的合作理论:霸权稳定论

霸权稳定论主张国家之间的合作取决于一个强大并且具有霸权实力的霸权国的存在。在不存在霸权国的情况下,已有的国际机制失去其效用,结果全球秩序趋于动荡不安而国家之间的合作也不易实现。

霸权稳定论者认为,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和1945年以后的美国作为霸权国给国际社会带来了相对稳定。他们同样试图把1970年以来美国霸权的衰落同为维持战后秩序而造成的规范的衰落相联系。

霸权稳定论是新现实主义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扩张。霸权稳定论属于结构性现实主义,即新现实主义。它承认国际体系的结构,即国家之间力量的分配决定国家合作的可能性。霸权稳定论的代表学者是金德尔伯格(Charles P.Kindleberger),克拉斯纳(Stephen D.Krasner)和吉尔平(Robert Gilpin)等。

金德尔伯格在他的著作《大萧条,1929-1939》中指出,20世纪30年代世界大萧条(world depression)缘于不存在霸权国,而不是经济原因。他的主张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第一,一个霸权国家为创造诸多国际机制而发挥决定性的领导作用,第二,霸权国家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在它所带头创造的国际机制中享受不少利益。我们把这些观点称之为“强调霸权国善意的看法(benign view of hegemony)”。

吉尔平和克拉斯纳对于霸权国同开放、自由的贸易体系的关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霸权国家承担责任是因为它从中可以得到自己的利益,不是为让其他国家获益。霸权国通过制裁来推行国际机制的规则,为了维护国际机制的运作往往强迫其他小国付一定的代价。因此,这种观点被叫做“强调霸权国恶意的看法(malign view of hegemony)”。

吉尔平认为,历史表明国家之间和平交往的时期都无一例外地存在一个强大并且具有霸权势力的支配国。英国和美国创造了自由主义的国际贸易秩序。

克拉斯纳用霸权国的出现和衰退(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s)来解释从1820年到1970年国际贸易体系的开放程度(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s)。他的解释是,尽管有国家之间实力分配的变化而国际贸易秩序仍然能够维持,是因为前者和后者之间存在时间差(time lag)。

三、新自由主义的合作理论:博弈理论的方法和功能理论的方法

1.博弈理论的方法

博弈理论的方法认为,理性的利己主义者的国家通过相互作用在无政府状态下可以实现合作并形成制度。代表的学者是罗伯特·阿克塞罗德(Robert Axelrod)。大多数博弈理论的国际合作和机制研究都把注意力集中于囚犯困境模式,这是因为这种模式有助于说明合作如何发生在现实主义的条件下。

在囚犯困境模式下,每一个行为者都有优势战略(dominant strategy),即背叛(defection)。然而不幸的是,这种游戏的均衡点(equilibrium)并不是帕累托最优(pareto-optimal),因为它们从背叛得到的利益比从双方都合作得到的利益要小。不友好的社会环境以及某种制度的缺乏使合作更难达成。

如果制度化程度低的囚犯困境背景下发生合作,其原因可能在于博弈的环境或博弈的重复(repetition)。重复能够影响合作的前景。但是,如果行为者将来又会处于相似情况,实现合作的前景会增大。经验性依据也显示,在重复的囚犯困境的情况下,合作的前景会大大提高。

在这种重复的情况下,建立在互惠(reciprocity)基础上的合作战略可以使利己主义的行为者培育稳定的合作关系。罗伯特·阿克塞罗德在《合作的演进》中运用计算机竞赛来体验多种多样的战略选择。他的结论认为,在没有中央权威的利己主义世界中依赖互惠战略的行为者之间可以产生合作。

然而,基于互惠战略的一报还一报不是促进合作的充分条件。在国际关系领域里,适用于互惠战略的游戏条件会限制互惠战略的效果。正如阿克塞罗德在他的著作里提出的那样,认识和控制的问题(problem of recognition and control)会有可能限制互惠战略的效果。

由此可见,在国际无政府的状态下,合作是可以通过国家之间的相互战略作用来实现的。然而,重复和互惠战略都不是促进合作的完善战略。对于实现合作,不但博弈理论的方法而且相互作用的背景也很重要。就是说,国际机制很重要。国际合作的程度取决于国际制度、国际机制。

2.功能理论的方法

功能理论方法的代表学者是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O.Keohane)。他在《霸权之后》一书中,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市场失灵理论(market failure theory)来解释国际机制如何克服政治性市场失灵(political market failure)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即阻止合作的因素)而实现合作。

在这里,问题不在于行为者自身的弱点或者缺陷,而在整个体系的结构和制度。体系特有的特征造成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包括信息成本)以及不确定性的问题。归根到底,这里的问题是制度的缺陷。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机制有助于克服制度缺陷所导致的合作障碍,能够更有效地协调政府之间的协议。基欧汉认为,作为合理行为者的国家相信,通过创造国际机制(或者制度)来形成国家之间互利的协定。

国际政治以无政府状态,即缺乏具有权威的政府性制度以及不确定性为其主要特征。首先,国际机制影响到交易成本。国际机制在某种领域内形成时,降低合法谈判的交易成本而增加非法谈判的交易成本。因此,国际机制形成后,政府可以利用潜在的规模经济的优势。其次,国际机制通过给行为者提供可靠的信息来降低不确定性以及危险性。这样,提供这些可靠信息的需求会产生。

基欧汉虽然承认霸权国会导致合作,但是他也提出了在霸权国不存在时(After Hegemony)国家之间的合作如何形成的问题,以显示霸权国不是合作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与此同时,国际机制在促使国际机制形成的条件消失以后,仍然能够维持下去。当共同利益存在时,对于在缺乏中央权威的情况下的国际合作如何进行,新自由主义的答案就是“国际制度(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因此,格里科把新自由主义命名为“新自由制度主义(neoliberal institutionalism)”。

四、新现实主义的国际合作理论和新自由主义的国际合作理论的比较评价

1.对于霸权稳定论的评价

霸权稳定论的价值在于其理论的简明(parsimony)。它主张国家之间合作的发生取决于霸权国的存在。

然而,霸权稳定论不论从现实意义上还是历史的范例中都遭到了许多批评。

第一,霸权稳定论未能解释国家之间力量分配的变化与国际机制变化之间的不同。霸权稳定论也不能解释在特定问题领域内存在的不同机制为什么具有不同的持续性。

第二,支持霸权稳定论有效性的经验证据是不够的。由两个实例支持的霸权稳定论,使人们怀疑其普遍有效性。同样,克拉斯纳也发现,在他探讨的种种个案中,结构因素影响到贸易体系开放性的只占一半,在其他的个案中国内因素的影响力更为明显。

第三,霸权稳定论主张,国际合作是国家之间力量分配的结果。对此,基欧汉指出这种结构性理论忽视结构里面的行为者或者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霸权稳定论忽视了国内特征而只能提供不完全的预测。

2.对于博弈理论的方法的评价

博弈理论的方法有助于说明理性的利己主义者的国家在缺乏中央权威的情况下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合作。

然而,博弈理论的方法也有局限性,主要在于:

第一,过度简单化。在多数行为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可以分为两个行为者之间的游戏(twoperson game)的情况下,过于简单的2×2游戏(game)不能很有说服力地解释现实。博弈理论的方法考虑不到行为者之间相互作用中各种因素起的积极作用。

第二,博弈理论的方法假定行为者是受到结构性影响的单一行为者(unitary actor)真正影响到行为者爱好的各种因素,即国内政治、超国家关系、国际规范、经济因素和科技因素的影响力却被忽视了。

3.对于功能理论的方法的评价

基欧汉的机制理论解释了在没有霸权国存在的情况下,国际合作仍然能够维持下去的原因。基欧汉的机制理论的价值尤其在于能够具体解释“国家什么时候需要形成国际机制”。

然而,功能理论的方法也有以下局限:

第一,国际机制理论只是提到行为者要求形成机制这一点,没有直接提到国际机制如何形成。结果,它无法解释国际机制出现于一些领域而不出现于另一些领域的原因。

第二,国际机制理论趋于忽视国内政治的过程。国际机制理论显示,国际机制是在行为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被创造的。它轻视达成国家之间合作的国内基础。如果不研究国内政治,我们便理解不了国家之间不同类型的相互表现的背景。因此,需要研究国内政治以及它同国际政治的互相作用模式。

五、结论

国际合作理论分为新现实主义的合作理论与新自由主义的合作理论。根据新现实主义的合作理论,即霸权稳定论认为,国家之间的合作取决于一个强大并且具有霸权实力的霸权国的存在。新自由主义的合作理论分为博弈理论的方法和功能理论的方法。博弈理论的方法运用囚犯困境模式来显示行为者之间的相互利益使他们根据自己的战略选择实现合作,即使不存在具有强制力的中央权威。这样,制度能够影响到每个行为者的战略选择。功能理论的方法是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市场失灵理论来解释了国际机制如何克服政治性市场失灵所导致的阻止合作的因素而增加国家之间实现合作的可能性。国家认识到有助于促进理性的行为者实现合作的国际机制的必要性,其结果是国家通过建立国际机制来促使合作发生。

霸权稳定论,是体系理论(systemic theory),用国际体系的结构、国家之间权力的分配来解释国家的行为以及合作。这种解释表明霸权稳定论是属于新现实主义的合作理论。作为新现实主义的流派之一,霸权稳定论认为国家的行动和国际关系的结果是国际体系结构的产物,而行为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只是反映国际体系强加限制的他们之间的关系,不能导致国际体系结构的变化。

新自由主义的国际机制理论则是以过程为中心的体系理论(process-oriented systemic theory),强调国际体系不但包括结构也包括过程。与此同时,作为非结构性体系层次的变数,国际制度能够改变行为者所处的情势的环境及其情势的结构。以过程为中心的体系理论(即新自由主义的合作理论)同结构决定的体系理论(即新现实主义的合作理论)相比,尽管国家行为者受到国际体系结构的拘束,但在通过国家之间的相互战略作用和国际制度的建立来克服其拘束的这一点上具有积极的意义。新自由主义的合作理论十分强调国际制度的作用,但它不说明其制度如何建立和形成,只是认为因为需要制度它就存在。体系理论能够很简明扼要地(parsimoniously)解释了国际合作在哪种情况下会发生,但无法说明国际机制如何影响国家的特定政策选择。国家要实现合作的愿望很大部分取决于国内情况,所以如何结合国内因素很重要。对此,西方国际合作理论必须予以重视。

标签:;  ;  ;  ;  ;  ;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国际合作理论_新现实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